人物簡介
徐春瑞,男,河北省遷安市野雞坨鎮嵐山高莊人。1946年出生於河北遷安,歷任教師、校長、鄉鎮黨委書記、副縣長、礦長、廠長、副市長等職。現為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遷安市詩詞、楹聯、書法協會、遷安市書畫藝術研究會顧問。作品多次參展並獲獎,先後出版《徐春瑞文史隨筆》、《徐春瑞楹聯集》等專著。
生平事跡
唐山文化名人系列之徐春瑞“遷安才子”的“性情人生”
如果一個城市能夠擁有這樣一位才子,所有的旅遊景點和公眾場合“抬頭見其字,低頭見其文”,這是城市之幸;如果一個才子能生活於這樣一個城市,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綿延千載的歷史能讓他文思泉湧、任意揮灑,那是才子之福。
幸運的城市是遷安,有福的才子是徐春瑞。
曾任遷安市副市長的徐春瑞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儒市長”,他涉身政界,不僅政績、人品為人稱道,在文史、書法等方面的造詣更讓眾人矚目。對於文史書籍,他張口即來、成篇背誦,每每讓聽者或五體投地,或膛目結舌。
普通人,演繹出“傳說”
春瑞先生生於清貧的書香之家,在父輩的薰陶下,聰敏好學的他不僅興趣廣泛,而且博聞強志,凡天文地理、歷史自然、諸子百家無所不記,二十幾歲就有“遷安才子”之稱。
走進徐先生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廳室東北角的書房———“知味堂”。書房門首有一聯曰:“室集千秋經典、胸藏萬點珠磯”。走進書房就會發現,此聯所言毫不誇張:飄著墨香的書房內,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杏林經典、梨園薈萃及二十四史無一不具,甚至還有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保存至今的千餘本小人書,簡直就是一個小型“書庫”。
書雖多,但每本都來之不易,每本都有故事。“談史受贈書”的故事便在遷安廣為流傳。
那是1989年,春瑞先生出差北京,聽說琉璃廠舊書市場常有一些真本、善本、古籍出售,閒暇之餘便前往搜尋。恰巧見一老者的小書攤上有一套10本《清史通俗演義》,愛不釋手,忙問價格,老者出價4800元。春瑞先生問可否便宜一些,不想老者大怒,稱這是他的愛書,本來也不是特別想賣。
見老者也是愛書之人,春瑞先生便故意問,“你這個是正版的嗎?你看看書的最後一頁是不是這篇文章”,隨後開口即背。老者拿書驗證,整篇文章居然一字不差,臉上立刻有了笑容。接下來,兩個懂書之人“較量”起來。老者問春瑞先生“大清前後共有多少個皇帝”,春瑞先生張口背出“十二帝”的名字。老者又出難題:“清朝十二帝,為什麼稱十三王朝”,春瑞先生從容答道,“清二帝皇太極先立元‘崇德’,後改元‘天聰’,一帝而更二朝,故稱為十三王朝”。
此時,老者已面露欽佩之色,開始以“請教”之名“考問”呂四娘刺殺雍正、順治帝出家、孝莊文皇后下嫁多爾袞等歷史事件的真相。春瑞先生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以正史駁野史,透徹地分析了幾個事件的歷史真相。聽完春瑞先生的解釋,老者竟雙手捧起整部《清史》稱,“我擺攤賣書這么多年,頭一次遇上您這樣愛書懂史的,我誠心實意地將這部《清史》贈予先生,請先生笑納。”春瑞先生自稱不敢受,但老者態度堅決。此時周圍已有數十人圍觀,先生只得“恭敬不如從命”,收下了這部《清史》。此後,先生與老者書信不斷。
在春瑞先生身上,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其實,先生更大的“奇功”還在於對城市文化的發掘與弘揚。
文化人,能“妙用”歷史
