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況
彭祖山,原名仙女山,古稱彭亡山、彭女山。因彭祖及其女兒在此生息,修煉成仙而得名。彭祖山海拔高度610米,垂直高差158米,因是養生術創始人彭祖修煉和陵寢之地而聞名四海,被尊為中華養生文化第一山。
彭祖山稀有的原生態之美和自然樸素風情,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綠色健康的身心環境和豐富多樣的旅遊價值,獲得了越來越多都市人的青睞。“放眼皆為怡人美景,舉目儘是奇趣景觀”的彭祖山,有“成都南後長壽宮”之稱,正成為人們休閒旅遊、尋幽訪奇的好去處。
彭祖山有神秘奇絕、舉世無雙的天下第一地——天然太極地;有全國養生文化最豐富齊全、最成體系的陳列館:中華養生文化第一殿——養生殿;有坐高28米、立高32米的世界第一大雙佛——齊山雙佛。
相關傳說
關於彭祖,《辭海》定義為“傳說故事人物”。但自古以來,彭祖都被視為長壽之神,許多正史、典籍都已記載了彭祖的身世,從而證明他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從《世本·帝系》、《山海經》以及劉向的《列仙傳》的記載,可以知道,彭祖名錢鏗,他是顓頊帝的玄孫,陸終氏的第三個兒子,軒轅黃帝的第八代孫,歷經夏商周,夏時曾率兵攻打徐州,並封官於斯,號彭城。商時為守藏史,官祿至商大夫,周為柱下史。守藏史如今之國家圖書館館長,當時管理書籍及甲骨文的卜骨卜年,柱下史是宮廷記錄官員。
後來彭祖從師尹壽子,學得真道,他隱居武夷山修煉,晚年回到蜀地,住在彭山象耳山中,後移居到今天的彭祖山,他對所處的社會和自然環境、衣、食、住、行、運動、藥物等進行不斷調整,從而總結出一套自成體系的長生理論與技法,他經常雲遊四方,將長壽之道廣為傳授,便民間百姓大受裨益,而彭祖本人活了八百餘歲,折合現代的130多歲,堪稱世界長壽之神。
彭山是長壽之鄉,90年代有名、有姓、有資料的百歲老人達50餘。
主要景點
來到山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腳的彭祖塑像暨中華第一壽石雕和“仙山勝境”牌坊。
走進牌坊,一條既寬闊又平緩的條石踏道從山下直通山頂。這條石階,由設計者精心構思,計有九百九十九步梯,九十九個平台,九道拐,喻“九九長壽”之意,故稱長壽梯。踏上石階,就踏上了一條長壽之路。
彭祖祠
長壽梯旁,第一個景點是彭祖祠。據《華陽國志》載:“彭祖本生蜀”,“彭祖家其彭蒙”,由此推斷,彭祖不但家在彭山,而且他晚年也歸根落葉於此,死後葬於彭祖山。彭祖祠原址在彭祖墓左側,是彭氏家族的祠堂,為了弘揚彭祖長壽養生文化,造福人類,彭山縣人民政府鑒於原祠的狹窄,擇址重建了這座明清仿古建築的彭祖祠。彭祖祠主體建築是承師殿。殿內,供奉的是彭祖及其八大弟子。
正中龕台上供奉的便是彭祖,龕台兩旁的短聯,道出了彭祖長壽養生思想的精髓所在。上聯“道道非常道”,第一個“道”是動詞,而第二個“道”是名詞。上聯是說:能說出來的道,不是常道,真正的彭祖長壽之道,在於個人的領悟,而不是誰的傳授就能學到的。那么這樣說來,這種道豈不是不可知、不可學了嗎?答案就巧妙地藏在下聯里。下聯是“生生即永生”,第一個“生”是動詞,第二個“生”是名詞,它是在告訴我們,生生不息的人生只要掌握了生生不息的關鍵,就不難永生,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不去破壞身體內部的自然平衡。
彭祖祠祠匾由旅台彭氏後裔彭水井先生題寫。這是彭祖後裔追本溯源,敬仰先賢的勝地。據說,漢族同姓同族聚居設祠堂的習俗即源於彭祖。
