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仰渠

張仰渠

張仰渠,森林生態學家。終生致力於林業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培養出一批高層次人才。對秦嶺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進行了開創性研究;栓皮櫟開花結實規律的研究填補了空白。主編中國首部《簡明林業詞典》和《陝西森林》,參編過6部著作,為西北林業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簡介

張仰渠,教授。河南延津人。1948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森林系。後留校任教。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入蘇聯列寧格勒林學院進修。1959年回國。歷任西北農學院副教授、西北林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從事樹木學、森林生態學的教學與研究。合撰有《栓皮櫟花量及結實量測定方法的初步研究總結》等論文,主編有《簡明林業詞典》。

生平

張仰渠,字希哲,祖籍河南省延津縣。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河南省林縣一個郵政職員家庭。父親張邦才畢業於辛亥革命後建立的武昌中華大學,任林縣郵政局局長,思想開明,辦事認真,淡泊明志,善詩文,通英語,教子嚴格。張仰渠無兄弟姐妹,父母對他從不溺愛。他自幼秉性溫和,平日除認真讀書、練字、背誦詩文外,還在郵局裡乾一些雜活。在學校里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1942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軍的掃蕩,隨家四處奔波,時年9月在河南省安陽中學豫北分校教書,撫養妻兒。1944年考入西北農學院森林系讀書。大學期間,學習刻苦,成績優秀,積極靠攏當時西北農學院的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於1948年10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49年6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林業教學工作。1951年在西北農學院給林業專修科講授樹木學;1952年講授植物學和造林學各論;1954年開始為林學專業講授森林學。1957年9月,被選送到蘇聯列寧格勒林學院進修森林學,並擔任中國共產黨列寧格勒市留學生總支書記。留學期間學習認真,支部工作出色,受到中國駐蘇聯使館黨組織的表彰。

1959年學成回國後,從事森林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61-1964年,他帶領教研室的青年教師,對栓皮櫟的開花結實規律及結實量的測定方法進行研究。利用課程教學的間隙和休息日,深入林區進行觀測調查。他曾有詩曰:“暮色入蒼林,漠漠起塵煙,……山高星斗暗,風勁月光寒。唯恐櫟花落,夜深苦不眠。”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還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從1979年開始,在搞好本科生的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培養碩士研究生;80年代末,與奧地利維也納農業大學合作,為奧地利培養林學博士生4人、碩士生2人。

離休後,仍心繫林業教育事業,認真指導和幫助青年教師申報課題、撰寫論文;熱情接待來訪或求教的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的林業科技人員,共同探討林業科技問題。1997年11月,他被確診患有肺癌,在住院治療期間,仍為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審閱了“黃土高原區域水土保持與農業發展綜合研究報告”,並寫出了評審意見。在他病逝的前一天(1998年1月11日),他還向前來看望他的學校領導和教師談了校園綠化的一些構想和建議。張仰渠曾作詩自喻:“一生作快牛,拉車無他求,莫嘆桑榆晚,人皆有白頭。”

榮譽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多次被西北林學院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1985年被林業部表彰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1986年被評為“陝西省科教系統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被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陝西科技精英”稱號;同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成就

治學嚴謹

張仰渠在長期的林業教學工作中,為人師表,工作一絲不苟,既重視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把對林業教育的責任心和對學生的愛心融匯到整個工作之中。1959年他從蘇聯留學回國後,在西北農學院林學系擔任森林學教研室主任,講授森林學課程。在教學中,他潛心研究教學規律,使理論講授—啟發自學—專題討論—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環環相扣,扎紮實實地落到實處。60年代初,他根據課程內容和平時積累、整理的資料,製作了近百張專題卡片用於指導學生自學,同時,還編印了包括120多道森林學複習、討論題的題集,開設專題討論課,啟迪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習氣氛,從而溝通了師生之間的聯繫。他還開設生態現象觀察實習課,帶領學生到現場邊觀察、邊討論,要求學生理論聯繫實際,並寫出具有個人見解的生態現象觀察報告。

