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言

張鼎言畢業於河北大學數學系,1963年分配到42中學任教,工作的第二年開始擔任高中班主任,歷任數學組組長、年級組長;1974年開始擔任教務處副主任;1984年出任42中學校長,1995年擔任42中學黨總支書記,兼任校長;1999年初至2003年底擔任北京師範大學天津附屬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2003年底,42中學和北師大天津附中剝離後,任42中學校長。


鼎言校長既是實踐者,又是善於思考總結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深化的思想者,他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普教專家,數學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教育欄目專家組成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理事;1979年至1984年擔任教務處副主任期間,是他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鼎盛時期,出版了兩本數學專著,在國家及省市專業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擔任校長後,他努力探尋教育發展規律,逐步形成獨樹一幟的辦學理念並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升華,使其形成體系,最近,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平民校長40年教育生涯》,是鼎言校長近十年來對教育本質、規律和學校發展等問題深層探究的結晶。
鼎言校長41年的教育生涯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參加工作後的前十年(1963年―1974年)。剛從河北大學畢業的鼎言校長被分配到42中學,任初二年級數學教師,在這裡,他欲到了他工作後的第一任授業恩師,當時的初二(1)班班主任劉秀芬和當時的教務處主任劉朋齡,劉秀芬老師不僅對學生要求嚴格,而且特別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她對張鼎言說:“你教這個班的課,有什麼事,先不要找班主任,要學會自己去處理問題。”年輕人可以隨便聽劉老師的課,可以隨便看劉老師的教案。劉老師給鼎言校長的最大啟發是:為人要正直,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教務主任劉朋齡聽了張鼎言的數學課並看了他寫的教學小結後說:“你是當老師的材料。”這使張鼎言堅定了在學校當個出類拔萃的好老師的信念,每當回憶起這些往事,鼎言校長激動地說:“是劉老師培養了我,劉主任發現了我。”受兩位劉老師的影響,在這一時期,鼎言校長形成了他的學生觀,要想成材,先學做人。
第二階段,擔任教務副主任的十年(1974年―1984年)。這一時期的政治環境比較複雜,作為主抓業務的張鼎言深知“務實”的重要性,他深入教學第一線,逐漸形成了被他稱做“現場主義”的工作作風,直到現在他還堅持每天聽課、評課,深入年級現場辦公,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務實”成為張鼎言辦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階段,張鼎言的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兩本數學專著和大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就是在這時完成的,為張鼎言辦學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階段,擔任校長的前十年(1984年―1994年)。1984年,張鼎言擔任校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組建“教育科研小組”,即現在的“現代教育技術處”。他們研製開發了“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學生綜合管理系統”和“學生實時跟蹤系統”,為學校的科學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據。鼎言校長注重研究隱藏在事物現象背後的客觀規律,並按規律辦事。至此,作為42中學精神的“科學、務實”思想正式形成。在該思想的指導下,42中人勵精圖治,完成了42中學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第一次跨越式發展:1994年,市教育局在浮動市重點中學複查中,42中學居全市各中學評價最高分,重新步入天津市市級重點中學的行列。1995年2月14日,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視察了42中學,對這所擁有2600名學生、53個教學班、273名教職工的河西區最大學校的辦學成績、辦學特色、“科學務實”的辦學、治學精神給予了“生動活潑辦學,科學管理育人”的高度評價。
第四階段,擔任校長的後十年(1994年―2004年)。這一階段是張鼎言辦學思想在實踐中不斷走向成熟的時期,形成了完整的“科學務實、創新發展”的辦學思想體系,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是該階段的突出特色。鼎言校長認為:科學是務實的前提,創新是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市、區各級領導全員支持下,他參與創辦了河西區第一家、也是迄今為止天津市內面積最大的國家高中示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天津附屬中學,他創造性地將“外引內聯,整合資源;強強聯合,借勢發展”作為示範學校建設的基本思路,區示範高中由42中學,原13中學聯合創建。42中是老校區,在原13中、統計職專、小海地國小校址建設新校區,形成一校兩址的格局。鼎言校長沒有進行簡單的1+1組合,而是立足於整合資源。新校區是“新學校”、“新班子”、“新隊伍”、“新機制”;老校區作為教育科研實驗基地,教育信息化實驗基地,學校管理模式改革基地發揮軟體的作用。
張鼎延河南省河南府永寧縣(今河南省洛寧縣)人,明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
天啟二年(1622年),登進士,授兵科給事中[1]。崇禎年間,升任兵科都給事中[2]、南京吏部驗封司郎中、吏部驗封司郎中。明亡後歸附清朝,授考功司郎中[3]。順治四年,升任太僕寺少卿[4]。次年改大理寺少卿[5]。順治七年,升任大理寺卿[6]。次年改工部左侍郎[7]、刑部右侍郎[8]。順治九年,為兵部右侍郎[9]。次年致仕歸鄉。參考文獻
^明實錄:附錄: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 ,4卷
^碑傳集 ,1冊10卷 ,531
^碑傳集 ,1冊10卷 ,534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33卷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41卷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48卷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59卷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61卷
^清實錄:世祖章皇帝實錄 ,7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