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廣花耳草形態特徵
藤狀灌木;老莖光滑無毛;小枝幼時有明顯的縱槽,槽內常有短硬毛。葉對生,紙質,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3.5-7厘米或過之,寬1.5-3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上面僅在中脈上有稀疏粗伏毛,下面被毛長而硬,罕無毛;側脈明顯,每邊3-4條,與中脈成銳角伸出,幾乎直伸向上;葉柄略寬,長2-5毫米;托葉被毛或無毛,基部合生,寬闊,頂部撕裂成3-5條剛毛狀的裂片。花序頂生,為傘房花序式排列的聚傘花序,有長2-3.5厘米的總花梗;苞片微小或缺;花4數,有長1-3毫米的花梗;萼![廣花耳草](/img/0/04a/nBnauM3XzUTM2EjN3kzN0kDO3QTMxUTO5ADM0QTNwAzMxAzL5c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地理分布
產於海南海口、臨高、澄邁、保亭、萬寧、文昌、陵水和儋縣等地;生於疏林下或山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海南海口市郊區。藥用價值
【藥 名】:廣花耳草【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廣花耳草的全株。
【功 效】:祛風除濕,續傷止痛。
【主 治】:用於風濕痹痛,腳膝痿軟,痛無定處,四肢拘攣,關節不利,及肝腎不足所致的筋骨痿弱,下肢無力、均適用。用於跌打閃挫,金瘡,損傷筋骨均有效。
【性味歸經】:辛、苦,溫。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2克。
【別 名】:亞婆潮(海南島)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東、海南等地。
【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據《廣東藥用植物手冊》記載,全草入藥,有滋補、祛風濕、強筋骨、治跌打等療效。對風濕麻痹、腰腿酸痛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