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0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本科,1996年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1999年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2001-2002);借調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研究部工作(2004-2007)。 2009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副部長(掛職)。2011年7 月1 日起被聘為重慶大學兼職教授。
教育科研
所授課程
法學原理、法理學、法律社會學、法學經典著作選讀、憲法學等。
專著
1、《調解、法制與現代性:中國調解制度研究》(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
2、《法制與治理:國家轉型的法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3、《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
4、《法律的現代性劇場:哈特富勒論戰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
5、《超越法學的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6、《立法者的法理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7、《中國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年
論文
1、2012年,中國憲政模式?——巴克爾對中國“單一政黨憲政國”體制的研究
2、2010年,“當代‘和諧世界之路’:來自中非關係的視角”,《中國經濟》,2010年1期
3、Written and Unwritten Constitutional Governance, Modern China, 2010,No.1
4、2009 “香港政制發展之謎”(下),《讀書》
5、2009 “民主,如何是好”,《讀書》,第5期
6、 “司法主權之爭”,《清華法學》,第5期
7、“碳政治:新型國際政治與中國的應對之道”,《中國經濟》,第9期
8、“不成文憲法:英國憲法學傳統的啟示”,《讀書》,第11期
9、“中國憲法中的不成文憲法”,《開放時代》,2009年第12期
10、2008a “言論自由與公民宗教”,《清華法學》,第1期
11、2008b “九龍城寨與香港大學”,《讀書》,第3期
12、2008c “國家主席的演變”,《開放時代》,第1期
13、2008d “主權:政治的智慧與意志”,《讀書》,2008年第4期
14、“在大陸眺望海洋”,《讀書》,第5期
15、“一國兩制的由來”,《讀書》,第6期
16、“一國之迷:country vs. state”,《讀書》,第7期
17、“一國之迷:中國 vs. 帝國”,《讀書》,第8期
18、“基本法之謎”,《讀書》,第9期
19、“政制發展之迷(上)”,《讀書》,第10期
20、“政制發展之迷(中)”,《讀書》,第12期
21、2007a “美國心靈的痛”,《文景》,第6期
22、2007b “文本、結構與立法原意:人大釋法的技藝”,《中國社會科學》,第4期
23、2007c “和平革命下的司法管轄權之爭”,《中外法學》,第6期
24、2007d “國家主權與公民倫理”,《讀書》,第1期
25、2007e “行政吸納政治的反思”, 《讀書》,第9期
26、2007f “隱秘的憂傷”,《讀書》,第10期
27、2007g “帝國的技藝”,《讀書》,第11期
28、2007h “在大陸思考海洋”,《讀書》,第12期
29、2007i Textualism, Structuring Reading and Originalism,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0、2006a, “自然權力與領土主權”,《公民與憲法》,“思想與社會”第三輯;上海三聯出版社
31、2006b, 憲法至上與政治權威,《文景》,第2期
32、2006c,“聯邦主權與州主權的迷思”,《中國法學》,第4期
33、2005a,“邁向立法者的法理學”,《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
34、2005b, “憲法案件及憲法的保衛”,《視角》,第5卷,第1期
35、2005c, “大國崛起與文明復興”,《開放時代》,第5期
36、2005, Towards Legislater’s Jurisprud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7、2004a,Political Ideals and Guidelines of Democratic Election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 No. 1
38、2004b,“中國選舉制度的問題與出路”(與蔡定劍合作),《戰略與管理》,第2期
39、2004c,“誰來保衛憲法:圖示耐特的“大眾憲法”思想述評”,《南大法律評論》,春季號
40、2004d,“政治與哲學:甘陽和劉小楓對史特勞斯的兩種解讀”(筆名:水亦櫟),《開放時代》,第4期
41、2004e,“技術政治與公民政治”,載許紀霖(編):《公民權與公共性》,上海人民出版社
42、2004f,“基本權利的憲法解釋”,《思想與社會》第七輯,上海人民出版社
43、2004g,“案件監督與行為監督:從共和政體看個案監督”(與羅玥合作),《洪範法律評論》,第2輯
44、2004h, “司法審查的迷霧”,《環球法律評論》,冬季號
