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83年10月—1988年6月建設期間武漢市人民政府採用“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式,組織義務勞動大軍,不包括拆遷費在內,道路平均單位價63.16元/平方米(石灰煤渣土基層20厘米~35厘米,水泥路面18厘米排水系統由黃孝河排漬工程解決)。該工程拆遷量大,僅房屋建築拆遷一項就達94,737平方米,另有王家墩軍用機場、海軍工程學院及炮校等有關附屬機構、設施的拆遷。1988年建成通車後,年末測定:建設大道分擔了市區車流的四分之一;分擔了解放大道日交通量的50%,使黃浦路至宗關10.56公里範圍縱向車流的行駛速度提高近一倍,且為沿線房地產開發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到2000年,經過環境創新和青年路至香港路金融一條街創建後,建設大道已成為漢口城區的主要縱向(南北向)車流行駛幹道。 在這條街兩邊的氣勢宏偉的建築中,集合了幾乎武漢所有的中外資銀行、法國領事館等眾多單位和其他外企。至此,有了“建設大道金融街”這一說法。
簡介
建設大道由解放大道宗關道口(通江漢二橋)向東北方向伸延至二七路止的漢口建設大道長10.56公里,幅寬50米,1983年按統一規劃,綜合開發的方針,在黃孝河排漬工程基礎上分期建設。(表8-2)由市建委主持、市市政院設計、市政總公司、礄口區和江岸區市政局等分別承擔施工,均受市政監理公司、市政質監站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