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璞

1939年3月,張蘊璞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6月,羅平發生“尹、劉事件”,地下黨縣委書記劉璧華和進步教師尹蘭冰被反動縣政府逮捕監禁,白色恐怖十分嚴重。 1945年,蔣介石撕毀“和談協定”,發動全面內戰,中共羅平地下黨從實際出發,在長期工作的基礎上,與教育界共同努力,推薦張蘊璞出任羅平縣教育局長,直至1948年底。

人物簡介

張蘊璞,又名張連壁,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羅雄鎮人。生於1905年11月2日,青年時代即受到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及蘇聯十月革命的影響,以及“五·四”反帝、反封建的薰陶,參加過討伐軍閥吳佩孚的活動,特別在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的教育鼓舞下,思想發生飛躍,自覺地投身到革命鬥爭中來。1938年,他與羅平城區地下黨員丁建華、陳鴻圖多次磋商,爭取開明人士羅躍南、莊興楚、馬九皋等集資開辦“新生書店”,張蘊璞擔任經理,開業後曾暗地購進《聯共(布)黨史》、《大眾哲學》、《社會問題大綱》、《新華日報》等進步書刊,為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提供寶貴的精神食糧。此外,他還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開展“募捐”、“義賣”支援前線。

思想升華

1939年3月,張蘊璞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以羅平縣民眾教育館館長的合法身份,開展圖書借閱,普及民眾教育,發展民眾體育,把民眾教育館辦成社會教育中心,教育培養了大批革命人才。同時創辦《民眾六日刊》(後面改為《民眾周刊》),親自撰寫稿件,登載“新聞報導”,“時事評論”、“思想漫談”等內容,深受民眾的歡迎,成為地下黨的重要宣傳陣地。
1940年6月,羅平發生“尹、劉事件”,地下黨縣委書記劉璧華和進步教師尹蘭冰被反動縣政府逮捕監禁,白色恐怖十分嚴重。張蘊璞在此危急時刻,臨危不懼,堅定沉著,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與地方上層人物的關係,妥善安排監內外同志的生活及掩護工作。同年12月,中共羅平縣委改組,成立臨時縣委,張蘊璞被任命為縣委委員。
1941年1月,國民黨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我黨及時貫徹“蔭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十六字方針及“勤學、勤業、勤交友”和“職業化,社會化、合法化”的指示,張蘊璞根據工作需要和黨的安排,於1942年打入羅平縣財政科任科長,1945年打入國民黨縣黨部任執行委員,掌握敵情,開展統戰,推進黨的工作。
1945年,蔣介石撕毀“和談協定”,發動全面內戰,中共羅平地下黨從實際出發,在長期工作的基礎上,與教育界共同努力,推薦張蘊璞出任羅平縣教育局長,直至1948年底。在此期間,他不失時機,儘量安插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到中、國小校教書,為搞好隱蔽,積蓄力量,培養骨幹做了大量共作。
1949年2 月羅平令全境解放,羅平縣臨時人民政府成立,張蘊璞任縣文教科科長、副縣長,1950年後歷任宜良專署副主任秘書、盈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德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任秘書、州人委辦公室副主任、州政協秘書長、州衛生局副局長等職。1987年10月12日病逝,享年8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