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甸鎮

張甸鎮

張甸鎮位於江蘇省姜堰市,距泰州市東南15公里,南距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泰州港16公里,北距寧啟鐵路10公里,東傍寧靖鹽高速,西臨寧通高速,水陸交通便捷。鎮區總面積91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8.4萬人。

基本信息

張甸鎮張甸鎮

張甸鎮位於江蘇省姜堰市,距泰州市東南15公里,南距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泰州港16公里,北距寧啟鐵路10公里,東傍寧靖鹽高速,西臨寧通高速,水陸交通便捷。鎮區總面積91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8.4萬人。

鄉鎮介紹

張甸鎮文化宣傳
千年古鎮 ——張甸鎮,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位於姜堰市西南17公里,地級泰州市東南15公里處,是姜堰市西南重鎮,泰州市三十家重點集鎮之一。轄區面積91平方公里,人口8.2萬人,在校學生1萬人。集鎮規劃面積470公頃、4.5萬人,轄35個行政村,三個居委會。鎮區民風淳樸,社會安定,市場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水陸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鎮區公路縱橫貫通,河流成網,328國道,寧鹽一級公路穿鎮而過。張甸距南京100公里,距上海180公里,距國家二類開放港泰州港16公里,距寧啟鐵路10公里。郵電、廣電、金融、文化及賓館飯店等公共設施配套齊全。

工業物產

張甸鎮張甸鎮
物產豐富,特色農業穩步發展。現有耕地面積7.5萬畝,農業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雞、鴨、鵝、牛、羊、豬等農副產品年上市量在100萬隻以上,魚、鱉、蟹、蝦等特種水產逐年增加。全鎮定植銀杏樹60萬株,是遠近聞名的銀杏 之鄉。

工業發展迅猛,優勢產品眾多。全鎮形成機械、輕工、紡織化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結構,工業已成為全鎮經濟主體。全鎮現有工業企業304家,其中年銷售1000萬以上的企業有10家。生產的系列運輸機械、紡織印烘筒、照明電器、耐熱鋼製品、工業電爐等一批拳頭產品暢銷海內外。

建築業實力雄厚,綜合施工能力不斷提高。三家建築企業擁有承接大型現代建築的設計和施工能力。隊伍遍及大江南北,從業人員近一萬人。建築業已成為全鎮名符其實的支柱產業。

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日新月異。整個鎮區以寧鹽一級公路為依託,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遷址新建的張甸中學,用地200畝,投資4000萬元。金甸花苑小區設計新穎,風格獨特,用地150畝。工業園區緊靠寧鹽一級公路,規劃用地1500畝,實現“五通一平”。

在新世紀的發展征途上,有著艱苦創業和勇爭一流精神的張甸人民,將與海內外各界人士攜手合作,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以新的機制、新的速度、新的效益和新優勢,再創新的輝煌。

發展

張甸鎮張甸鎮
張甸鎮由3個鎮合併,原來集鎮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2000年前,該鎮各機關一連6個月發不出工資。鎮黨委下定決心,“要想拉動張甸經濟發展,只有從小城鎮建設入手。”張甸小城鎮規劃建設由此拉開序幕。

2000年5月,東南大學的規劃專家來張甸調研、編制集鎮整體規劃。主要街道規劃為“六縱六橫”,整體布局分為行政服務區、文體區、商業區、工業區和居住區。

2001年,該鎮斥資400萬元建設新區迎賓大道,無償提供張甸中學100畝土地和建設資金。

2002年開始,億元投向鎮工業園,著重建設園區學校等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

2004年起,累計投資1000萬元,集中建設張甸支河集鎮段兩側道路、護坡、亮化、綠化等景觀河道工程,打造張甸集鎮花園式休閒風景區。

張甸鎮張甸鎮
6年建設,格局初現,集鎮面貌煥然一新。目前,該鎮集鎮面積已達4.6平方公里,其中新區面積3.7平方公里。形成以迎賓路、金誠街、府前街等為骨架的5縱5橫交通工程;以醫院大樓、金甸花苑小區、金誠街商住小區等為代表的集鎮標誌工程;以濱河綠化、街道兩側綠化、校園綠化為代表的美化工程;以所有街道、路道各式路燈為代表的亮化工程;以華麗公司、科世貿公司、金昌管業等18家新建企業為代表的園區工程。

新區迅速匯聚了商氣和人氣。新規劃實施後,張甸聚集了5家房地產開發商。新區沿街地價,由最初每畝20萬元漲到現在每畝60萬元,一間店面房價格達到6萬元,購房者源源不斷。現在,每天在張甸鎮區生活、打工、經商、求學的已達1.1萬多人。

集鎮建設拉動了經濟快速增長。工業園企業數從2000年的2家迅速增加到現在的20多家,並形成以塑膠、五金配件、電爐熱處理等為支柱的產業群,工業產值達13億元。金昌管業的老闆是江陰人,在張甸新區投資5000萬辦起無縫鋼管廠。他說,“把廠辦到張甸,就是看中這裡的基礎設施比較好、發展空間比較大。”

6年來,該鎮通過自身發展特別是新鎮區的開發利用,不但沒有新增債務,而且還化解了2000多萬元老債務,二產、三產穩步發展,經濟社會步入良性循環。

基礎設施

共有3個集鎮區。主鎮區“六橫六縱”交通骨架已經形成,集鎮面積達6平方公里,人口3.5萬。集鎮內金融(農行、農合行)、電力、教育、衛生、文體、通訊、商貿等服務功能完備。基礎教育不斷深化。全鎮共有各類中高級教職員工900多名,創辦於解放初期的全省100所完中之一的張甸中學,英才輩出,人才薈萃,已成功創建為江蘇省三星級中學,成為姜堰市頗具影響的名校。全鎮現有普通初級中學2所,衛生院3所。水廠3個,衛生飲水率達98%。

歷史沿革

張甸鎮學習
張甸地名,來源頗具傳奇色彩。甸頭二月初八的張王會,相傳為東漢時張勃為官清廉,且致力於水利農耕。後人特為建祠紀念,連狗亦為之感動,絕食凍斃於張勃像前,以肉體供其享用,張甸一帶至今仍有二月初八吃凍狗肉之說。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也曾在此安營紮寨,由於張士誠影響頗大,人們又移花接木,在勝因寺供奉張(士誠)王像,故而得名。

抗戰時期,張甸曾屬張塘(灣)區委,1941年3月建立了張甸中心區委,領導張甸地區的革命鬥爭工作。解放後,1958年成立張甸人民公社,1983 年設立張甸鄉,1988 年撤鄉設鎮。轄35個行政村,3.3萬人。2000年3月,經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將原張甸鎮、蔡官鎮、梅垛鄉合併為新的張甸鎮,鎮政府設在原張甸鎮。合併後的張甸鎮是泰州市30家中心集鎮之一,鎮區總面積91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行政村合併前為72個)、3個居委會、493個村民小組、8.4萬人。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