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代表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總結新成績: 2009年在困難中奮進
2009年是我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各種挑戰最多的一年。我們面對世界金融危機,面對50年不遇的特大幹旱,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團結依靠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市委“開放創新、全民創業、特色創優、富民強市”總思路,把握“搶抓新機遇、打造新優勢、樹立新形象、奪取新勝利”工作主題,按照“保增長、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總要求,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創新奮進,科學發展,較好地完成了2009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生產總值預計達到790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57.5億元,增長59.4%,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80.9億元,增長59.7%,分別高於全省21個百分點和19.4個百分點。全部財政收入預計完成122億元,增長6.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7億元,增長12.9%。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246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59元,增長8.3%。
一年來,我們在嚴峻挑戰中搶抓新機遇,在激烈競爭中打造新優勢,在轉變作風中樹立新形象,在拼搏進取中奪取新勝利,許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全力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以大拆促大建,以大建促大變,全年完成拆遷405萬平方米,累計拆遷760萬平方米,是三年計畫總拆遷量的1.9倍。完成城建投資613億元,其中主城區355億元,分別增長92.9%和32.5%,被評為“全國最具發展潛力城市”。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北方山水園林生態城市已具雛形。城市更具靈氣。清水河23公里河道治理全部完成,蓄水總量達到549萬立方米。全長38.5公里的洋河治理和總面積1600多畝的明湖公園建設全面啟動,以清水河、洋河為主脈的城市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交通更加便捷。完成了張宣大道和西壩崗路、濱河路等“九縱六橫”道路建設,新建和改造了明湖橋、清水橋、建設橋等10座跨河橋樑,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城市交通網路。景觀更為靚麗。主城區及周邊荒山綠化新增34.6萬畝,新建改建公園10個,城區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3.5%和37.9%,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6平方米。完成了清水河兩岸63.5萬平方米的景觀工程,對主城區18條道路、11座橋樑、65座建築物和周邊山體進行了亮化,對118座建築物進行了美化。功能更趨完備。鋪設城區集中供熱管網57公里,中心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80萬平方米。完成應張天然氣長輸管線124公里,天然氣置換面積達到45萬平方米。主城區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部竣工並投入運營,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85%和60%,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城市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縣城建設更快推進。13個縣和2個管理區完成城建投資258億元,是上年的5.4倍。張北、懷來、涿鹿等縣的城市建設走在全市前列,張北縣榮獲全省“宜居城市環境建設‘燕趙杯’進步最快獎”。過去的一年是城市建設再創歷史之最的一年,我市跨越式發展的引擎更加強勁!
項目工作強勢推進。項目建設總量多、規模大、結構優,拉動全市經濟成長6.5個百分點。全年爭取中央新增投資11.1億元,居全省第3位。全市列入省重點項目130個,年度完成投資367.3億元,居全省第2位。基礎設施項目乘勢推進。京新二期、張承、張涿、張石二期高速公路項目加快實施,張石三期開工建設,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60公里,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張集鐵路即將通車,張家口海關開工建設,京張城際、張大城際、張唐、藍張鐵路和軍民合用機場項目進展順利。生產性項目加快推進。重點生產性項目達到155項,完成投資223.4億元,分別占全部重點項目的61.3%和58.7%。盛華北方氯鹼化工、張煤機裝備製造等重大工業項目加快實施,張北燕北薯業、塞北弘基馬鈴薯全粉等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投資200億元的國家首個風光儲輸示範工程項目落戶我市,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基地、風光互補試驗中心、國家風電和光伏發電設備檢測中心。園區建設紮實推進。西山、東山和望山產業集聚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4.8億元,落戶企業達到39家,總投資232.9億元,四大物流園區、張北風電設備製造園等初具規模,形成了環渤海區域最大的產業園區集群。過去的一年是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我市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開放領域不斷拓寬,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企業改革深入推進,全市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民創業成效明顯,全年新增民營經濟單位7800個,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52%。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審批程式實現流程再造,審批事項辦理集中度達到81%。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工作進展順利。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招商引資取得積極成果,年內共利用外資8288萬美元,引進內資191.5億元,分別增長30.1%和39.2%。戰略合作不斷深化,加強了與國電、中化、中油、大唐國際等中直單位和央企的合作,引進了英國樂購、中鋼、北京京儀等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成功舉辦了第八屆冀台經貿洽談會、第十一屆環渤海民營經濟經貿洽談會等大型招商活動,參加了香港經貿洽談會、深圳高交會等高層次招商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張家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金融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貸款236.3億元,是上年的2.4倍,貸款增速及存貸比均位居全省第一。吸引域外金融機構參與我市經濟建設,國開、中信、民生等8家域外銀行新增貸款122.6億元。通泰和城投兩大融資平台規範運轉,全年融資163.1億元,為重點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組織舉辦了“2009·張家口金融經濟發展高層交流合作懇談會”,貸款到位353.4億元。我市入選“中國金融生態城市”。過去的一年是改革開放大步邁進的一年,我市跨越式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大!
