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品
該鄉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推行“田中長水稻,溝中蟹魚蝦,埂上種菜瓜”的主體種養模式。全鄉稻田養殖塘口1.5萬畝,蟹塘配套設施完善,塘內畝產水稻500公斤,魚蟹蝦超50公斤,塘埂發展“泗洪大棗”、石榴等水果,
同時發展林木、牧草等經濟作物以及水禽,實行魚、蟹、蝦、螺、稻無公害生態混種養,充分發揮立體空間效應。同時,打造“騰蛟牌”大米品牌,讓“騰蛟牌”大米打入都市超市。
地理恩澤
石集鄉地處洪澤湖西岸,地勢低洼,擁有耕地面積4.8萬畝,長期以來,該鄉一直以稻麥輪作為主。由於種植技術落後,市場行情下跌,農民增收緩慢。如何改造傳統種植業,使之成為石集鄉2萬農民致富的“助推器”。這一直是石集鄉黨委一班人研究的重大課題。
1997年,他們請來省、市、縣的相關專家、學者和科技人員對本鄉土質、氣候、地勢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研究、論證,一致認為:該鄉地勢低洼,水草資源豐富,是發展水產養殖的獨特優勢,於是該鄉就組織鄉村幹部和部分急欲致富的農民到省內外實地取經,並在瓦房村試點,
建立2000畝稻田養殖示範基地,當年創下畝收入增長千元以上的奇蹟。嘗到養蟹甜頭的石集鄉廣大幹群又連續利用幾個冬春甩開膀子大幹,以每年5000畝的幅度迅速擴大稻田養蟹面積。
為了讓農民熟練地掌握稻田養蟹技術,進一步充分用塘埂土地,該鄉重點在立體養殖上做文章,首先是邀請技術專家為農民舉辦科技講座,鄉水產站及時印發稻田養蟹立體種養技術資料,
以塘頭培訓、現場諮詢等形式教會農民科學培育蟹苗、投放餌料、防治疾病等方法,並在塘埂上合理種植大豆、花生、芝麻、西瓜等經濟作物。
稻田養蟹
石集鄉是近幾年形成的稻田養蟹專業鄉,稻田養殖面積達到2.5萬畝,占全鄉耕地總面積的52%,人均純收入達3485元,增長48%,其中七成以上來自稻田養蟹,稻田養殖已經成為該鄉農民增收的“頂樑柱”。
科技種養
認準的路就必須走下去,幹事就必須把它乾好,這是石集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形成的共識。為進一步提高稻田養殖的產出效益,適應變幻莫測經濟市場的挑戰,讓廣大養殖戶們腰包更鼓,石集鄉便在科技立體養殖上大做文章,在深化養殖內部結構調整上大動腦筋。
一是採取餵動物飼料為主,植物飼料為輔的方法,在塘中普遍栽植優質水草伊樂藻,平常適量投餵小魚、田螺等肉食調味螃蟹飼料,這樣不僅降低投餌成本,還有利螃蟹蛻殼、發育,使養出的螃蟹無病、體大、品質更優。
二是採取養殖隔年蟹的方法。每年通過人工控制水溫、餌料,抑制性成熟,將蟹苗培養成為個重20克至30克、紐扣大小的幼蟹,次年3至5月份,將這些“扣蟹”苗分散投放到塘口中,先後養到中秋節、春節期間收捕,就可長成100克至150克的大螃蟹,這樣養殖周期雖長了點,養殖成本高了點,但市場競爭力卻大大增強,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三是採取螃蟹與魚、蝦、蛙、泥鰍混養方法,就是在稻田養蟹溝內適當放養一些魚苗、青蝦、蛙類、泥鰍,進行混合養殖,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水體,又可以利用有機食物鏈,同時又增加了農民增收保險係數。
四是實施種植優質水稻品種工程,全鄉所有的稻田養殖塘內全部栽植武育粳3號和武運粳7號優良水稻品種。由於養蟹的稻田內充分利用螃蟹的代謝物,稻田內繁殖的幼蟲又是螃蟹生長的優質餌料,稻穀病蟲較少,不需施用化肥和農藥,生產出的稻米品質好、高產、無公害、晶瑩透明、香味怡人,是城市居民搶手的美味食品。全鄉收穫的600萬斤的稻穀不到50天就被外地客商搶購一空。
五是利用塘埂間套種植。蟹農們每年適時清淤、消毒,將溝內淤積的肥土投在塘埂上,利用土地肥力續茬種植經濟作物,即冬天栽種蔬菜、油菜,換茬間套豆類、芝麻、瓜果,這些作物由於充分利用光照、水分,生長茂盛,收入頗豐。毛山村養蟹戶劉修報有5畝多養蟹稻田,他利用占地僅1畝多的塘埂,冬天栽植“巨豐”優質油菜一茬就收入菜籽100多公斤,以每公斤1.7元出售,純收入200多元,油菜換茬又及時種植黃豆套芝麻,長勢很好,種植相比,預計這茬收入250元不成問題,總計得到養殖“外快”近500元,連同水稻及螃蟹收入,他家5畝多稻田養蟹塘純收入近5000元。這種“田裡長水稻,溝中蟹魚蝦,埂上菜果瓜”的立體種養格局已在石集鄉的稻田養殖中得到普遍運用。全鄉僅稻田養殖一項,人均收入就占總收入的70%,稻田養蟹專業戶超過1000戶,占全鄉總戶數的三分之一。
支柱產業