眾所周之,遷安是因資源而興的城市,它給外人的印象可能是文化根基淺,城市太“土”。然而,先生深愛的家鄉其實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擁有著自身獨特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為了讓世人了解真正的遷安,一篇厚積薄發的《遷安賦》很快在先生筆下誕生。字雖不足400,但人文、地理、風土、文物、經濟、科教、名企、名品無所不包,堪稱驚鴻之作。
遷安旅遊景點眾多,可是,如今的遊人除了賞其景,還要品其蘊。蘊從何來?那就是春瑞先生引經據典生髮而出的唯美傳說。
開發遷安市蔡園鎮靈山旅遊區時,可供參考的文字資料幾乎沒有。然而,當徐春瑞副市長踏進山口時,滿山遍野的五彩神石立即讓他聯想到了女媧補天:傳說當年女媧補完天后還剩了一塊補天神石置於青梗峰無稽崖,那塊頑石轉世而去後,滿山便留下了艷麗斑斕的五彩神石。
下山後,思緒飛轉的徐副市長來不及回辦公室。他先到了市招待所,想儘快把想法付諸文字。怎奈沒有紙張,他便隨手拿起幾張餐巾紙揮筆疾書起來。未及半個時辰,一篇長達一千二百字的文字資料一揮而就。晚飯後,這份“臨陣磨槍”的材料就提前交到了設計院專家的手中,專家看畢連連叫好。
如今,春瑞先生迸發的靈感已經具象成了依石而出的二十八景:長壽石、消愁石、藏寶石……一個個故事昭示著山上每一塊石頭的非凡來歷和與眾不同。先生還根據青蛇白蛇的傳說,將山上五彩山洞定為二蛇的起居、修煉洞府。
一座外表美麗的石山,就這樣擁有了神秘的內涵。
牡羊峪是遷安另一知名景點,在這裡,乾隆爺觀賞過美娘軋碾,劉墉與和珅有過精彩的智斗……經過春瑞先生“點睛”之後,所有傳說都有物可遁。最絕的是,春瑞先生還為12景配了12首新詩,現在已經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
性情中人,廣交文友
對於春瑞先生來說,以文會友乃大雅之事。由於生性平易謙遜,先生交友無數,不論年齡、不分高低,只要志趣相投,言者俱歡。其中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和賀敬之的“忘年之交”。
2005年,遷安特產貫頭山酒被評為首屆中華十大文化名酒之一,徐春瑞也因對詩酒文化做出的突出貢獻而被破格聘為中國詩酒文化協會顧問。在2006年詩酒協會組織的一次活動上,他結識了我國當代著名詩人、原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中國詩酒文化協會名譽會長賀敬之老先生。當時,春瑞先生興奮地告訴賀老,他是讀著賀老的詩長大的,從小就對賀老十分崇拜。隨後,他又如流般背誦了賀老的名篇《回延安》、《放聲歌唱》以及歌劇《白毛女》的重點章節。初次相識,賀老的謙虛謹慎、和藹可親讓徐春瑞對他更加仰慕和愛戴,而徐春瑞的博聞強記、出口成章也給賀老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春瑞先生的書房裡,記者看到一幅遒勁有力的書法作品,上書:“齊桓迷谷思遠近,老馬識途辨西東。”這是賀老寫給春瑞先生的作品,下面的說明文字稱:“讀徐春瑞同志《文史隨筆·龍山攬勝》有感,書拙句謹贈徐春瑞同志”,謙遜的語氣里蘊涵著對春瑞先生的賞識與厚愛。
一位是享譽國際文壇的文學巨匠,一位是才華橫溢的地方才子,他們以酒為媒、因詩結緣,結成忘年之交。去年臘月二十六,春瑞先生再次到北京拜望了賀老。賀老年事已高,平時很少見客,但聽說“忘年交”來訪,馬上高興地與春瑞先生執手相談,大有英雄相惜之意。
中國書畫家協會河北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草創於1965年,成立於1990年初,經國家人事部中人才會字(91)9號文和國家文化部文僑字(92)1號文批准成立。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