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

吳淞

吳淞位於中國上海市北部,黃浦江注入長江口的西側,歷史上屬於淞北地區。

簡介

中國上海市北部,黃浦江注入長江口(即吳淞口)的西側,歷史上屬於淞北地區。我們常說的吳淞口海拔高度零米標準即位於此。
初為長江口村落,稱胡巷橋,漁民聚集,漸成市鎮。雍正三年(1725),原在今浦東寶山縣城的吳淞營移此,遂以吳淞名鎮,歷來為上海市門戶,外貿港口和軍事要地,在近代名聲一度響於上海,故近代上海被稱作淞滬,在“一二八淞滬抗戰”、“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吳淞城區被日寇夷為平地,吳淞從此沒落。吳淞曾為鴉片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戰場,鎮北有吳淞西炮台遺址。解放後發展以冶金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區和港口區。沿黃浦江一帶碼頭林立,是上海市貨櫃運輸的重要作業區。沿長江築有堅固的江塘工程。
為配合寶鋼建設,1980年設立吳淞區,1988年與寶山縣合併成為寶山區

歷史遺蹟

吳淞古炮台民族英雄陳化成率部打擊英國侵略者的前沿陣地。1842年6月,英軍艦隊進入吳淞口,陳化成在吳淞炮台率部猛擊,重創敵艦多艘,最後終因不敵眾壯烈犧牲。 現在吳淞古炮台還存有當年所用的“平夷半國”大炮。吳淞古炮台是青浦的一大景點。是當時民族英雄陳化成率部隊抗擊英國侵略者的陣地,非常雄偉,雖然因破舊而改造過,但還是基本維持原貌,很有教育意義。
吳淞北炮台始建於光緒十二年(1832年),當時置12英寸口徑,800磅炮彈膛炮,光緒十五年(1889年)增設8英寸口徑後膛炮2門,後又增4.7英寸口徑炮2門、6英寸口徑炮1門,均後膛式快炮。民國20年(1931年)時有炮11門,民國21年(1932年)“一二八”抗戰中,日軍登入後炸毀。現上海警備區駐地部隊在遺址新建景點“吳淞古炮台”,占地約1500平方米,刻有“平夷靖寇將軍”的古鐵炮,安置在景點中心的大理石平台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