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會館](/img/c/9b2/nBnauM3XxcTMzETM0MjN2kzMyITM3QTN1MjMwADMwAzMxAzLzY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歷史背景
![張掖會館](/img/c/bc3/nBnauM3X2UzN0ATOzITNzcTNyITMyMTN3UjMwADMwAzMxAzLyU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據考證,中國最早的會館可上溯到明朝永樂年間。最初的會館,主要為客居異地鄉人的聚會場所。山西人在異地建立會館,最早的始於明朝隆萬年間。據《藤蔭雜記》卷六《東城》記載,明朝隆萬年間,一個叫做賈仁元的山西萬泉人,當時為兵部左侍郎。他把自己宅院南邊的部分闢為三晉會館,這是最早有文字記載的三晉會館發端。
當時賈仁元所創的三晉會館規模較小,其功能也只是供在京的山西籍做官的人聚會,為來山西趕考的舉子提供住宿。自從明代實施開中法以來,晉商漸漸成為明代最有勢力的商人群體。而京城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晉商因為需要在京城活動,於是在京城設商會館。《晉冀會館碑記》記述了第一家山西商會館的設立。為了山西人集體祭祀方便,過節日逢喜事聚會有地方,以及聯絡感情互相交往有固定的場所,在山西的商人最終經過商議,在北京的布巷之東小蔣家胡同,購得房院一所,全部拆除後重新蓋起屋舍,成為第一家山西商會館。
會館其實經過一個這樣的轉化。它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為各地在京的官紳提供一個聚會的場所,為進京趕考的試子提供一個暫居之地,有人把這稱之為“官紳會館”或“科舉會館”。而商人由於地位低下,排在士、農、工、商“四民”之尾,他們是沒有資格進入這些會館的。不過,隨著明朝中葉商業的迅速發展,商人們的地位提高,商會館便出現了。而且,商人們的會館與“官紳會館”和“科舉會館”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的置建會館不僅僅在京城裡,而是發展到全國各地的商業中心和邊遠地區的商業集鎮,成為專門服務於商業的會館。而“海內最富”、蹤跡無處不到的山西商人的會館,更是遍布全國各地。
有文字可考的晉商會館全國約有400多座,西藏、新疆等地也有晉商會館存在。現存晉商會館,最東面到達山東聊城(山陝會館),東南面至江蘇蘇州(全晉會館);最西面抵甘肅張掖(山西會館);西南面為雲南晉寧(二街聖宮);最北面則為遼寧海城(山西會館);而保存最完整的是河南省社旗縣的山陝會館。
文化價值
![張掖會館](/img/a/48d/nBnauM3XwQjMxEDM1ITNzcTNyITMyMTN3UjMwADMwAzMxAzLyU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功能介紹
![張掖會館](/img/5/047/nBnauM3XzQDO2AjM2ITNzcTNyITMyMTN3UjMwADMwAzMxAzLyU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首先,晉商會館是奉神明和利用神明威信立商約的地方。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董永剛告訴記者:“晉商尊奉關公,崇尚信義,不僅在店鋪懸掛關公畫像,而且在全國各通都大邑興建的山西會館中供奉關公,晉商認為關公具有中華民族‘信義昭著’、‘言必忠信’的傳統美德,是誠信、重義的化身。故而晉商以“信義”來團結同仁,凝聚同鄉,摒棄見利忘義、背信棄義的商業欺詐行為,贏得人們信賴,收到了取信於社會的良好效果。”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張舒說:“晉商很崇奉關公,因此晉商到處修建關公廟宇,其目的是請神威廣大的關公,日夜監視商人的精神世界和商業活動,同時從關羽身上吸取正氣,使商業立於不敗之地。”
河南賒旗縣的山西會館就在石碑上記載:雍正時有的晉商商號改換戥秤,使秤準大小不一,於是晉商全行的商賈齊集在會館的關帝廟,來進行公議。以關公的信義來規範商業行為。晉商會館在此時,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歇腳的地方,而代表著一種約束,一種法律。
其次,晉商會館也是集聚聯繫所在地方的晉商老鄉,整契約鄉的力量,表達利益訴求,為行會成員服務的地方。北京的臨襄會館有一塊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碑記稱:“會館之立,所以聯鄉情,篤友誼也。朋友居五倫之一,四海之內,以義相投,皆為兄弟。然籍同里井者,其情較洽。籍同里井,而於他鄉遇之則尤洽。”