45、2004i, “圖示耐特與大眾司法”,《讀書》,第11期
46、2004j, The End of Legal Transplanta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 No. 4
47、2003a,“憲法司法化的悖論:兼論法學家在推動憲政中的困境”,《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頁18-28
48、2003b,“憲法司法化的‘誤區’:從‘憲法司法化’的話語悖論看國家轉型的憲政悖論”,載梁治平(編):《法制在中國:制度、話語與實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9、2003c,“民主制度下的自由實踐:讀《蘇格拉底之死》”,《二十一世紀》,第2期
50、2003d, “司法獨立與最高法院的權威”(與麥德福合作),《讀書》,第5期
51、2003e, “司法審查與法治”(與麥德福合作),《讀書》,第8期
52、2003f,“文化、功能與治理:中國調解研究的幾個範式”,《清華法學》,第3期
53、2003g,“激情與利益:被誤解的關係”,《二十一世紀》, 第4期(總78期)
54、2003h,“誰來解釋憲法?”《中外法學》,第5期
55、2003. “十六大之後的治理危機與政治改革”,《明報月刊》,2003年第一期
56、2003, “法學院的守護神”,《書城》,2003年第12期
57、2003.“國家與社會的互動”,《明報月刊》2003年11期
58、2003, “憲法:與其修改,不如實施”,《21世紀經濟報導》
59、2002a,“懲罰與法治:中國的刑事實踐法律社會研究(1976-1982)”(下) 《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0卷
60、2002.12.4,“憲政的道路——紀念中國人民共和國頒布20周年”,《21世紀經濟報導》
61、2001a,“權力、技術與反抗:重讀《一九八四》”,《二十一世紀》(香港),2001第5期
62、2001b,“懲罰與法治:中國的刑事實踐法律社會研究(1976-1982)”(上) 《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9卷
63、2001d,“科斯定理與陝北故事”,《讀書》,第8期
64、2001e,“法律共同體宣言”,《中外法學》,第3期
65、2001f,“評《中國法律教育之路》(賀衛方編)”,《中國學術》,總第5輯
66、2001.6-7,“中國法制現代化進程中問題”(與蘇力的對話),《21世紀經濟報導》
67、2001.3.16, “WTO 與中國的司法改革”,《人民法院報》
68、2001.2.12, “中國據判例法制度有多遠”,《21世紀經濟報導》
69、2000a,“權力的組織網路與法律的治理化:中國法律新傳統的形成”,《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第3卷第6輯
70、2000a,“籠中鳥:法律制度還是法律理論:評Bird in a Cage: Legal Reform in post-mao China”,《中外法學》,第3期
71、2000b,“法制觀念與國家治理的轉型:中國的刑事實踐(1976-1982)”,《戰略與管理》,第4期
72、2000.8.31, “轉型時期的法律與道德”,《北京青年報》
73、2000.7.30, “轉型社會中法官的作用”,《法制日報》
74、2000.4.30, “專業化與法律共同體”,《法制日報》
75、2000.4.23, “司法儀式與法官的尊嚴”,《法制日報》
76、1998,“‘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調解——一起依法收貸案的再分析”
77、《比較法研究》(北京),第3期。收入張靜(編):《國家與社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78、1998,“市民社會及其問題——評《國家與社會》”,《中國書評》(香港),第3期
79、1998,“轉型社會中的法律、認同與權力技術”,《中國書評》(香港),第4期
80、1998,“暗夜的穿越者——《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的解讀”,載賀照田(編):《學術思想評論》,第3期。收入胡旭晟(編):《湘江法律評論》,1999年,第3卷
81、1998,“雙重結構化下的法律解釋”(與趙曉力合作),載梁治平(編):《法律解釋問題》,北京:法律出版社。
82、1998,“‘法律’是如何實踐的——一起民事調解案的分析”載王銘銘、王斯福(編):《鄉村社會的公正、秩序與權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83、1997,“民族國家、憲政與法律移植:晚清國家轉型中的合法性重建”,《戰略與管理》(北京),第 6期。頁95-104。
84、1997,“鄉村社會的司法實踐:知識、技術與權力”,《戰略與管理》,第4期。
85、1996,“安提戈涅、竇娥與鮑西亞:文學中的法律——女權主義視角及其批評”,《比較法研究》(北京),第2期
86、1995,“‘公的法律’與‘私的法’——《羅馬法史》的一點啟示”,《中國書評》(香港),第5期
87、1994,“法理學視野里的公平與效率”,《中國法學》(北京),第4期
88、1991,“比較法、文化與文明”,《法律科學》(西安),第5期
譯著
1、考文:《美國憲法的高級法背景》,三聯書店,1997年。
2、亨金(等):《美國憲法的域外影響》(合譯),三聯書店,1997年。
3、千葉正士:《法律多元》(合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
“中國憲政發展”(“中國-歐盟法律與司法合作項目”),課題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