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泳[北宋名臣]

北宋名臣,為中華文化貢獻“水滴穿石”,“不學無術”兩個成語。

人物簡介

張泳( 994 — 1014 ),字復之,男,宋代濮州鄄城人,官至工部尚書。詠自幼剛強自信,不拘小節,好為奇計,自號乖崖,取“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之意。為官後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秉公斷案,深受百姓敬仰, 1002 年,張詠治蜀政績突出,真宗對張泳說:“得卿在蜀,朕無四顧之憂也”。 1014 年卒,贈右僕射,諡號忠定,著有《乖崖文集》 10 卷。

人物生平

少年俠氣性且直

張詠年輕時,有一次戴著頭巾吃餛飩,偏偏那頭巾的帶子長了點兒,連著幾次垂到了餛飩碗裡。他竟遷怒於頭巾。張詠登時火冒三丈,一把將頭巾拽下來塞進碗中,高聲嚷道:“但請吃!”可見張詠是個非常有名的急性子人。這從他後來詩判斬殺貪官小吏和與天官寇準的交往中也可以看得出來。

勤學苦讀負盛名

張詠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幼時他家貧買不起書,渴望讀書的他只好到有書的人家懇求借閱,借到手之後再抄下來苦讀。他讀書十分勤奮,沒有書桌,就在院子裡背靠著大樹的樹幹讀,一篇文章讀不完,決不進屋歇息。張詠寫的《勸學》詩中有這樣兩句:“玄門非有閉,苦學當自開”,可以說是他青年時代刻苦攻讀的寫照。
張詠考中進士當了官後,經濟條件好了,可他卻既不購置田產也不沉湎酒色,他的官俸幾乎都用來買了書,時人稱他“不事產業聚典籍”。久而久之,他的藏書增加到了近萬卷之多。除正統的經、史、子、集外,也包括醫藥、種樹甚至卜筮方面的書。稍得閒暇,他總是躲進書房捧書瀏覽。正像他自己敘述的那樣:“力學求之,於今不倦。”晚年的張詠仍保持著青年時代讀書的習慣,為加深理解,許多書他都要親手抄錄,邊抄邊品。他有兩句詩:“伊余世上耽書客,古今萬事羅胸臆”,就鮮明地顯示了他晚年讀書把卷深思的況味。

薦賢謙讓留美名

張泳自幼剛強自信,慷慨好大言,不拘小節,樂為奇計。自號乖崖,取“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之意。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政府詔令各郡舉薦進士,眾人商議以張詠為首。當時有有一個名叫張覃夙儒大學者,張詠與就與寇準商議,聯合致書郡將,推薦張覃為首,大家都稱讚張詠有謙遜能讓的好品德。

巧戲寇準不讀書

張詠在朝中做官,一向與寇準關係最好,每每當面都敢於指出寇準的過錯,這種作風即便寇準做了大官顯貴以後也不改變。有一次,張詠去拜訪拜訪寇準,寇準設宴款待。二人將別時,寇準向他請教:“何以教準?”張詠說:“《霍光傳》不可不讀。”寇準一頭霧水,直到寇準後來讀《霍光傳》,發現書中有“光不學無術”一句,才發現張詠是在說他“不學無術”。因而,“不學無術”這個成語也可以說是由張詠提出的。

判殺小吏戒群貪

他在湖北做縣令的時候,發現一個管錢的小吏,偷了一枚錢藏在頭巾裡帶出庫房,於是令打板子作為懲戒。小吏不滿,嚷道:“我不過是偷了一文錢,你竟因此打我,但你能夠殺我嗎?”這種“激將法”對張詠倒是管用,張詠寫了四句判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隨即拔劍殺掉了他。此事震動全縣,從此當地治安大為好轉。今天換個角度來看,“水滴石穿”這個成語其實是用一個狂妄小吏的性命換來的。

治蜀政績君民贊

張詠是宋代成都府知府,他在位執政體恤民苦,愛戴百姓,勸農植桑,為民謀利。太平興國五年做崇陽縣令時,當地民不務耕織,唯以植茶為業,為避免以後受榷茶(指官府壟斷專賣茶生意)之弊,下令拔茶植桑,當時的老百姓不理解,民以為苦。後來官府榷茶,鄂州其他各地茶園戶或失業或貧困不堪,唯獨崇陽縣以縑納稅,免遭其害,生活安定富足。因而崇陽之民,對張詠殊為感激。1002年,張詠治蜀政績突出,真宗對張泳說:“得卿在蜀,朕無四顧之憂也”。

發明“交子”被譽“紙幣之父”

也許大家並不知道,張詠還有一項震驚世界的重大發明,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因此,張詠也被譽為“紙幣之父”。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北宋景德年間,益州知州張詠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16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認可。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現在在倫敦的英格蘭銀行中央的一個天井裡,還種著一棵在英國少見的中國桑樹。據說張詠發明“交子”的原材料就是桑樹葉。可惜那時候沒法申請智慧財產權,否則,銀行中央的天井裡樹立的可能是張詠的雕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