產業結構加快調整。依據我市的現實基礎和發展潛力,制定了“4+3”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實施了張煙“十一五”技改、宣鋼產業升級等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引進了三一重工風電製造、美國席勒直升機等一批高端製造項目,實施了尚義石人風電、張家口熱電、華美光電子二期等一批新型產業項目。60項產品獲得省優質名牌,中煤機“張垣”牌系列產品獲得國家馳名商標。強力推進節能減排,提前一年完成 “十一五”減排任務。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現代農業步伐加快。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蔬菜、葡萄、馬鈴薯、張雜谷、杏扁、甜菜六大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發展到560萬畝。奶牛規模養殖率達到82.4%,鮮奶產量達到109.2萬噸,位居全省第二。實施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178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851個,產業化經營率達到58.5%。馬鈴薯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張雜谷”被列為省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推廣項目。農業在大旱之年仍保持了平穩發展。服務業加速發展。旅遊業實現新突破,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706.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0.1億元,分別增長30.9%和34.4%。實施了33個旅遊項目,5家五星級酒店開工建設,全市A級景區達到25個,其中4A級4個。“崇禮滑雪”、“壩上草原”、“懷來葡萄”等品牌效應不斷強化,“張北草原音樂節”被評為“中國縣域十佳節慶”之首。商貿流通業更趨活躍,“萬村千鄉市場”、“家電下鄉”深入實施,“農超對接”積極推進。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74.4億元,增長18%。過去的一年是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的一年,我市跨越式發展的後勁更加充足!
民生事業全面發展。高度關注和努力改善民生,全力解決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3萬人。提高了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解決了依法破產企業職工的醫療保險問題,企業職工養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新增3.2萬人和8.4萬人。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大幅提高,實現了應保盡保、按標施保。扶貧救災工作紮實推進,解決了5.9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32.1萬無自救能力受災民眾的生活得到保障。各級各類教育協調推進。新建、改擴建中國小106所,撤併346所,普通高考本科上線率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職業教育處於全省領先地位。市一中、機械工業學校、特教學校等重點建設工程基本完工。衛生服務網路不斷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街道覆蓋率達到100%。新農合農民參合率達到87.1%,同比提高了7.7個百分點。市第一醫院綜合樓竣工使用,第二醫院、第五醫院和中醫院門診樓開工建設,完成了35所鄉鎮衛生院的改造任務。安居工程加快實施。推進了主城區7個城中村、18個棚戶區和14箇舊住宅小區的“三改”工程。廉租房竣工2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竣工15.5萬平方米。完成百個新民居示範村建設任務,新建住房6492戶,改建6928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4.4萬平方米。過去的一年是民眾生活顯著改善的一年,我市跨越式發展的環境更加和諧!
