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從事建築工程監理工作多年,規範監理,嚴格把關,以專業的知識和嚴謹的態度塑造了多個監理精品。
教育背景
張原的父親是鐵路橋建設方面的工程師,他深受父親的影響,走上工程建築這條道路。大學時學習橋隧鐵道工程專業,他刻苦學習,希望在工程建築領域有所建樹,考入華南工學院攻讀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專攻施工管理方向,這個專業為他其後從事監理工作做了堅實的鋪墊。20世紀90年代,學校組建監理公司,張原作為骨幹力量加盟監理工作,正式開啟了他的監理之路。
工作經歷
教學實驗大樓
1997年中山大學建設珠海校區時,張原被派駐任駐工地總監,本著對甲方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把工程質量關,圓滿地完成了監理任務。建設之初,一棟樓的首層八根支柱存在質量問題,他要求施工方要這幾根柱子敲掉重建。但是這幾根柱子是鋼筋水泥結構,敲掉是很困難的,而且造價高又耗時,敲掉一根柱子就需要四五天時間,施工方起初很抵制。張原為了樹立工程質量的標桿,與施工方不厭其煩地溝通協調,最終說服施工方將支柱敲掉,保證了工程質量。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張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甲方、施工方的交口稱讚。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教學實驗大樓最後榮獲國家最高工程質量獎——魯班獎,這是珠海市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魯班獎。張原從此在工程監理行業樹立起質量過硬的標桿形象。
廣州大學城
在建設廣州大學城時,華工監理公司承擔了華工大學城校區工程的監理任務,由於在監理工作上的突出業績,張原被委以重任,擔任駐地監理負責人。
當時的小谷圍島還是一個原生態的農業小島,水、電、場地等基本的施工條件還未完備。張原帶領前期進入小谷圍島的監理人員,全部租住在島上農民的房子裡。由於市政外水、外電還未進島,飲用完全靠井水,辦公用村裡的電,村裡的電壓低,不穩定,經常停電,張原克服了艱苦的自然環境,保證了監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按廣州大學城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的要求,監理單位先於施工總包單位進駐小谷圍島,對工程所處地貌、環境進行實地查看,張原率領工作人員預先統籌和考慮可能遇到的問題,商議解決辦法,制定總控(進度)計畫,協助進行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在建設大學城的時候,雖然回家的路程只需要20多分鐘,但是張原卻要幾個月才回家一次。
張原在華工大學城校區建設時利用豐富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工程經驗,不但提醒施工方對工程提出預見性的安排,還積極提出合理化建議,如:鋁合金門窗由氟碳噴塗改成粉末噴塗,外牆面由原設計的白色氟碳噴塗改為貼白色釉面磚,原設計大量的鋼欄桿改為磚混結構加不鏽鋼扶手等。張原不僅提出了建議,還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既保證質量、美觀和使用效果,又節約工程造價。
華工大學城校區按期建設完成,這項工程榮獲兩項國家優質工程銀獎、三項廣東省優良樣板工程、數十項廣州市優良樣板工程。華工監理公司也由此榮獲全國優秀監理企業、廣東省優秀監理企業,及省內近五年獲廣東省優良樣板工程及以上獎項最多的監理企業。
首創3D動畫教材
張原參與了大量的工程實踐,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多鮮活的經驗。他上課引用的許多工程案例,大多來源於他本人的工程實踐。教學和工程實踐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把工程實踐案例運用到教學上,學生會覺得內容比較充實豐富。
張原承擔了學院本科生“土木工程施工”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專業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對該課程大多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量的施工工藝知識主要是通過教師以講授的方式教給學生,缺乏直觀認識,常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為解決這一問題,張原帶領團隊率先在國內開發出整套虛擬再現主要土木工程施工過程的3D動畫教材,為該門課程的教學提供了聲像並茂的情境式教學環境,並配以大量的工程實例,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張原將理論知識套用於實踐,又將從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套用於課堂教學,學生評價說:“張老師上課生動有趣,信息豐富,理論聯繫實際,講課效果非常好”。其主編的《土木工程施工》電子教材榮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電子獎”及“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一等獎”,為我校爭得了榮譽。同時,基於教學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績,張原還獲得了華南理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優秀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