彭祖的左右兩邊,是他的兩位協侍——金童玉女。彭祖手中拿著一把八卦扇,據說只要是被這八卦扇一扇,所有晦氣都會被吹走,只留下福氣與財氣。而玉女手中抱的不是通常看到的仙桃,而是一隻野雞,那是因為彭祖山盛產野雞,彭祖養生食膳中的天下第一羹也是以野雞為主料熬制的。
彭祖像左側,供奉的是西王母,她也是高壽的代表。將她供奉在此是為了應合道家的陰陽平衡之說。
彭祖像右側供奉的是采女,她是彭祖唯一的女弟子,傳說她也是彭祖的妻子。當年,商紂王欲以重金和官位收買彭祖,以求長壽之道,但卻被淡泊名利的彭祖拒絕。正在商王苦無良策之時,他身邊的一位女巫采女自告奮勇去討秘決。由於彭祖是巫醫世家,將采女也視作同門,就毫無保留地將長壽之道傳給了采女。貪婪的紂王得到長生之術後,卻又想永遠獨占,欲加害彭祖,卻不料采女早已鍾情彭祖,與他一起逃回彭山,並成為他的第49位妻子。
此外,大殿左右兩壁,還有另外八尊塑像,他們是彭祖的八位高徒:白兔公子、秀眉公、黑穴公、青衣烏公、不肯來、太足君、離患公、高丘子,為傳播彭祖的長壽養生之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中,青衣烏公是中國陰陽風水學的創始人,留有葬經傳世。
彭祖墓
彭祖祠右前方,是“高山仰止”坊。這座仿清牌坊系原址重建,民國以前,系木結構四柱三開間坊,坊上有清邑令王燕瓊手拐“高山仰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小雅》,是比喻道德崇高而不可超越,到此止步之意,這是人們對彭祖道德的讚譽。過“高山仰止”坊後,穿過兩廂為仿古明清建築廊房,就是彭祖仙室和彭祖墓。彭祖仙室即彭祖墓墓室,室前的台階上,有個太極圖,它是我國先民對宇宙萬物之本源的一種圖象概括。太極圖是陰陽兩條魚首尾相接,互為環抱成一圓狀,白色為陽魚,黑色為陰魚,並各有一魚眼。天地萬物都是從陰陽交會而產生。先民創太極圖並非隨心所欲。據考證,它的製作藍本就是彭祖山天然太極地的地形圖。
第一通碑文是:“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它出自屈原的《楚辭·天問》,這也是我國最早對彭祖的文字記載。碑文意思是:“彭鏗為什麼要烹製難雞給帝堯吃呢?他自己為什麼還要那樣長壽?”由此可見彭祖烹製的野雞湯非常有營養而且味道鮮美。因此他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美食家和烹妊術的鼻祖,他主張飲食要有規律,還主張“服食眾藥”。因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食醫同源,而醫要防病於未然,因此藥膳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同時他還針對某些人依賴的藥物而提出了“縱服藥無益也”的警告。
第二通碑文是:“夫遠思強記傷人,優慮過哀傷人,喜樂過差、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有所傷者數種而獨惑於房中,豈不惑哉?”出自《彭祖養性經》,這裡彭祖講出了心理衛生,精神文明對人體的影響。一生不營名利,恬淡簡樸,知足常樂,是他長壽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性生活上,他主張不能“禁慾”也反對“縱慾”。禁慾和縱慾都是過度了,因此他提出了“陰陽不順傷人”的警告,主張“男女相成,猶天地相生”。它認為健康的性生活是健康人不可缺少的,從現代科學觀點來看,彭祖的這些觀點都是非常正確的。太極圖上,兩側為反映彭祖長壽養生秘訣精華的碑文。這些是他一身生活實踐的積累,它衍生了我國流傳至今的獨具特色的長壽文化體系。
