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

張家川縣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部,東接陝西省隴縣,南鄰清水縣,西連秦安縣,北毗華亭、莊浪縣。總面積1311.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332496人(2011年), 2011年,張家川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6576萬元。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有關山秦家塬風光、小麥積、花果山水簾洞等著名景點。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系天水市市轄縣。“古絲綢之路”南大道橫貫縣境。全縣轄19個鄉(鎮),總面積1311.8平方公里;人口31.97萬,其中回族20.69萬人,占69%。境內伊斯蘭民族風情濃郁,民風淳樸善良。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轄3個鎮、12個鄉:張家川鎮、龍山鎮、恭門鎮、劉堡鄉、張棉鄉胡川鄉木河鄉、大陽鄉、川王鄉馬關鄉連五鄉梁山鄉、平安鄉、閻家鄉、馬鹿鄉。
境內森林面積達37.9萬畝,草場面積17.6萬畝,畜牧業發展潛力巨大,皮毛業已成為全縣經濟一大優勢。張家川皮毛市場中外聞名,1992年經天水市政府批准開始興建的龍山扶貧經濟開發試驗區,現已發展成為國內第二大皮毛專業市場,並躋身於甘肅省十大農貿市場之列。
出產的“花牛”蘋果,品質優良,頗負盛名,是出口創匯的主要果品。境內中藥材資源豐富,共有38科154種,尤以牛黃、麝香、豹骨最為珍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交通便利,天寶公路橫穿縣境,縣城距天水火車站90公里;程控電話已與全國聯網;劉家峽至陝西關中330千伏變電線路跨境而過。
地理位置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隴山西麓,屬六盤地槽與隴西陸台兩大地質構造單位的過渡地帶,為六盤山經向構造與秦嶺緯向構造接壤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5°54′至106°35′,北緯34°44′至35°11′之間,全境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略呈斜三角形。東西長62公里,南北寬48公里,總面積1311.8平方公里。
張家川縣屬天水市轄縣,東接陝西省隴縣,南鄰清水縣,西連秦安縣,北毗華亭、莊浪縣。人民政府駐地張家川鎮,與周邊市縣均有公路相通,西距省會蘭州市378公里,東經陝西省隴縣至西安市388公里。
地貌氣候
張家川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以山地為主,最高點為秦家塬石廟梁,最低點為龍山鎮馬河村,海拔在1486米~2659.4米之間。東北部隴山巍峨,峻岭重疊;西南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源於隴山縱貫全境的六條山樑,宛如手指,自東北向西南伸展。境內地貌複雜,東北部為隴山石質、土石山地,中東部為紅土與紅砂岩粘土相間山地,中西部為黃土梁峁溝壑山地。全縣地貌大體上由梁峁、溝壑、川台、河谷四部分形成。土地總面積196.8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97.4﹪。
張家川深居內陸腹地,地處東南、西南季風互動影響的邊緣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地形的複雜多樣性,形成了明顯的地域型立體小氣候環境,中西部為溫和半乾旱區、溫涼半乾旱區和溫寒半乾旱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但雨量較少;東北部為溫寒半濕潤區和溫寒濕潤區,氣候偏冷,光照較差,無霜期較短,雨量充沛。全縣氣候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7.5℃,無霜期163天左右,全年日照時數204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其特點是:夏短而不熱,冬長而嚴寒,雨熱同季,夏潤冬燥,春暖遲,秋涼早,晝夜溫差大,夏季無酷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