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

弗洛姆

弗洛姆(1900~1980年),國際知名的美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致力於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兩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人精神處境。被尊稱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概述

弗洛姆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年3月23日 - 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人精神處境,弗洛姆在此被尊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在德國時弗洛姆還是法蘭克福學派的成員,移居美國後始終保持和該學派的關聯。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圖調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跟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學說,其思想可以說是新佛洛依德主義與新馬克思主義的交匯。

生平與經歷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市一個猶太人家庭,為家中獨子。

1918年 弗洛姆進入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學習兩學期法學。

1919年暑假後,弗洛姆進入海德堡大學學習,改學社會學,老師有Alfred 韋伯 (馬克斯·韋伯的兄弟)、Karl Jaspers和Heinrich Rickert。

1922年從海德堡獲哲學博士學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學專攻精神分析學,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學會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完畢。

1930年,他開始臨床實踐,加入法蘭克福社會觀察學會。納粹在德國執政後,弗洛姆搬到日內瓦,1934年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1943年離開哥倫比亞後,他幫助組建華盛頓精神病學學校 紐約分校,1945年 William Alanson White 精神病學,精神分析和心理學協會。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為UNAM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這裡的醫學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擔任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從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後擔任紐約大學 文理學院心理學客座教授。

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歲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堅持臨床實踐,出版著作。

科學研究

第一本開創性的著作

逃避自由》初版於1941年,弗洛姆的作品的突出性在於既是社會政治的詮釋又是哲學和心理學基礎。

第二本開創性的著作

《為自己的人》(Man for Himself: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初版於1947年,為<逃避自由>續篇。這些書概述了弗洛姆的人性論.而這些理論則是起源於他的人本主義思想。

最流行的一本國際暢銷書

《愛的藝術》,初版於1956年,重申《逃避自由》和《為自己的人》等弗洛姆其他許多重要著作堅持的人本主義思想,並予以發展和作出新的詮釋。

世界觀的中心

世界觀的中心是他對猶太法典的詮釋, 他師從Rabbi J. Horowitz時以及後來在海德堡大學師從Rabbi Salman Baruch Rabinkow攻讀博士學位時,和更以後在法蘭克福師從 Nehemia Nobel和Ludwig Krause時即一直進行此方面的研究.弗洛姆的祖父及其兩個哥哥都是拉比(猶太人的學者),一個大舅舅是著名的猶太法典學者.但是弗洛姆於1926年轉離正統的猶太教而轉向對聖經思想的詮釋.

人本主義哲學的基石

弗洛姆人本主義哲學的基石是他對聖經故事裡亞當與夏娃從伊甸園被逐出的詮釋。從他的猶太法典知識出發,弗洛姆指出,能辨別 善與惡被認為是美德,而且正統的聖經學者認為亞當與夏娃犯罪是因為違背上帝和吃知識樹。背離於傳統宗教正統,弗洛姆認為人類的美德是能夠採取獨立行動和從理性出發建立道德價值, 而不是堅持權威的道德價值。
弗洛姆用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寓展人類進化和存在主義的焦慮,斷言當亞當與夏娃吃知識善惡樹時,他們意識到自己脫離大自然確又還是其一部分的事實.所以他們覺得 "赤裸"與"羞愧":他們已經進化成人類,意識到自我,死的必然性,和他們面對自然和社會的無力感.不再像動物一樣與宇宙成為一體.按照弗洛姆的觀點,人與人之間的隔離是所有有罪和羞愧的根源.而對於這一隔離的解決方法則是發展自己獨特的人性的愛和理性的力量.弗洛姆的愛的概念與流行的觀點相去如此之大,一致與相互完全不可調和.

愛的藝術

弗洛姆認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數人認為者愛僅僅是一種偶然產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只有幸運兒才能"墮入"愛的情網.人們產生這種錯誤的想法有三種原因:(1)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愛的問題。(2)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3)人們不了解"墮入情網"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別。要掌握愛的藝術,一是掌握理論,二是掌握實踐,三是即要把成為大師看得高於一切.
對人來說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獨感和擺脫孤獨的監禁。而這隻有通過真愛才有可能實現.真愛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給"而不是"得"."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愛情的積極性除了有給的要素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所有愛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但無條件的母愛有其缺陷的一面。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如果有母愛,就有祝福;沒有母愛,生活就會變得空虛-而我卻沒有能力去喚起這種母愛。父愛的本質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不順從者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父愛的積極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種愛。與母愛不同,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
自愛不是"自私",自愛是愛他人的基礎.對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愛的能力為基礎的,這就是說,看你有沒有能力關懷人、尊重人,有無責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創造性地愛,那他必然也愛自己,但如果他只愛別人,那他就是沒有能力愛。
性愛的一個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愛一個人不僅是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項決定,一種判斷,一個諾言。如果愛情僅僅是一種感情,那愛一輩子的諾言就沒有基矗一種感情容易產生,但也許很快就會消失。如果我的愛光是感情,而不同時又是一種判斷和一項決定的話,我如何才能肯定我們會永遠保持相愛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