雙擁共建深入推進,國防動員紮實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加強。同時,文化體育、民政慈善、外事僑務、民族宗教、人事人才、機構編制、計畫生育、婦女兒童、廣播電視、防震減災、審計、監察、法制、人防、統計、物價、工商、商檢、氣象、檔案、地方志、殘疾人事業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過去一年的實踐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
——推進張家口跨越式發展,必須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四大班子精誠團結,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同聲唱響加快發展的“大合唱”。
——推進張家口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充分發揮人民民眾的智慧和力量,努力使發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民眾。——推進張家口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勇於突破傳統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在發展實踐中拓寬思路,在改革創新中破解難題。——推進張家口跨越式發展,必須注重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全面準確地判斷形勢,理性系統地研究規律,主動超前運作,搶占發展先機。
——推進張家口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持抓綱帶目、重點突破、活躍全局,圍繞事關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攻堅。
——推進張家口跨越式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多做打基礎、增後勁的工作,為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發展奠定基礎。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圓滿完成了國慶六十周年安保任務,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健康協調發展。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張家口改革發展穩定做出無私奉獻、付出辛勤勞動的廣大幹部民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駐張部隊、武警官兵和各界人士,向長期以來給予我們無私幫助的駐張中省直單位的同志們,向在外地工作的張家口籍同鄉,向各位在張家口工作過的和生活在張家口的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張家口各項事業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績令人鼓舞,問題不容忽視。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目前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雖然在一些重點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結構不盡合理,戰略性大項目偏少,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城市承載能力不強,輻射和帶動能力較弱,城市功能和品位有待提高;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個別政府部門還存在效率不高、服務不優、執行不力等問題;部分幹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開闊、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下大力加以解決。
明確新任務: 強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為實施“十二五”規劃夯實基礎的關鍵一年,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對於實現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科學發展觀的貫徹,更加注重思想觀念的解放,更加注重經濟結構的調整,更加注重發展機遇的把握,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更加注重工作作風的轉變。
2010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省委七屆五次全會、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和市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抓住發展機遇,轉變發展方式,夯實發展基礎,提升發展水平”為主題,以建設京冀晉蒙交界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夯實現代產業、城鎮化建設、農業農村經濟三大基礎,強化項目建設、擴大開放、全民創業、最佳化環境四項保障,著力構築發展支撐,不斷創新發展舉措,大力改善人民生活,切實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全部財政收入增長1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以上。
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必須正確處理好與快的關係,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必須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既要重視解決當前問題,又要著眼未來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既要總攬全局統籌發展,又要抓住關鍵著力推進;必須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既要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又要大膽探索新的路徑和舉措;必須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農村發展的關係,既要加快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步伐,又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必須正確處理促發展與保民生、保穩定的關係,既要千方百計加快發展,又要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
打造新支撐:著力發展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
把發展現代產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的核心任務,全力推進“4+3”產業發展。
(一)優先發展旅遊服務業,全力打造第一主導產業。以建設京西北運動康體休閒區和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城市為目標,著力打造“滑雪旅遊勝地、生態休閒之都”的旅遊總體形象。培育特色品牌。整合各類資源,實施聯動開發,重點培育冬季滑雪、消夏避暑、溫泉養生、始祖文化等旅遊品牌,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加大旅遊宣傳力度,提升張家口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精品景區。圍繞主城區休閒中心和壩上草原、崇禮滑雪、桑洋河谷、歷史文化四大景區建設,著力構築“一城四區”旅遊格局。重點實施堡子里、大境門保護開發和察哈爾國際汽車文化基地等項目,謀劃推進龍煙鐵礦工業遺產保護開發等項目,建設清水河和洋河景觀走廊、崇禮密苑生態旅遊度假區、懷來雞鳴驛文化旅遊區等景區景點。在主城區四周建設環城 “風車群”,打造集旅遊觀光、風電建設、夜景亮化為一體的“風電之都”。完善配套服務。加快通泰、弘鼎、天鵝湖和左衛國際接待中心等高星級酒店建設,抓好遊客集散中心、世界名牌折扣店、大型商購中心、品牌夜市等設施建設,推進旅遊服務中介機構的連鎖化、社區化經營,加強旅遊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整體接待能力。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延長產業鏈條,最佳化產品組合,實現由一季游向四季游、觀光游向休閒遊轉變,發揮旅遊服務業的綜合帶動作用。
