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笑千

彭笑千

彭笑千(1897—1980) 字效騫,原名彭其峰,又名彭其汝,安徽蕭縣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 年)生於一殷實農民家庭,民國8 年(1919 年)於徐州府銅山縣高等國小畢業後,受聘於蕭縣第一高等國小任會計。

人物生平

“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侵占華北,出兵華中。8 月,上海失守,淞江淪陷,彭笑千回到家鄉蕭縣。當時,蕭縣縣長捲款潛逃,縣政府機構陷於癱瘓。鼓笑千利用他在蕭縣的聲望及與上層人士的關係,奔走呼號,動員各階層人士起來抗日,共赴國難。在共產黨員郭子化和郭影秋的舉薦下,國民黨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主任李宗仁任命王雪琴為蕭縣縣長,彭笑千為縣政府秘書。民國27 年5 月18 日,日軍攻陷蕭縣城,王雪琴守城陣亡。中共蕭縣黨組織決定成立蕭縣抗日民主政府,由彭笑千出任代理縣長。10月,彭笑千被推選為縣長,兼任政委會主任委員,成為淮北地區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抗日政府縣長。為了組建抗日武裝,彭笑千從舊縣政府存款中拿出幾萬元作為經費,購買了大批槍枝彈藥。他曾隨抗日游擊隊到王寨、朔里等地進行武裝宣傳,動員民眾,武裝民眾。在中共蕭縣中心縣委的領導下,利用政權的力量,組建了300 餘人的蕭縣常備大隊,由彭笑千兼任總隊長。他率領常備隊積極開展反“掃蕩”鬥爭,先後取得了程蔣山、縱三座樓和吳蔣莊等戰鬥的勝利,創建了蕭縣抗日根據地。民國28 年底,日軍對蕭縣進行報復性“掃蕩”。彭笑千家中財產被搶劫一空,大兒子彭哲民和侄兒彭捷三被捕。日軍以此威脅彭笑千。他不為所動,帶領抗日武裝,粉碎了日軍的“掃蕩”。

在彭笑千主持下,縣政府制定了根據地建設的條例,頒布了減租減息章程,採取了合理負擔和累計征糧,發行了抗日流通卷,制定了工商稅收條例等。這些政策的實施,提高了根據地人民的生產積極性與抗日熱情,活躍了根據地的經濟。鼓笑千注重民眾運動,全縣建立有青救會、婦救會和農救會等民眾抗日團體,僅農救會員全縣發展到12 萬人。到民國28 年底,蕭縣抗日根據地已初具規模,被上級黨組織譽為抗日模範縣。民國29 年,彭笑千被調任豫皖蘇邊區聯防委員會(邊區抗日民主政權)民政處副處長。

主要成就

民國30 年5 月,新四軍第四師奉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命令,撤離豫皖蘇邊區,轉移到皖東北地區。中共豫皖蘇邊區委員會決定,留彭笑千等人在蕭縣做國民黨耿蘊齋和吳信容部隊的爭取工作。民國33 年8 月,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率第四師主力部隊西征豫皖蘇邊區,當西征部隊進入蕭縣作戰時,在地下黨員彭笑千等人的爭取下,吳信容的弟弟吳信元率部1700 餘人起義,西征部隊解放了蕭縣全境,建立了蕭縣抗日政府,彭笑千任縣長。年底,西進部隊收復了原豫皖蘇邊區失地,建立了淮北第二行政區專員公署,彭笑千任專員,領導津浦路以西8 個縣抗日政權工作。

抗戰勝利後,彭笑千歷任蘇皖邊區政府第八專署專員、豫皖蘇邊區行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豫皖蘇邊區行政公署副主任及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委員兼農業部部長等職。解放戰爭後期,經吳芝圃介紹,彭笑千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彭笑千一直從事農業工作,先後擔任河南省農業廳廳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農業部副部長、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農業局局長、中南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副省長、河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59年,因堅持實事求是,反對浮誇,受到嚴重打擊。“文化大革命”期間,多次遭到抄家批鬥,被打斷腿骨,終生致殘。《河南日報》還刊登他的所謂“罪行材料”,點名批判,組織聲討。彭笑千頑強不屈,進行了堅決鬥爭。1976 年1 月25 日,中共河南省委為其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