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德

徐偉德

徐偉德,江蘇人。擅長油畫、水彩、水粉畫。1951年出生於上海。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徐偉德 徐偉德

徐偉德(1951.8—)1976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1981年中央美術學院研修班結業。他在高等美術教育和繪畫藝術創作領域辛勤耕耘三十餘年,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家學會會員,上海美協水彩畫會秘書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副院長。

主要作品

《青春之路》、《蒙凍河的歌》、《秋韻》先後入選第六、第八、第十屆全國美術大展,其中《蒙凍河的歌》被選入中國美術全集;《沉寂了的漁光曲》、《銀色的夜》、《星光燦爛》、《激情年代》、《花之夢》等十餘件作品被選入全國美術展覽,並被《人民日報》、《新聞晚報》、《羊城晚報》、《安徽畫報》、《今日上海》、《完全上海》雜誌、上海電視台、上海教育電視台及加拿大國家旅遊雜誌、加拿大國家電視台、德國電視台等海內外各大媒體報導和專訪。

參展經歷

1992年在加拿大卡爾加利市舉辦“徐偉德畫展”;1996年應日本櫻花畫材公司邀請在上海舉辦雙人展;1997年在德國漢諾瓦舉辦“徐偉德畫展”;2000年出版《徐偉德寫生畫冊》。從1996年起,作品參加英國“蘇富比”、美國“東西方藝術中心”、香港“十三藝廊”、上海國際藝術品拍賣公司等著名藝術品拍賣公司活動並獲成功。作品被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中國香港、台灣地區和國內收藏家大量收藏。近些年來,多次出國進行藝術交流和藝術創作,歷方了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

個人風格

組畫別開生面,以陽光為主題,新意頓出。皖南的林海松濤、潺潺流水、靈石異草,浸染在和煦的陽光里,帶著溫暖,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溪水、岩石、一草一木都被賦予生命和靈氣。

