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批墓葬器物較為豐富,出土有銅帶鉤、銅璜形器、鐵帶鉤、玉環、陶鼎、陶壺、陶坊、盒、陶俑等。在編號為M3的墓葬內出土了十二乾支骨質籌碼11件,此類骨質籌碼為邢台首次發現,對於研究當地風俗文化有重要參考價值。戰國時期與漢代時期墓葬器物組合不同,這為研究內丘縣及邢台一帶喪葬習俗及其演變提供了依據。
張奪遺址新發現
南水北調邢台張奪遺址考古又新發現戰國漢代時期墓葬93座,出土260餘件器物。
為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邢台市文物考古隊於2009年在張奪2號遺址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漢代窯址2座及戰國至漢代時期的古墓葬104座。受河北省文物局委託,對張奪2號遺址區域追加了考古發掘面積(現已定名為張奪村南墓地)。之後,張奪村南墓地由張奪村南1號墓地和張奪村南2號墓地組成,共發現戰漢時期墓葬93座。出土器物有布幣、銅帶鉤、銅鈴、陶鼎、陶坊、陶罐、陶壺、陶缽、陶碗等260餘件(枚)。
據介紹,戰國時期墓葬形制一般呈斗形,豎穴土坑墓較少。葬式以秦人喪葬的特有風俗屈肢葬為主。隨葬器物較少,個別墓葬出土有陶鼎、壺、盤等。西漢時期墓葬形制可分為豎穴土坑、磚槨墓兩種。葬具基本沿用戰國時期方式,但逐漸有了新的變化,如用生土台或四周用單磚壘砌,其上封蓋木板來代替木槨。隨葬器物也較戰國時期豐富,生土台的墓葬隨葬器物以陶罐為主,間有陶缽、陶壺等器物出土,多放置在墓主頭前。磚砌墓葬的隨葬器物基本組合為陶鼎、陶壺、陶盒、陶罐,個別墓葬內增加有陶俑、陶盆等器物。
考古隊在內丘張奪村發掘出如此眾多的戰國至西漢時期墓葬,在邢台區域尚屬首次,且在邢台地區初次發現秦人活動跡象。這為研究戰漢時期考古學文化提供了新線索,也為探索邢台地區周邊民俗與社會生活提供了新的材料與視角。此次發掘將為邢台地區戰國至漢代墓葬分期起到一定的標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