教書育人

西北農業學院 西北農業學院

張仰渠把對學生的愛心融匯到嚴格要求、悉心指導和高度負責的工作之中。學生的讀書報告、實習報告、作業設計等他都逐一親自審閱,並認真寫出詳細的評審意見。他對學生和藹可親,向學生介紹專業學習和外語學習的方法和經驗,與學生親切交談。對他這樣學識淵博,嚴格而又慈祥的長者,學生們無不懷著深深的敬意。有些學生現已臨近退休年齡,但仍珍藏著30多年前張仰渠審改過的森林學課堂筆記。張仰渠要求研究生“深築基、博見聞、通外語、善思考、勤工作、勇創新。”除了在培養方案中有周密細緻的學習任務要求外,還在工作中重視研究生的素質培養。他不僅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還親自帶研究生拜訪一些學術界的老前輩,一起虛心聆聽前輩們的教悔。要求研究生每學期翻譯2~3篇與研究方向有關的專業文獻,由他親自審改。鼓勵研究生積極撰寫論文,參加有關學術會議。他所培養的13位碩士研究生,都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有11人分別在不同國家深造,現在已有8名獲博士學位,6人學成回國,成為各單位的業務骨幹,有些已走上領導崗位。

筆耕不輟

為了適應林業建設的需要和促進林業科學知識的普及,張仰渠主編了《簡明林業詞典》。他在廣泛查閱國內外專業詞典的基礎上,擬定了編寫計畫和編寫綱要,並組織編寫組成員選錄詞條,經過几上幾下反覆徵求意見和修定。張仰渠本人除自己親自編寫森林生態和森林經營方面的詞條外,還對全書的每一個詞條從科學性、準確性、簡潔性等方面認真審校,斟字酌句,反覆推敲。歷時2年多的辛勞,中國第一部《簡明林業詞典》於1980年12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深受林業各部門科技人員歡迎。1980-1984年間,連續再版4次,發行量近6萬冊,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林業科學術語的規範化。

林業事業

1979年6月張仰渠被任命為《中國森林》編委,同年秋又任《陝西森林》主編。張仰渠根據編寫要求,對《陝西森林》一書擬定編寫提綱,反覆多次徵求意見。編寫過程中,他還先後組織部分編寫人員到陝北、關中、秦巴山區調查、收集資料,多次召開編委會統一要求,幾易書稿。在6年多的時間內,不分酷暑寒冬,幾乎沒休過節假日,在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的同時,終於完成了《陝西森林》的編寫任務,於1989年1月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和中國林業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這部著作獲得了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70年代後期,在鄭萬鈞先生主編《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一書里,張仰渠完成了元寶楓這一樹種的編寫任務,並承擔了中國西北地區18個樹種書稿的整編和定稿工作。1978年他被林業部聘為林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並承擔《森林生態學》統編教材中“水分因子”章節的編寫任務。在80年代期間,還完成了《中國森林》一書中“華山松林”的編著任務;參加編寫《陝西省省志·林業志》和《森林水文學》等著作。

面對人類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嚴峻形勢,張仰渠以高度的社會責任心,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向全社會呼籲:拯救、保護森林,發展壯大森林資源,維持改善生態環境。1984 年,他向陝西省政府、陝西省林業廳提交了《關於在重點國營林業局(場)建立具有自然保護性質的禁伐區的建議》,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陝西省林業廳簽發了《關於在重點國營林業局、林場劃定天然林保護區的通知》,並要求各林業局(場)認真執行。1988年他撰文“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維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文中指出:保護和發展陝西省的森林資源應首先普及生態學知識,增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宣傳森林的作用。他用詩歌寄寓著對林業事業摯愛的熱情:“出沒叢莽密林間,盤山涉水一日還,走遍群山迎紅日,踏破層雲吻青天。學海無涯任窮索,韶華有限莫荒閒。此先永作林中客,綠遍中華方心安”。

求實創新

50年代末,陝西省建立了以系列軟木製品為主產品的林產化工廠,其產品質量蜚聲國內市場。為了加速栓皮櫟的繁殖,他對開花結實規律及結實量預測方法進行研究和探討。在1961-1964年期間,張仰渠在秦嶺北坡低山地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採用定株定位,定時觀測記載的方法,研究了栓皮櫟開花結果的年齡及制約因素;提出了系統測定栓皮櫟結實量的方法。其研究結果填補了中國栓皮櫟開花結實特性研究的空白,結實量的測算方法也具獨創性。