作品圖集

油畫 油畫

油畫作品

評價

華燈初上,車流匯成了流動的燈海,一幢幢明麗的高樓也不時倒映出匆匆的身影,和著熙熙攘攘進出自動感應門的時尚男女,一起拉開了都市的夜幕。
這是徐偉德熟悉的上海之夜。不過,站在23層的高樓上,厚厚的玻璃窗幫他逃離了喧囂。
的確是逃離。徐偉德不足10平方米的書房裡,掛滿了皖南風光,一切原始而稚嫩。看著這些怡然自得、歡欣跳躍的山山水水,徐偉德漸漸淡忘了上海的夜已深沉,也淡忘了鬢邊白髮。
他又回到了30年前。
30年藝術薰陶,世代累積的書香,賦予作品優雅細膩、整潔自然的高貴氣質
1951年,徐偉德出生於上海一戶書香世家,最早臨帖的老師是鼎鼎大名的書法家沈尹默。但當時年幼的他,並沒有料到自己將來會和書畫結緣一輩子。即便是父母,也以為小兒子會繼承家風,從事醫學或者其他理工類學科。
但命運並沒有給徐偉德提供這樣的成長機會,1969年,他插隊去了安徽農村。
16歲的徐偉德不自覺地拿出畫筆,訴說心中的苦悶,他第一次發現了藝術的力量。激動之下,他抱起一堆畫作直奔縣文化館,一敲門也沒打聽誰是負責人,就沒頭沒腦地說:“我現在勞動,沒時間畫畫,你能不能創造一個機會,讓我繼續畫畫?”
今天來看,徐偉德的行為完全符合藝術家的天性。但當時,他的行為很可能引發更悲哀的命運。
命運畢竟給徐偉德留了一扇窗。開門的恰巧是負責人,名叫鄒曉青,他是徐偉德生命中的第一個伯樂。面對這個魯莽的年輕人,他回答:“你畫得那么好,我怎么不認識你?”在鄒曉青的幫助下,徐偉德順利延續了藝術夢想,從農村抽調去了地委宣傳部,創作連環畫。
1973年,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招生。命運再次垂青了徐偉德,7個縣400個推薦人選參加考試,他獲得了惟一的入場券。這所創立於1928年的高等學府,郁達夫、蘇雪林、朱光潛等一批著名學者曾在這裡執教,形成了嚴謹治學的優良學風和豐厚的學術底蘊。
一停留就是26年。徐偉德在安徽師大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功底,也孜孜不倦秉承前賢遺風教誨學生。這期間,他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皖南農村、山林,有時帶著學生,有時乾脆一個人在山裡呆上一天,或者到鄉親們家裡串門聊天。
不過,因為天天生活在皖南,當時年輕氣盛的徐偉德並不覺得這裡的山水具有繪畫價值。跟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藝術風潮,他主要畫少數民族題材的人物畫,代表作《蒙凍人的歌》入選第7屆中國美展,並由中國美術協會送美國展出,被當地藝術機構收藏。偶爾想出點新意,就畫一些挑戰繪畫技巧的藝術創作題材,比如明明是人物,但他會刻意將其置身於複雜凌亂的環境中,在千變萬化的色彩中捕捉秩序的美麗,而整體風格卻保持著書香後人骨子裡的高貴記憶,畫面優雅細膩、整潔自然。
當然,對於這樣的挑戰,徐偉德只作為一種遊戲。但事實證明,把一個凌亂的秩序表現得富有層次與韻律的自我訓練,不僅奠定了他的繪畫技巧和藝術風格,也幫助他日後能夠得心應手地表達夢中家園。
隔著30年歲月,跨越千山萬水,他用心靈浸潤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有時候,離開反而會引發永不忘卻的記憶。1998年,由於希望孩子返滬上學,徐偉德戀戀不捨地作別皖南,回到上海,工作也調到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繁忙的工作讓徐偉德無暇作畫。
26年前插隊農村時的失落感再度升起。
記憶就像潮水般湧現:外婆家的灶台要重新修葺了,那缺了角的瓷磚被煙火熏得發了黃;農家的牆壁也要重新粉刷了,陽光一照斑斑駁駁的;山間小路還是沒有人呢,溪水是那么清澈,河底的鵝卵石又那么美麗,自己還是那么快樂、逍遙、憧憬、自負……
站在巨大的畫布前,和26年前一樣,徐偉德又不由自主拿起了畫筆。他流連於皖南的泥巴、雜草、山澗、枯枝,乃至農舍用具,每一片樹葉都精心描繪出莖幹,每一隻小雞都仔細梳理出羽毛,每一滴陽光都表現不同的色彩,雖然柴火堆放得那么凌亂,渡船的油漆已經脫落。徐偉德憑藉自己30年的繪畫功底,順利再現了這些留存有青春舊夢的印記。
一位看了徐偉德皖南系列作品的觀眾曾留言:“我看到了秋的味道。”在徐偉德的作品中,雖然陽光是那么歡快地、慷慨地鋪灑,但畫面上總有幾塊永不消逝的、大面積的陰影,一眼讓人體會到這只能是屬於深秋的艷麗,那陽光雖然耀眼卻已收斂,那綠葉雖然濃密卻將凋零,那和風雖然清新卻已有涼意。而皖南不帶人工斧鑿痕跡的風土人情,雖然靈秀自然,卻終究帶著一絲難以抑制的蒼涼。
看著畫布上這些熟悉的場景,徐偉德也略微滿足地嘆了口氣,畢竟深秋了。
其實,夢回青春歲月的,又何止一個徐偉德。多少次,與徐偉德擁有相似經歷的人們來到他家,走進裝滿回憶的書房,都會恍惚於這樣的山間小路、農家廚房,夾雜著一絲憂傷,感受著深秋獨有的陽光,然後就像辛棄疾當年道“天涼好個秋”時一樣,欲說還休。他們在消耗了幾十年光陰後回到城市,或者習慣都市的節奏,或者喜愛現代生活的舒適,又或者至今無所適從都市的規則,但無一例外,偶爾會在夜深人靜時遙望已經回不去的歲月,一絲不忍細察的蒼涼浸潤到柔軟的心房。
現在,徐偉德幾乎每年都要去皖南採風,他發現除了他青年時期走過、停留過、奔跑過、攀爬過的皖南,其他再美的風景,也無法讓他產生繪畫的衝動。他說,曾經,這裡開啟了他人生新的命運,現在,這裡又開啟了他藝術生涯新的道路,終其一生,他都將堅持描繪這個故鄉。徐偉德堅信,皖南就是他作品的靈魂,是能令其寫實主義風景畫有境界的動力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