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廩餼”。 1.舊指由公家供給的糧食之類的生活物資。《南史·蕭正德傳》:“敕所在給汝廩餼。”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為長歌》:“雖然廩餼各不一,就中總免拘常倫。”《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五回:“衛君是日竟不朝見,亦不復給廩餼。(齊)湣王甚愧,候至日昃餓甚,恐衛君圖己,與夷維數人,連夜逃去。”
2.指科舉時代由公家發給在學生員的膳食津貼。 唐 杜牧 《禮部尚書崔公行狀》:“復建立儒宮,置博士,設生徒,廩餼必具,頑惰必遷。”《元史·選舉志一》:“百官子弟之就學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廩餼。”
3.泛指薪給。 鄭觀應 《盛世危言·銀行下》:“另舉在股董事十人,襄贊其成,重其事權,豐其廩餼。”
4.贈送給人糧食之類生活物資。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李丞相﹞久之方省曰:‘故人也。’遂廩餼之。”
相關詞條
-
坐靡廩餼
坐靡廩餼,解釋為坐著消耗國家的糧食,不乾實事之意,多用於貶義中。
-
餼廩
"解釋: 1.亦作""餼稟""。 亦泛指薪俸。"
-
餼
。——《國語》(9) 又如:餼廩(糧食之類的生活物資);餼稍(每月領的俸糧) ... 解譯 餼(餼)xì (1) ㄒㄧˋ(2) 古代祭祀或饋贈用的活牲畜... --------------------------------------------------------------------------------餼...
解譯 詳細註解 -
廩
廩是會意兼象形。 從人回,象屋形,中有戶牖。又作“廩”。“廩”是俗字。本義:米倉。筆畫數:16,部首:廣,筆順編號:4134125251111234.
名詞解釋 漢語百科 詳細註解 動詞時詞義 古籍解釋 -
廩生
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明府、州、縣學生員最初每月都給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明初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每人月給廩米六斗。清...
詞語讀法 廩生 傑出人物 其他廩生 -
食餼
食餼指明清時經考試取得廩生資格的生員享受廩膳補貼。亦即成為廩生。
詞語釋義 相關條目 -
廩貢生
廩貢生是指以廩生的資格而被選拔成為的貢生。
-
讓廩
讓廩是把古代明朝和清朝一開始享受飲食津貼轉讓給別人的官員的稱呼。
詞語解釋 相關條目 -
廩人
廩人是西周設定掌管糧倉的冠名。
官名介紹 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