(二)大上快上新型能源業,全力打造華北能源大市。依託我市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煤炭等資源,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環保型熱電和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形成多樣化的能源產業格局。年內全市電力裝機容量累計達到708萬千瓦。推進重大項目。風電重點推進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和雙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年內裝機容量達到25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加緊啟動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的光伏發電站等項目,年內裝機容量達到3萬千瓦以上。環保型熱電重點抓好蔚州電廠一期、懷安熱電二期等項目,年內裝機容量達到66萬千瓦。突破輸出瓶頸。加快壩上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輸出系統工程建設,重點實施察北220千伏變電站,尚義、康保220千伏開閉站及輸出線路工程,解決出口問題。發展配套產業。積極發展與電場建設相關的設備製造、安裝、維護等產業,形成集研發、生產、組裝、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條。
(三)培育壯大食品加工業,全力打造京津供應基地。堅持走工業化與農業產業化緊密銜接的路子,大力發展特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做強優勢產業。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檔葡萄酒加工區,加快推進百萬畝葡萄種植基地,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葡萄酒生產企業,支持長城、德尚、益利等大中型葡萄酒企業擴模改造,推進盛唐、中法、傑帝等酒莊酒堡集群發展。鞏固發展乳品業,加快建設察北、塞北2個超大型現代化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基地,擴大高端液態奶產量,提升乳品檔次。推進馬鈴薯精深加工,形成以原薯保鮮、全粉、澱粉、薯條薯片為主的多層次加工格局,打造全國種薯、商品薯生產加工基地。做精特色產品。圍繞蔬菜、果品、肉類、雜豆雜糧等產品,大力開發特色性、精細性、高端性產品,推進農產品由“地頭產品”和初級加工向“精、特、專”產品生產轉變,在進入北京高端市場和重點消費領域實現新突破。加快捲菸產品結構調整,著力提高中高檔煙的比重。做響地域品牌。加快推進壩上蔬菜、桑洋河谷葡萄等特色主導產品的地理標誌、綠色標誌認證工作。加快申列國家和省級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力爭在蔬菜、燕麥、馬鈴薯、乳品有機認證方面取得突破。
(四)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業,全力打造戰略支柱產業。依託產業基礎,加快戰略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引導產業向高端、精品、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打造製造基地。以西山產業集聚區、宣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北風機設備製造園等園區為平台,加快煤礦機械裝備、工程機械裝備及配件、風電及光伏發電設備、環保節能設備、地勘和鑽探機械、工業鍋爐設備、專用汽車七大製造基地建設,形成重大技術裝備、基礎裝備、基礎配套件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培育產業龍頭。扶持煤機、宣工、探機、糧機、斯必克、三北拉法克、福田重機、冶金環保等一批企業做大做強,實施宣工擴能技改、岩土工程機械裝備重組等項目,加快推進張煤機、探機、三北拉法克、糧機等企業整體搬遷,推進企業上規模、上水平。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重點推進三一風電設備製造、美國席勒直升機製造等項目,帶動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強協作配套。圍繞專業化、系列化生產,加強產業企業間的協作配套,把點狀企業拉成鏈條產業。支持引導中小企業擴模提質,開發下游產品,提供配套服務。
(五)積極培育現代物流業,全力打造北方物流樞紐。依託我市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交通、資源條件,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發展大物流。面向西部地區發展生產資料物流,面向東部市場發展生活資料物流,打造北方能源物流、北方鋼鐵物流、京冀晉蒙區域鐵路貨物集散樞紐、京西農副產品及糧油物流“四大物流中心”。建設大園區。重點建設南山、商貿、空港、京西“四大物流園區”,全力打造南山物流園區集散樞紐中心。積極推進工礦機械配件物流中心、捲菸物流配送中心、煤炭市場及轉運中心等專業性市場和特色物流項目建設。培育大企業。推進中鋼集團物流基地、通泰商貿物流城、恆通現代物流港等項目建設,加強與中儲物流、中鐵物流、北京空港物流區等物流實體的聯合。充分發揮海關物流功能,謀劃啟動內陸港項目,支持和鼓勵我市企業在天津港、曹妃甸、黃驊港設立倉儲基地,實現陸港聯運。
(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業,全力打造現代產業高地。充分發揮緊臨北京高新技術密集區,易於承接產業輻射轉移的優勢,加快培育電子信息業。突出發展重點。著力主攻電子專用材料、電子元器件、專用儀器設備、軟體四大領域,加快向精深加工、高端產品轉型拓展,實施北京藍愛迪LED背光源生產、華爾太陽能電池片封裝、華美光電子擴能等產業升級項目,增強產業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推進集群發展。打造“懷來—涿鹿—宣化—主城區”信息產業隆起帶,重點抓好東山信息產業集聚區、涿鹿信息產業製造園、懷來信息產業製造園、宣化開發區信息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提升園區的孵化能力和特色服務功能。加強對接合作。引進一批優勢帶動項目,吸引國內外大型企業到我市建設研發、生產和外包服務基地,加快建設環北京高新技術產業承接地。
(七)有序推進礦產品精深加工業,全力打造礦業開發強市。堅持勘查為先、龍頭帶動和精深加工的原則,加速推進礦產品加工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加快勘查開發。積極爭取上級各類資金,加大對重點成礦區域和礦種的勘查力度。重點抓好鐵、金、鉛、鋅、鈾、鉬等金屬礦和煤、磷、石灰石、膨潤土等非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推進資源整合。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蔚縣、懷來等縣區煤礦兼併、重組、託管工作,加大赤城、崇禮等縣區的鐵礦、金礦資源整合力度,實現規模生產、集約生產、安全生產。發展精深加工。改變以出售資源和初級加工為主的開發方式,推進向精深開發、精細加工轉變。抓好宣鋼三年調整振興規劃和實施方案落實,推進實施600萬噸系統最佳化工程和800萬噸規模建設工程,建設北方優質鋼結構用鋼基地和北方最大的焊接材料用鋼基地。積極推進冀中能源褐煤制氣、北方循環經濟氯鹼基地、華澳鉛鋅冶煉、紫金礦業技改、金隅水泥等一批礦產精深加工項目,促進產業升級。
