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江西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江西省人民政府終身參事。彭汝容1911年6月5日(農曆五月初九)出生於 江西萍鄉市蘆溪鎮江霞村。1926年3月,彭汝容在廣東中山大學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入伍生一團二營第二中隊,6月經過考試,正式進入黃埔六期步科學習。1929年2月畢業。4月分配在北平前敵司令部所轄第九軍(軍長何成濬)見習。1930年1月,選派在南京學習德式操練與戰術後,任教導一師排長及警衛軍軍官教育大隊上尉區隊長。1932年1月,在張治中所部第5軍87師特務團二營任連長參加淞滬會戰。1934年2月,先後任湖北省會警察局隊長、軍士訓練班主任、分局局長。1936年秋離開警察局到預備第5師二團任中校營長。1937年彭汝容又回到武漢,並擔任湖北省會警衛總隊上校團長、少將參謀長。1939年至1945年,彭汝容任重慶衛戍司令部監護第一總隊第一大隊大隊長,負責重慶南岸二塘文昌宮的監護任務。抗戰後期,彭汝容擔任貴州省補給司令部督導官。1949年11月,彭汝容調任貴州安順糧秣總庫(第42補給區45糧秣庫)庫長。1949在12月9日參加盧漢領導的昆明起義,1950年5月份,奉命調往解放軍軍政大學雲南分校二總隊四大隊二中隊學習。1951年2月畢業 後分配在四兵團十四軍。1950年6月份,又轉至雲南軍區軍官教導團三大隊二中隊。1952年4月,彭汝容轉業回江西蘆溪老家參加生產建設。文革期間,被定性為歷史反革命。80年代平反後,歷任江西省政府終身參事,江西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
投筆從戎入黃埔
彭汝容出生於蘆溪鎮江霞村,15歲時,還在萍鄉中學讀國中的他與26歲的大哥彭汝良同時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習,當年第六期總共招生共718人,分步、騎、炮、工、輜科,萍鄉學生便有30多人,是全國除醴陵之外學生第二多的地方。彭汝容的同學有戴笠、廖耀湘等。說到戴笠,彭汝容告訴記者,戴笠的年齡比他大10多歲,也是黃

當時,為鞏固革命策源地,新生組成入伍生團分駐廣東幾個重要城鎮據點(深圳、石龍、東莞、虎門等地),彭汝容隨營部(一團二營)駐防虎門要塞,兼負看守一些政治人犯(如林直勉、吳鐵城等)。當時肖楚女是政治總教官,每周兩次從黃埔本校來虎門為學生上課,由於彭汝容勤奮好學,成績相當優秀,有一次肖楚女拍拍彭汝容的肩頭,說:“小彭同學,好好鍛鍊,做一個有志氣的革命軍人”,當時只有16歲的彭


親歷一二八抗戰
彭汝容從軍官隊學習期滿後分任排長,時值蔣、馮、閻混戰開端,彭汝容隨教導第一師(師長馮軼裴)在隴海一線與馮部石友三、孫良誠、孫殿英等軍作戰,由於戰鬥激烈,傷亡慘重,1930年8月,師部攻至歸德、兗州之後即復員回會南京休整。1930年12月,教導第一師與國民政府警備師合併為警衛師(師長馮軼裴,副師長俞濟時),下轄兩個旅六個團,師直屬兩個特務團、一個炮兵團和其他一些特種部隊,全德國式裝備,總兵力幾乎相當於其他部隊的兩個師,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1931年3月,在整




在八年抗戰中