秦嶺森林研究

《中國森林》編委 《中國森林》編委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70年代初發起了人與生物圈計畫(MAB),中國於1978年成立了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原林業部科技司及時組織部屬科研單位和院校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張仰渠認真分析了秦嶺林區在全國的重要地位,依據西北林學院在秦嶺南坡中山地帶建有教學試驗林場的有利條件,積極組織、落實、開展秦嶺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研究。他提出:在秦嶺林區的油松、華山松林占針葉林總蓄積量的70%以上,銳齒櫟林占闊葉林總蓄積量的近50%,這3個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對整個林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並提出在火地塘教學林場建立基地,以定位觀測研究為主,把秦嶺林區分為西、中、東3個地段,並分南北坡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在他的指導和參與下,完成了“秦嶺林區華山松生物產量和生產力的研究”、“陝西省油松人工林生物產量測定及其與生態因素的相關分析”、“秦嶺林區銳齒櫟林生物產量測定分析”、“華山松林水源涵養功能的研究”、“秦嶺火地塘華山松、油松、銳齒櫟林水源涵養功能及水量平衡的研究”、“華山松針葉及其營養元素含量動態之研究”、“秦嶺主要林區銳齒櫟林營養元素的時空分布及概算”、“陝西省油松林營養元素的空間分布”等研究共13項。指導青年教師撰寫學術論文60多篇。他不僅開創了秦嶺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工作,而且使之逐步深化,同時積累了大量寶貴資料,並培養出了一批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研究隊伍。

工作履歷

1948-1952年 西北農學院森林系助教。

1953-1962年 西北農學院森林系講師。

1957-1959年 在蘇聯列寧格勒林學院進修,任中國共產黨列寧格勒市留學生黨總支書記。

1963-1979年 任西北農學院副教授。

1979-1982年 任西北林學院副教授。

1982-1991年 任西北林學院教授、森林資源保護系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林業分組)成員。

1992年 離休。

1998年 1月12日病逝於西安。

主要論著

1 張仰渠.陝西武功地區水極的引種及其生長測定.陝西林業科技,1973,(4):16~30.

2 張仰渠.關於水杉插條繁殖問題.陝西林業科技,1973,(4):31~39.

3 張仰渠.朝鮮落葉松在寧陝火地塘引種情況.陝西林業科技,1974,(1):5~7.

4 格爾德,保蘭德(張仰渠譯).松樹不同雜種後代苗木向光性反應的研究.陝西林業科技,1974,(1):27~32.

5 張仰渠,元寶楓.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北京:農業出版社,1978,761~765.

6 張仰渠.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幾種落葉松引種階段總結.西北農學院學報,1979,(2):57~65.

7 張仰渠.森林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及其科學培育、利用的途徑.陝西林業科技,1979,(6):20~25.

8 張仰渠主編.簡明林業詞典.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9 張仰渠.我省森林合理經營的途徑.陝西農業科學,1980,(2):33~36.

10 張仰渠.水分因子.見:全國高等林業院校森林生態學試用教材.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11 張仰渠.次生林撫育改造中的若干問題和幾點意見.陝西林業科技,1981,(5):40~41.

12 張仰渠主編.陝西森林.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9.

人物評價

張仰渠以高度的社會責任心,積極投身於林業科技社會活動,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林學分組)成員、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森林生態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林學會理事、陝西省生態學會常務理事、林業部林業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等,以及其他林業學術兼職共34項。

張仰渠一生在林業教育和科研工作中辛勤耕耘,為人正直,待人和藹可親,雖學識淵博,但從不盛氣凌人。他廉潔奉公,嚴於律己,一生保持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他敬業無私、樂於助人、甘為人梯,全心全意地為林業事業培養後繼人才,他曾寫詩自勉:“莫做絆腳石,礙人向前行;當做台階石,載人向上登。一人力有限,全獻無愧心;使命完成後,請退讓賢人,後浪推前浪,永遠運動中”。張仰渠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風範激勵著一代新人,為社會主義的林業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