各位代表!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已經明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戰場已經確立,我們將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加快培育現代產業,努力培強發展支撐,為實現我市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實施新舉措: 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把創新發展舉措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的有效手段,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著力推進,重點突破,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實力、活力和競爭力。
(一)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構築發展支撐。堅定不移地加快項目建設,保持投資較快增長。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年計畫投資674.1億元,實施基礎設施項目67項。加快推進京新二期、張涿、張承、張石三期高速公路續建工程,加快啟動張承二期、京新三期、京蔚、二秦、京尚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年內新增通車裡程116公里,繼續保持在全省的領先地位。推進實施京張城際、張唐、張大城際、藍張、張呼等鐵路建設,確保京張城際、張唐、藍張3條鐵路開工建設。力爭軍民合用機場上半年開工。年內投資9.5億元,完善三大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達到“十通一平”標準。加快生產性項目建設。圍繞我市“4+3”產業,全年計畫實施生產性項目214項,投資1261.3億元。重點推進一批具有戰略帶動作用的工業項目,積極爭取三一風電、中煤機煤礦機械、宣工工程裝備製造、盛華北方氯鹼化工列入全省重大產業支撐項目。實施好工業經濟 “8331工程”和“雙百工程”,調強存量,調優增量。抓好節能減排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率先發展低碳經濟。著力推進中國昊華集團宣化有限公司、河北天寶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節能項目,確保全年節能50萬噸標準煤。推進城市集中供熱、應張天然氣、煤氣管網改造等項目。加快中水回用擴建工程和縣級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進度。加強主要流域水環境治理,進一步提高環境質量水平。
(二)加強城鎮建設力度,完善發展載體。立足彰顯歷史之韻、傳承文化之魂、營造山水之秀、展示現代之氣,不斷使城市上水平、出品位、生財富。年內計畫完成城建投資750億元,其中主城區467億元。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按照 “提升舊城區,完善高新區,建設新城區,開發洋河南區”的思路,推進中心城區南移,形成組團式建設、一體化發展、同城化管理的格局。加大城市開發力度。著力實現由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共同提高轉變;由房地產開發為主,向房地產和消費服務設施同步推進轉變;由拆建結合向以建為主轉變。推進孤石公園、平湖公園、城投大廈、華北天然氣結算中心大樓等15項大型公共設施工程建設。實施怡安街、張垣新城、尚峰國際和山中城等16個重點區域改造項目,加快五一廣場綜合改造等城市核心服務區建設。加快16個城中村改造,力爭全面完成改造任務。繼續推進15個棚戶區改建。完成13箇舊小區改善。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強河道綜合治理,推進洋河治理、清水河上游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明湖生態公園建設等工程,啟動西沙河、東沙河和王家寨河清淤疏浚工程。加快城區路網建設,重點實施光中街、經二路、繞城高速路等工程;加快對超期服役供氣管網的改造;對主城區所有小街巷,實施路面硬化、給排水改造和照明工程;繼續推進跨河橋樑和互通立交橋建設。實施供氣供熱供水工程,年內完成149公里供氣管線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增集中供熱面積87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0%以上;啟動北水源水處理工藝升級改造項目,進一步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推進城市環境建設。實施清水河上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小西溝蓄水工程,年內完成清水河上游214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務。推進草帽山地質災害治理示範工程,實現科學規劃、市場運作和綜合開發。繼續抓好“增綠添彩”工程,實施220平方公里的生態涵養區治理,年內綠化荒山荒坡33.2萬畝。加快清水河和洋河兩岸、“九縱六橫”道路綠化,新建改建公園遊園5個,新增綠地155.6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到35%,綠化覆蓋率達到40%,積極申報國家級園林城市。完成路燈智慧型化監控系統工程建設,實現對中心城區所有道路、橋樑的亮化設施監控全覆蓋,進一步完善提升清水河兩岸等主要區域和城區周邊山體亮化建設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科學管理機制,配備先進的城市管理設施,加快推進城市交通智慧型化管理和城管數位化平台建設。增加公車輛,完善公交線路,確保公車達到每萬人10標台,公車路線覆蓋率達到省目標要求。突出抓好污染、衛生、建築、廣告、市場、道路六方面整治工程。不斷加大土地整理和儲備力度,確保建設用地的有序供應。強化市民素質教育,增強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意識,營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濃厚氛圍。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按照“城區擴展、縣城擴容、中心鎮擴張、中心村擴大”的思路,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加快以縣城為重點的城鎮建設,突出特色、完善規劃、提升品位、健全功能,促進產業向縣城集聚,項目向縣城集結,人口向縣城集中。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繼續推進農村新民居示範工程,抓好160個新民居重點村建設,加大“空心村”治理,加快“中心村”建設,完善農村道路、電網、通信、用水、沼氣等基礎設施,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勤勞的張家口人民一定能夠續寫城鎮面貌大變樣的壯麗篇章!