先進的科學技術一旦融入生產實踐,便顯示了巨大的威力。1999年,石集鄉毛山村七組村民席加學,自行開挖5畝責任田進行稻田養蟹,當年就在塘內栽上春水稻,溝內投放培育成功的蟹苗,埂上種植黃豆、花生,冬天又在早茬口種上豌豆、菠菜。一年下來,水稻不但不減收,價格還比夏稻高出0.3元/公斤,螃蟹通過科學管理當年就出售150公斤,再加上埂上種植的花生、黃豆和冬天的豌豆等經濟作物的收入,全年淨賺6000餘元,是種植一稻一麥收入的3倍之多。豐厚的收入激發廣大農民開發稻田養殖的積極性,毛山、李台、柳山等村先後組織大規模開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養殖專業村,並且實現了塘口標準化、種養立體化。全鄉乾群正圍繞“綠色水稻大增收、養殖結構大調整、塘埂經濟大發展”思路大幹當前,使稻田養殖成為石集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產品銷售
農業結構調整的關鍵不在於生產多少,而是在於產品銷售如何,農民賺了多少?石集鄉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產品銷售的重要性,鄉里除利用媒體宣傳、招商引資等辦法推銷產品外,還廣泛動員農民積極參與市場流通,只有跳出生產領域,才能獲取大量真實的市場信息,減少生產的盲從,拓寬增收門路。毛山村“蟹王”席現龍,開始僅僅只是承包本地及外地的水面養蟹,近幾年來,他投身水產品銷售領域,每年春季他為農民提供優質的培育蟹苗,秋冬兩季銷售養殖產品,一年下來,他就可得銷售產品利潤好幾萬元。去年底,他看到市場變幻莫測情況,一向頭腦靈活的老席摸索出一套“跌蓄、俏銷”的行銷策略,在年前蟹價下跌時大量蓄蟹,到年後蟹價上揚時再拋出,光這一進一出,就為他帶來近萬元的豐厚利潤。全鄉象席現龍這樣精明的農民經紀人不少於300人。該鄉在組織好“前沿衝鋒”隊伍進行螃蟹銷售的同時,還組織好後方的產品收送工作,規劃修建了近百處田頭貿易市場,同時維護好市場經營秩序,確保把螃蟹美味佳品送出國門,使“石集”名揚四海。
寶馬鄉
並不富裕的石集鄉突然“闖”進了幾十輛甚至上百輛寶馬車,原來是高利貸在“發力”在宿遷論壇上,網友“懵然心動”發帖稱,泗洪有寶馬在800輛左右,賓士600多輛、奧迪500多輛、保時捷50多輛、英菲尼迪50多輛、捷豹30多輛、凱迪拉克20多輛、路虎20多輛、林肯十幾輛、悍馬十幾輛、法拉利1輛、蘭博基尼1輛、瑪莎拉蒂1輛……泗洪800輛寶馬車中,有500輛是石集的。因為擁有眾多寶馬車,石集鄉在網際網路上被網友稱為“寶馬鄉”。
事實上,泗洪並不富裕。根據泗洪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2010年,該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1億元,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3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達到13.4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95元。數據說明泗洪縣在江蘇經濟欠發達的蘇北地區排名也比較靠後。
而根據有關報價,以寶馬車為例,最便宜的國產寶馬也要30多萬元。出現在石集街頭的豪車,動輒價格都在上百萬元。並不富裕的老百姓,如何有能力購買並擁有那些價格高昂的名貴轎車?
梳理各大論壇中關於石集鄉豪車雲集的信息,不難發現一個邏輯:那就是相當部分的豪車,都與高利貸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那些名車背後的“創富”故事,都被網友與高利貸聯繫到了一起。石集人證實了這種說法。有石集人向記者介紹,當地不少人放高利貸,借來2分3分,放出去1毛2毛,甚至更高。就是以月息1毛(10%)計,借出去10萬元,1個月後收回來就變成了11萬元。
事實上,從2011年5月份以後,石集鄉的高利貸活動已開始降溫。招搖過市的豪車幾乎不見蹤影。賺到錢的一些放貸者、甚至虧空嚴重的一些放貸者,都似乎一夜消失了。普通老百姓的判斷是:政府開始打擊這種涉嫌非法集資,甚至詐欺的行徑了。
從年初到5月份,面對瘋狂的高利貸,政府有關部門做了哪些工作?泗洪縣公安局有關人士說,2011年5月份,公安局、金融機構聯合在縣城範圍內對非法集資情況進行過宣傳。 一是放寬或鼓勵在法律規定範圍內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二是加大監控力度,限制民間資本過度進入房地產業;三是堅決打擊民間資本畸形進入賭場等非法領域;四是對典型案例進行宣傳,讓民眾充分認識到非法融資的危害性;五是對極少數民間融資“爪王”進行個別約談,監控其收支能力和產業發展狀況,防止出現資金鍊斷裂之類的問題。
泗洪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石國豹只是石集鄉民間融資的流向之一,有關部門已經對其進行了約談。”他表示,泗洪民間融資問題確實存在著局部利率過高和部分借貸手續不規範的問題,但正是這部分已經形成的問題,對普通民眾是十分敏感的。所以泗洪在處置過程中十分小心謹慎,採用多種方法措施進行穩控,力爭實現軟著陸,努力實現平穩過渡和有效掌控。
律師:高利貸放貸者損失,不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