第三通碑文是:“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一,彭祖壽考者之所好矣”。它出自《莊子·刻意》,我國古代把氣功稱之為“導引”。這段話的意思是:導引行氣可使人長壽。人們把彭祖的長壽氣功作為強身的手段,通過“氣”在體內的科學運行,把廢物排出體外,再吸進天地間的“靈氣”,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彭祖十分精通導引術。彭祖仙室內,存有“五步功”浮雕,正中和左右兩側各有一組彭祖長壽養生的塑像。下圖是彭祖煉丹造像。
彭祖墓就位於彭祖仙室的上面。這個商賢大夫老彭之墓的墓碑,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彭山縣令王燕瓊題的,其後為彭祖墓。彭祖墓位於彭祖山天然太極地陽魚魚眼上,占地1860平方米,冢高2.9米,直徑7米。
彭祖墓墓牆三周石圍堂,是乾隆二十年(1755)彭山縣令張鳳翥所築。墓坐東向西,四周群山環抱,前邊將台,九龍二山為案,略無闕處,後有彭祖山主峰為靠背。整個墓仿佛坐落在一把碩大的交椅上,從風水學的角度,這裡印證了喪葬四鄰,即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它是一個少見的風水寶地。據說這塊墳地是彭祖的弟子、中國風水學的始祖青衣烏公尋覓的。更令人驚奇的是國內不少氣功愛好者,一步入彭祖山景區,頓感中氣上涌,愈上愈烈,到彭祖墓前氣感特強。這一直是不解之迷,直到天然立體太極圖的發現,才找到答案:這兒是太極陽魚魚眼,是天地陰陽二氣交會最強之處,整座仙山就是一座天然的採氣場所。
養生殿
養生殿位於採氣場旁,占地1800平方米,外形為仿明清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莊重。殿內通過一系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雕塑、壁畫、彩畫、書法等藝術形式,從心理學、醫學心理學、氣功的角度,充分展示了中華長壽始祖彭祖的導引術、房中術、膳食術三大養生長壽秘訣。養生殿前,有株夫妻樹,又稱陰陽樹,它由不同樹種的兩棵樹擁生而成,外面這棵是烏桕樹,因為烏桕嬌小婀娜而被稱為妻樹,裡邊這棵為香樟樹,因為它高大偉岸,好似一個丈夫將妻子擁於懷中。
彭祖山養生殿,雖說展示的是彭祖三大養生長壽秘訣,但其中,最吸引眼球最廣為遊人關注的恐怕還是彭祖的房中術秘訣。殿內有幾十龕浮雕像,再現了彭祖的房中術,而關於彭祖房中術,主要講了三個問題:第一就是交媾姿式,姿式共有三種;第二就是交媾時辰,也就是說24小時中,什麼時辰為交媾最佳時刻;第三就是如何採補陰陽,也就是如何煉丹的問題。
先說交媾姿式。養生殿的《洗心護命圖》,就是採取坐式交媾。因為坐著交媾有利於三田之氣有機運轉。哪三田?上丹田兩額之間,中丹田兩乳之間,下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左右。也就是說,坐著交媾有利於氣體沿著人體小周天運轉,因為在采陰補陽的時候,存在著一個“還精補腦”的問題,“還精補腦”的路線就是小周天的這個路線,即由下丹田經脊椎至上丹田形成一個環形循環。換句話說,就是坐著交媾有益於煉成房中術。第二種姿式是“同向式”,就是男女面向同一個方向,女前男後進行兩性相合,這叫“鐵牛耕地交媾法”。第三種姿式是傳統式,即上邊口對口,下邊竅對竅,這叫“通天地交媾法”。修煉房中術,這三種姿式就夠了,道理就是有利於氣體在體內有機地運轉,有利於煉成房中術。養生殿《太極自轉圖》和《採氣圖》兩副圖,則講到時間,即什麼時候是交媾的最好時辰。我們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一天就被分成十二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中,有四個時辰為交媾的最佳時刻,就是子、午、卯、酉。子時是晚上十一點至早上一點;卯時是早晨五點至七點;午時是中午十一點到一點;酉時是下午五點至七點。為什麼這四個時辰為最佳時刻呢?原因就是,這四個時辰正是陰陽交替的時候,上午和下午是一種陰陽交替,白天和晚上又是一種陰陽交替。而陰陽交替的時候,正是陰陽最和合的時候,陰陽最和合的時候交媾,就最有利於採補陰陽,即采陰補陽,采陽補陰,使男女雙方均可受益。