(三)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鞏固發展基礎。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農業穩定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發展特色農業。繼續實施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年內新增葡萄11萬畝、脫毒馬鈴薯20萬畝、張雜谷60萬畝、甜菜10萬畝,杏扁嫁接改造10萬畝,優質錯季蔬菜穩定在100萬畝,鮮奶產量達到130萬噸。提升旱作農業,加大高效耐旱作物和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高效耐旱作物面積達到500萬畝。主攻節水農業,重點推廣膜下滴灌、微灌等節水技術,年內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3萬畝,總面積達到267萬畝。發展設施農業,年內設施蔬菜達到13萬畝,奶牛規模養殖達到100%。壯大龍型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年內完成投資45億元。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年內新增市級龍頭企業30家、省級3家,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0.5%。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年內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個,切實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強化生態基礎。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12平方公里。加快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等林業生態工程,年內完成93萬畝。推進雲州、常峪口、太平莊等18座水庫除險加固。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116公里,完成農村公路“村村通”規劃目標任務。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點解決全市2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完善增收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涉農資金,創新農業項目管理機制,引導社會、民間和外資資本進入農村經濟各個領域。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年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新增12萬人次,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積極探索村級財富積累機制,年內試點村覆蓋面達到50%。
(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增強發展動力。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統籌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戰略性重組,全面完成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鼓勵農民依法自願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實施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整合以土地為主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和林場、牧場、水庫等資源,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規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扶持通泰和城投集團做大做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文化體制等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與京津晉蒙以及台灣地區的深度對接,實施“主動融入大北京”戰略,推進與北京的全方位對接,在基礎設施、產業轉移、市場建設、金融機構、文化教育、人才科技等方面加強合作。積極推進與世界500強、全國500強、行業30強的戰略合作。發揮總部經濟的帶動效應,吸引大公司大集團總部向我市集聚布局,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和中直單位到我市建立培訓中心、檢測中心、研發基地。轉變招商方式,組建張家口“招商中心”和專業隊伍,開展“4+3”產業專題招商活動。加強與國家級行業協會的聯繫,掌握行業內大集團、大企業情況,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舉辦好冀台經貿洽談會,積極組團參加上海世博會、香港經貿洽談會等大型活動,推進招商引資的專業化、精細化、規範化。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激活市場主體,推動全民創業,提高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加大對成長型民營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資金、土地、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推進市縣聯保和擔保機構整合,年內擔保資本金規模達到5億元。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設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落實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創新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運作模式,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抵押物不足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建設,確保每個產業集聚區和每個縣區設立一個創業輔導基地。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工程,加大科技投入,落實企業科技研發投入抵扣所得稅政策和技改專項資金,鼓勵和支持企業創建科技研發平台,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年內力爭使“國家級礦山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在我市掛牌,爭取20家中小企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加快提升農業生產科技水平,重點推廣30項現代農業科技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鼓勵創造發明,挖掘本地智力資源,發揮鄉土人才作用。積極推進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加強我市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特別是與京津的科技合作,通過委託研究、合作開發、中試、共建研發中心等方式,引進人才、智力和技術,建設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五)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提供發展保障。充分把握國家政策機遇,切實加強財政金融工作,加大對經濟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做好財政工作。認真研究國家財政資金的投放領域和重點,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和各級扶持資金、補貼資金,鼓勵引導社會性投資。堅持把培植財源放在重要位置,強化稅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最佳化縣級財稅結構,加強後續財源培育。厲行節儉,保障重點,優先確保公教人員工資和機關正常運轉,優先保證社保和民生支出。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做好財政體制省管縣改革,提高各級財政的保障能力。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瞄準國家信貸資金投向,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積極爭取各類貸款和專項建設資金,確保經濟建設的信貸需求。引進中信、民生等域外金融機構和實力財團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延伸服務。加大對重點企業的上市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債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籌集資金,探索發行地方債券,提高直接融資在融資中的比重。整合配置優勢資源,進一步擴大資本金規模,形成更加科學順暢的“融資—投資—還款”體制機制,實現項目融資的創新突破。精心謀劃和包裝項目,加大爭跑力度,確保新爭取的中央投資數額處於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以敢為人先的勇氣開拓創新,以鍥而不捨的作風真抓實幹,不斷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使命、無愧於人民的新業績!