1932年3月,蔣介石為加強特務統治,秘密成立中華復興社,後又成立力行社,蔣介石親自任社長,戴笠任特務處長。此時,身居高位的戴笠捎信給彭汝容,叫他來特務處幫忙,彭汝容很生氣,回信說:“我堂堂軍人,不想做特務。”參謀處一位處長見他有膽有識,英勇善戰,對他非常賞識,決定調他到陸軍大學學習深造。恰好,他的二哥彭汝雲在武漢任電台台長,得知他對部隊有情緒,便通過同鄉蔡孟堅(時任湖北省會警察局局長)舉薦,到武漢幹部訓練班(班主任袁守謙)受訓。期滿後分配在湖北省會警察局任隊長、分局局長、軍士訓練班主任。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激起了全國人民高度的愛國熱潮,在國共合作的大好形勢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於1938年夏天在武昌珞珈山舉辦了軍官訓練團,調訓中級以上官員。彭汝容由警察局選派參加受訓,一些所謂名流如張群、白崇禧、楊傑、陳立夫等人先後來到這裡做枯燥無味的演講,引起了學員的反感,尤其是張群所謂的“爭取和平”一詞,當場被質詢,使得張群非常難堪,後經教育長萬耀煌從中勸阻,始告了事。有一次,周恩來應邀蒞團演講,他一登場便說:“同學們,我今天不是講政治話題,而是講抗日的戰略問題”。這一開頭語嚴肅了全場的氣氛,接著,周恩來又從中日兩國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抗日必須採取誘敵深入、採取游擊戰術的必要性。“周恩來這一豐富的激勵人心的話,我曾做了詳細筆記,可惜文革時被抄失了”,彭汝容不無惋惜的說。聽了周公這一鏗鏘有力、切合時宜的啟示和鼓勵後,彭汝容頓時感到應該投入到民族解放戰場,挽救國家的危亡。於是,在這個訓練團結業後,彭汝容來到預備第五師二團(師長蔣伏生)任中校營長。1938年6月,日軍進入湖北,武漢面臨失守,當時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為保護武漢安全,蔡孟堅按上級要求成立警衛總隊,投入抗日工作。剛成立的警衛總隊缺乏實戰經驗,於是蔡孟堅強烈要求彭汝容回來幫助指揮,彭汝容先後任湖北警衛總隊支隊長、團長、參謀長等職,指揮警衛總隊修建防空洞,並擊落日機數架。10月下旬,武漢失陷,部隊輾轉數年,駐防湖北建始縣,加緊戰備訓練,厲兵秣馬,隨時準備與日寇作戰。1940年間,國土日失,警衛總隊的軍餉和軍需面臨斷絕,部隊也隨之七編八改,部隊陷於裁編的地步,彭汝容隨即進入了重慶馬家店第五軍軍官總隊當學員。最後,警衛總隊改編為軍政部監護總隊,屬部隊建制,直屬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管轄,擔任後方守護任務,彭汝容任監護第一總隊(隊長王國忠)第一大隊隊長,帶領全隊539名官兵在南岸二塘文昌宮擔任指揮監護任務。抗戰中期,彭汝容隨監護總隊駐防重慶南岸海棠溪——一品場一線,清楚地觀察到反動當局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種種行徑。尤其是“皖南事變”後,彭汝容深感憤慨。在同情中共和痛恨反動派的激情下,彭汝容曾於某黃昏之際,在重慶督郵街柏油路面上,用粉筆書寫“此路不通,去找毛澤東”九個大字。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就聽到圍觀的路人說:“寫得對!寫的好!”,足見當時民心向背。在重慶時,彭迪(彭汝容的侄子,原名彭啟新,後任中國首位駐美記者)的哥哥彭啟萍(後任中華民國駐菲律賓大使、中美航空公司的總裁)長期住在彭汝容家裡,有一次,彭迪來看哥哥,當時反動派得知彭迪夫人錢行是共產黨員,便派憲兵來抓捕,彭汝容出面阻止,憲兵也沒辦法。最後,在彭汝容的幫助下,彭迪夫婦安全到達延安。此外,彭汝容還無意遇到四個從湘鄂流亡的大、中學生,當即資助和鼓勵他們奔赴延安抗大參加革命。
參加昆明起義