太原社科院院長劉錦春稱:“山西商幫重視群體的力量,用會館作為集結地使行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團結在一起,這在當時的社會也就起到了整合社會的作用。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整體的氛圍是一種“商人”是四民之末,商人在中國的傳統地位是低下的,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晉商在當時也是一個弱勢群體。作為商人的自發的團體,行會就自然的承擔起表達商人自己的利益訴求。”
太原師範學院歷史地理與環境變遷研究所研究員張慧芝認為,山西商人在經營活動中很重視發揮群體力量,還注意量才使用,各盡所能,他們用會館的維繫和精神上崇奉關聖的方式,增強相互間的了解,通過講義氣、講相與、講幫靠,協調商號間的關係,消除人際間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幫群體。山西商人在外經營,不可避免會發生與行內、行外之間的業務糾紛,對此,晉商會館,成為調解與仲裁的場所。
比如中俄恰克圖貿易,長期以來一直為晉商壟斷,商號最多時達120餘家,各商號組合成商會,維護共同利益。各店如同一家,一致對外,與同行競爭,使外幫勢力無法涉足其間。而晉商會館則是晉商組織商會進行同行間的經濟管理和協調,維護本會共同利益,約束全員,避免內斗,一致對外的場所。
再次,晉商會館還是遠方的商品中轉站。乾隆十年(1745年),晉商在舊買賣營子(多倫諾爾)集資興建了山西會館。這裡既是山西商人結社、集會、議事和娛樂活動的場所,更是一個大型貨物中轉站,而且每逢陰曆三月初都要在此議事,安排全年的商務事務,陰曆五月十三日為山西籍商人內務大商號集會、議事之日,並唱戲慶賀以此助興。
最後,晉商會館還是一個幫助同鄉弱勢群體,解決災難性事件的慈善機構。古代交通不便,交通成本也非常大,信息傳遞相比現在更是遲滯不暢。晉商在外,一旦遇到各種災難,幾乎不可能得到家鄉的幫助。這時會館的的功能便是召集同鄉,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如果有人客死他鄉,會館則出錢安葬,幫助處理後事;對得病者,進行安置和醫療,對年老失去工作能力者以救助,即使對非商人的流落異鄉的山西籍寒士也會提供資助。
建築特色
![張掖會館](/img/0/76c/nBnauM3X4MjM3kDN3ITNzcTNyITMyMTN3UjMwADMwAzMxAzLyU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周邊景點
![張掖會館](/img/0/165/nBnauM3X1QDN3QzN5cDNzcTNyITMyMTN3UjMwADMwAzMxAzL3Q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張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物產豐饒,以烏江米為最,盛產小麥、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農作物,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瓜菜種類多、品質好,洋蔥、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進的精細瓜菜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是著名的西菜東運基地。紅棗、蘋果、蘋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優質水果頗負盛名。同時還出產姜活、麻黃等80餘種中藥材。張掖市還具有豐富的礦產、土地、水利、光熱和勞動力資源。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資源有煤、石膏、粘土、磚石、銅、鐵、鋅、鎢等,累計儲量居全省之首。
![張掖會館](/img/0/8bd/nBnauM3X1cDMxEDOwgDNzcTNyITMyMTN3UjMwADMwAzMxAzL4Q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85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張掖市名勝古蹟眾多,人文景觀奇特。既有大佛寺、西來寺、土塔、鎮遠樓、山西會館、明糧倉等古代建築,又有黑水國遺址、漢墓群、古城牆、長城烽燧等歷史足跡;既有甘泉公園、沙漠公園、黑河山莊、大野口自然風景區等融南國秀色與塞外風光為一體的絢麗的自然景觀,又有漢、回、蒙、藏、裕固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大佛寺臥佛身長35米,為全國室內臥佛之最,市中心鎮遠樓造形雄偉、比例協調,可與西安鐘樓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層木塔,結構精巧、蔚為壯觀,歷來被視為古城之象徵。這些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觀光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