邁上新台階: 發展成果惠及更多民眾
把改善民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的根本目的,開展“關注民生年”活動,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切實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使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一)擴大就業再就業,鞏固“民生之本”。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落實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及貼息、用工補助、再就業援助補貼等各項就業優惠政策,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加快發展,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多領域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加強就業指導和培訓,統籌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零就業家庭就業工作。教育引導民眾轉變就業觀念,推動全民創業,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以創業帶就業。加大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力度,年內充分就業社區創建率達到25%。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完善公共就業“五項服務制度”。年內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萬人。認真解決勞資矛盾問題,建立企業職工工資穩定增長機制。
(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強化“民生之依”。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分別新增參保2.1萬人和0.8萬人,將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範圍,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106.3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面達到80%以上,積極推進社保資金無障礙轉移,探索開展市級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將年人均收入達不到1300元的農村低保戶,全部納入保障範圍,月人均補助標準由52元提高到70元。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部分優撫對象待遇水平,積極發展社會養老事業。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廉租房完成2514套、12.6萬平方米,累計籌集廉租房6697套;棚戶區改建完成拆遷4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完成14.8萬平方米。同時加快回遷安置房建設,確保被拆遷居民按時回遷。全面完成省下達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繼續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轉變扶貧方式,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年內解決5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做好災民救助工作,解決好受災民眾的生產生活保障問題。
(三)推進教育協調發展,夯實“民生之基”。加快發展基礎教育,促進城鄉、區域和校際間辦學條件、教育質量等方面協調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全市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60%的建設任務。積極推進職技教育,推動五大職教集團加快發展,圍繞我市“4+3”產業,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實用技能人才,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保持在2.2萬人,職普教招生比例達到1:1。著力提升高等教育,支持高等院校提高整體實力,引進著名高校到我市辦學,發揮高校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市一中在建項目和市技師學院、市特教學校新校區年內投入使用。
(四)完善醫療衛生體系,解決“民生之急”。健全縣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啟動新一輪縣級醫院、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在配套完善中央投資的7所縣醫院、42所鄉鎮中心衛生院的基礎上,力爭再有3所縣醫院、3所鄉鎮中心衛生院和483個村衛生室列入國家投資計畫。加強農村衛生工作,開展鄉鎮衛生院“三基兩化”建設和創建標準化村衛生室活動。擴大新農合覆蓋面,參合率達到90%。加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年內確保市建國醫院門診樓完成主體工程,市第二醫院、第五醫院、中醫院門診樓竣工使用,市第三醫院、第四醫院綜合大樓開工建設。爭取國內知名醫院在我市設立分院。培養和引進各類醫護專業人才,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認真落實防控措施,嚴防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擴散和蔓延。為人民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五)維護安全穩定大局,鑄就“民生之盾”。圍繞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命案偵破、打擊涉槍涉爆犯罪和“兩搶一盜”等專項鬥爭,重拳出擊,震懾犯罪,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分子的高壓態勢,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完善“三位一體”調解工作機制,推進信訪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嚴格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建立政府督導、專家排查、企業整改的監管體制,全力推進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和易燃易爆品、消防、道路交通、建築施工、食品藥品等各個領域和行業的安全生產,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讓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