抗戰後期,彭汝容隨監護總隊駐防貴州遵義時,三個月未發糧餉,繼而奉令裁撤。全體官兵在激憤促動下,擬開向湘黔邊境打游擊。但考慮與共產黨尚未取得聯繫,毫無靠山,後果堪慮,因而未果。終於部隊受編,彭汝容調任貴州省補給司令部督導官。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竟然置民眾生死不顧,悍然發動內戰。彭汝容此時此刻真切地感覺到,腐敗無能的國民黨政府氣數已盡。1949年11月,彭汝容調任貴州安順糧秣總庫(第42補給區45糧秣庫)上校庫長,而此時,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先頭部隊已進軍川黔兩省,貴陽解放前夕,國民黨各機關紛紛西撤昆明。月底,彭汝容聽聞昆明準備起義,便準備啟程前往昆明。忽然,貴州綏靖副司令韓文煥委任他為司令部的少將特務旅旅長。由於彭汝容與他是黃埔同學,便佯稱“承蒙栽培”,告辭後,彭汝容想到前不久綏靖司令部誘殺準備起義的七十九軍軍長劉伯龍一事,立刻感到事不宜遲。當晚,彭汝容將庫務交給副庫長彭汲古,囑其穩交解放軍。翌晨,彭汝容偕部份人員急車昆明,並於12月9日參加了盧漢領導的昆明起義。當時,昆明地區一片混亂,敵我友難分,彭汝容遵照上級指示,與十三軍(軍長龍澤匯)和雲南地下黨組織緊密配合,晝夜巡邏,維持社會治安。與此同時,國民黨頑固分子得知彭汝容起義,便將彭汝容家中財物洗劫一空,並企圖殺害彭汝容的家人,因手榴彈沒有爆炸而幸免於難。21日,因解放軍逼近霑益、曲靖,殘餘勢力被迫撤圍南逃,持續了6天6夜的昆明保衛戰勝利結束。1950年3月間,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進軍昆明,此時為雲南軍區後勤學委會學員的彭汝容興高采烈地參加了歡迎大會,並與指戰員握手言歡。6月份,奉命調往解放軍軍政大學雲南分校本校第二期第二總隊四大隊二中隊學習。1951年2月,彭汝容任四兵團十四軍學習隊學員。1951年6月份,又轉至雲南軍區軍官教導團三大隊二中隊。1952年5月,彭汝容轉業回江西老家參加生產建設。
十年浩劫苦盡甘來
彭汝容的妻子是南坑人鍾煥瓊,夫妻倆共育10名子女,除老大和老二在昆明長大並留下工作外,其餘子女均隨他

彭汝容說,“四人幫”倒台後,他一直沒有工作,沒有退休金,子女也是飽一頓餓一餐。直到上世紀80年代,昆明軍區政治部向萍鄉市統戰部發出公函,詢問他的情況。喜從天降,時年70歲的彭汝容當即決定親自到昆明軍區一趟。趕到昆明軍區政治部落實政策辦公室,查到自己的有關材料,軍區有關領導聽取了他的現狀介紹後,向江西省統戰部門發函,證明彭汝容的清白,要求落實政策。鄧小平撥亂反正後,彭汝容得到平反,並擔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終身參事、江西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之職,如今雖然每月都有退休金,但彭老清苦慣了,還是住在東門三眼井的破房子裡,多餘的錢全接濟貧苦人身上,2008年汶川地震他向災區捐款1000元。
與世無爭安享晚年
彭汝容一生經歷曲折多難,所以現在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會大喜大悲。他說,心態好,與世無爭是自己健康長壽的法寶。100歲的彭汝容特愛看書和看電視。每天吃完早餐後就坐在房間裡看書讀報,處理一些同學會的事務,有時看看黃埔軍校的資料和黃埔同學錄。到了晚上,老人就更精神了,經常看電視台播放的京劇和足球賽。聽彭老女兒說,彭老前段時間經常熬夜看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他唯一的願望就是祖國統一,彭汝容說:“祖國統一是歷史潮流、大勢所趨,是不可阻擋的,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國統一,台灣人民早日回到祖國大家庭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