第三就是如何採補陰陽,即如何煉丹。至於如何採補陰陽,看養生殿的《陰陽採補圖》可知,它講房室生活中如何採補陰陽,它是房中術十三式最精華之處。如何採補陰陽呢?就是在男女雙方達到性高潮的時候,男人的陽具後撤,留出一段空間,這時男人采陰補陽,女人也開始采陽補陰。這時,男人一定要把握自已不能射精,否則,前功盡棄。男人如何把握住自已才能夠不射精呢?是通過意念控制。與此同時,使精氣經人的尾椎、脊椎上升到腦部,以先天之精來滋補大腦。這就叫“還精補腦”。那么,又怎樣產生精氣呢?要有精氣,首先必須有竣精。這要求男女在房事過程中不能射精,而是將精氣在體內蓄積,經過不斷修煉,這樣精氣就慢慢成為竣精。所謂精、氣、神,有精才有氣,有氣才有神,就是這個道理。如此反覆修煉,到一定階段,就可將下丹田之長壽藥煉成金丹,金丹飛升,即可成神仙而長壽了。養生殿下方,還有中華古代性文化陳列館。館內陳列有兩百餘件中國歷代性文物珍品以及大量性科普宣傳畫,有馬交歡、鴛鴦秘譜、玉雕、蠶蛹、春宮魚、瓷塑雙魚、蛙頂壺、雙嘴壺、男根崇拜物、玉琮、奶子腿陶罐、玉璧、男跟崇拜物、銅鏡、女性崇拜燭台、扇面春宮、梳妝盒、龍龜戲硯台、梳妝盒、蛙戲荷葉、鼻煙壺、粉盒、金童玉女燈台、蛙戲荷葉盤、龍鳳銀鏡、雙喜小屏風、雙龍女陰崇拜、金童玉女碗、金童玉女枕、蛙戲荷葉缸、性愛蛋雕、鍘指刀、墨玉秘戲、貞操帶、春錢、三寸金蓮、陰陽劍、歡喜佛、銀簪內府花瓶、雙套鏇轉春宮瓶、春宮碟、骨刻性愛圖、古韻陰陽壺、小木刻、春宮系列、秘譜磚塑、四大美女、春宮碗、魚碗、春宮壺、陰陽壺、西門慶系列、瓷板畫、本能大雕塑等,以各式各樣的古代春宮圖為主。
採氣場
採氣場,坐落在彭祖墓左側,占地582平方米,是彭祖山聚天地間靈氣、天地間氣場、天地間陰陽氣最集中的地方,是塊風水寶地。採氣場建築採用天方地圓,六十四柱和四角正對的格局,繞以水池、迴廊,配合彭祖山天然太極的靈氣,是練功人夢寐以求的採氣最佳地。據氣功研究中心介紹,在此練功,功力可驟增,甚至有很多練功多年的人,在這裡不一會兒就“開了天眼”。
齊山雙佛
從養生殿沿平緩的石階慢步上山頂,但見山巒環抱,綠樹成蔭,修竹滴翠,空氣清新。途中,首先看到的絕壁之上的齊山雙佛。齊山雙佛,又稱老鷹岩造像,是唐代鑿於懸崖上的兩尊大佛,高與山齊,故稱齊山雙佛,又名彭山漢佛,地勢險要,氣勢雄偉,莊嚴慈祥。據考證,雙佛建造於唐開元初(公元713年),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
雙佛一立一坐,立佛為釋迦牟尼佛,半立雕,通高28米。坐佛為多寶如來佛,半立雕,通高24米。
釋迦佛頭飾螺髻,著雙領下垂佛衣,左手前置施品印,右手上舉施無畏印,赤足站立於蓮台上;多寶佛頭飾、衣飾與釋迦佛相同,雙手施禪寶印,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座下有唐代佛家造像三龕。
雙佛的設計及其規模在國內實屬罕見,其高度在世界大佛中名列第八,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宗教文化藝術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雙佛面向江口鎮和岷江,保佑水運平安,人民安樂。據有關研究和考查,雙佛比樂山大佛早建,坐佛為樂山大佛之最接近藍本。