(六)推進和諧文化建設,鍛造“民生之魂”。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強化文化基礎設施,實施市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等文化設施項目,積極推進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室和農家書屋建設。加強文物保護修繕工作,繼續推進雞鳴驛保護維修工程,積極爭取察哈爾都統署維修保護項目。加強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辦好首屆“中國·張家口二人台藝術節”。活躍各類文化市場,積極開展大型民眾文化品牌活動,繼續辦好“社區文化藝術節”,籌備舉辦我市首屆“農民文化藝術節”。引導農民開展文明健康的農村文化活動。提高市區數位電視入戶率,積極發展農村數位電視用戶。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面向全國的“張家口環城馬拉松邀請賽”和“全國公路腳踏車比賽”,確保市全民健身中心竣工使用。切實讓人民民眾的文化體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繼續做好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工作,落實優撫安置政策,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視和關心老齡工作,發展慈善和殘疾人事業,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抓好計畫生育和人口工作,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防震減災、人防、氣象、檔案、地方志等各方面工作,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各位代表!越是在困難時期越要關注民生,越是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越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就是我們政之所行。我們將始終把民生作為和諧之基、穩定之基、發展之基,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樹立新形象:切實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作為 “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的重要保障,以“為民、務實、高效、清廉”為原則,開展以“提升能力、提升標準、提升效率”為主要內容的“三提升”活動,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請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一)堅持科學施政,提升政府創新能力。始終把解放思想作為推動發展的“總閥門”,通過思想的大解放,破除阻礙我市科學發展的陳舊觀念和慣性思維。把創新精神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全過程,適應加快發展的新形勢,樹立創新的理念,完善創新的思路,探索創新的舉措,建立創新的機制,增強發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抓住發展機遇上創造新優勢,在轉變發展方式上探索新路子,在夯實發展基礎上取得新進展,在提升發展水平上實現新突破。
(二)堅持民主治政,提升政府決策能力。建立健全民眾建議徵集、重大事項公示、專家諮詢論證、社會各界聽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議等相關制度,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增強行政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切實推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完善市長信箱、市長熱線等政府與公眾的溝通、落實、反饋機制,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重大項目和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點工作,廣泛傾聽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協商討論。擴大社會各界和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讓人民民眾知道政府在想什麼、做什麼,贏得人民民眾的充分理解、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
(三)堅持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執行能力。始終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廣泛聽取政協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工作。切實加強審計監督,高度重視人民民眾和輿論監督,做到財政資金運用到哪裡,審計就跟進到哪裡,行政權力運行到哪裡,監督就落實到哪裡。完善責任體系建設,強化行政問責,確保政令暢通、執行有力、落實到位。
(四)堅持勤勉理政,提升政府服務能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優質高效、便民利民的行政服務體系。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項目建設一卡通、一站式並聯審批等服務,對一些重大項目,開通行政審批服務“綠色直通車”,形成重點項目引進、建設、服務快速回響機制。建立完善科學的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政務督查、跟蹤督辦和效能監察,不斷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轉變作風,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效能建設和作風建設年活動,真正做到謀民眾之所願,急民眾之所需,辦民眾之所盼,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為人民民眾辦實事、乾好事、解難事。
(五)堅持廉潔從政,提升政府自律能力。把廉政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處並舉,做到關口前移、防範在先,加大對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深入開展商業賄賂和建築工程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活動,嚴肅查處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採購等領域的各種腐敗行為。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不斷提高人民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六)堅持親民務政,提升政府發展能力。最佳化政務環境,進一步加大對行政執法的專項整治力度,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對不作為、亂作為行為,依法依紀依規嚴厲查處,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最佳化人文環境,著力提升居民素質、倡導文明新風,加強誠信建設,培育和形成守信用、重承諾的良好社會風尚。最佳化法制環境,加大對不法行為的治理力度,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平等、自由、公平的競爭環境,使我市真正成為投資的沃土、創業的樂園。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重託,奮鬥築就輝煌,張家口的發展正處在一個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監督和支持下,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努力完成全年各項艱巨的目標任務,不斷譜寫我市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