雙佛左上峭壁原名老鷹岩,岩洞原名老鷹洞,洞口直徑約2米,洞內安有一個方桌,是仙家、方士習靜養形的理想場所。相傳,彭祖從象耳寺移居老鷹岩,就在這裡修煉內丹、外丹,將導引行氣之術煉得爐火純青,因此這裡又被稱做彭祖煉丹洞。
天然立體太極地
往上,可達九天棧道和重陽亭。
九天棧道依山開鑿而成,垂直高約20米左右,石階陡而峭,往上行時須抓住兩旁鐵鎖鏈。九天攬勝取自毛澤東的詞“敢上九天纜月,敢下五洋捉鱉”。另一說取義於“九九登高避災”之典故。
九天棧道上有座重陽亭,取九九重陽登高望遠之意。在這裡登高四望,旖麗風光盡收眼底。在這裡,還可看到仙山奇觀——天然立體太極地。沿著層層石階而上的彭祖山,是一條陽魚,魚尾從進山牌坊開始,逶迤直上,越升越高,由彭祖仙室直達山頂,成一上翹的魚頭。新建的氣勢宏偉的慧光寺大殿,它處於魚頭最高處,而彭祖墓恰好在陽魚魚眼。陽魚的左前方和後方斷為懸崖,懸崖微微隆起一崗,漸隆漸大,在彭祖山西南邊,環抱彭祖山,最後成為一高大的陰魚。魚頭與彭祖山尾部相接,那就是壽泉山。彭祖山與壽泉山首尾相連,中間有道呈“s”形的深溝,將陰陽二魚分開(這條溝現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世界茶葉的發源地),陽魚之山——彭祖山,是由低向高升起,而陰魚之山——壽泉山,則是由高向低而下,恰應陽氣上揚、陰氣下沉的太極原理。從中國堪輿學的觀點來看,真是絕無僅有的奇妙風水寶地。這可能就是彭祖晚年歸蜀並移居於彭祖山的真正原因。
仙女平台
在彭祖山山頂的仙女平台,矗立著一座仙女雕塑。這尊美麗聖潔的漢白玉仙女塑像,是1987年由彭山縣人民集資,由四川美術學院雕刻的。關於這位仙女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她是彭祖的第三個女兒,原名三娥,聰明好學,又十分孝順,跟隨父親在這山上採藥煉丹,治病救人,深受百姓的尊敬與愛戴。一個偶然的機會,三娥搭救了周厲王的太子姬靜,原來厲王駕崩之後,姬靜的弟弟帶兵作亂,篡奪了王位,使他落難於此。兩人日久生情,定下山盟海誓,一旦姬靜平定叛亂,重登帝位就立刻來迎娶三娥。然而姬靜一去不返,杳無音信,痴情的三娥相思過度,終於在姬靜離開三年後的三月初三憂鬱死去。在她去世的第二天,剛平亂復國的周宣王姬靜派來的使臣就到了,當這一噩耗傳達回京城,從未忘情的姬靜悲痛欲絕,對天長拜,傳旨封三峨為仙女,在彭祖山修廟供奉其真身塑像。
為紀念這位痴情善良、造福於民的仙女,每年三月初三,當地百姓都要上山朝拜,香客眾多,這一風俗沿襲至今,已成為彭山縣每年場面最為熱鬧、隆重的游山盛事。
慧光寺
山頂,還有一座規模較大的慧光寺。慧光寺初名彭女宅,彭祖的三女兒三峨仙逝後,祠廟名仙女廟,民國末期改名慧光寺。1958年時廟被毀。廟宇是1985年恢復了三月三朝山會後,海果法師化緣重建的。
慧光寺主要由彌勒殿、觀音殿、大雄寶殿、仙女洞等組成。
在彌勒殿右側,有一處仙山勝地——仙女洞,傳說此洞是彭祖的三女兒三峨煉丹修真的地方。後來三峨死於洞中,其身軀與生前無二,鄉民視她為仙女。為感其樂於助人,祛病免災的恩德,塑像於洞中加以祭祀。
交通信息
到彭祖山有三條行車路線:
一、成都——華陽——黃龍溪古鎮——彭祖山
二、成都走樂山高速——70km——彭山站出口下——彭祖山
三丶彭山——龍門橋——將軍湖——江口——彭祖山
四丶成都——103線——青龍場——觀音——岷江二橋——江口——彭祖山
實用信息
兒童票:身高1.0米以下免票,1.0--1.4之間購兒童票
老年票、學生票、軍官票憑證購優惠票
3月8日當天,所有女性遊客均可享受彭祖山風景區門票5折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