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

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

1989年1月,學校黨委作出前期黨總支是黨的基層組織,不作為學院的處級建制,總支書記可由學院黨員教師兼任並配備專職幹部負責,但不受幹部職級限制的決定。

(一)歷史沿革

 1995年3月,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為進一步加強基礎教學和科研的管理工作,成立基礎部,屬正處級建制,前期黨總支相應改為基礎部黨總支,下屬有14個黨支部,2003年12月基礎部更名為基礎學院。現基礎學院下屬有8個黨支部、15個教研室、2個研究所和3個研究室。下設辦公室、教學科和科研科。

(二)師資隊伍

基礎學院堅持加強教師和管理隊伍建設,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素質,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截至2007年4月全院教職工220人,高級職稱17人、副高級職稱38人、中級職稱72人、初級職稱93人;教師中教授17人、副教授35人、講師55人、助教7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0人,占教師總數的10.8%;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15人,占教師總數的62.2%。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45人。
教師中有國家和省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市級突出貢獻專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2人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1人獲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稱號,10人獲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11人獲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稱號,先後29人被定為省、校級“千百十”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三)教學工作

基礎學院具有厚實的教學基礎,以“教學質量是生命線”為指導原則,長期致力於教學改革,建立了實際可行的教學評估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水平。
目前,基礎學院承擔了全校各本科專業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研究生基礎課、成人教學基礎課的教學工作,開設了87門必修課,6門選修課(2005年前54門必修課,12門選修課),每年承擔近6萬多課時教學任務。
學院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求發展。根據學科發展需要,推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壓縮必修課內容,增加前沿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選修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至目前為止共開設了醫學遺傳學臨床生理學、腫瘤學基礎、法醫學臨床病理生理學、科研設計共6門選修課(2006年前還包括計算機套用基礎、醫學英語、日語、臨床病理生理學、臨床生物化學、局部解剖學等6門選修課)。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學院的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早在1997年就有部分教研室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到目前為止,100%的課程都套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少課程還套用了多媒體教學,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積極組織教師申報省、校級精品課程和“151工程”課題,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教學服務,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目前學院共有省級“151工程”項目2項,校級“151工程”項目5項;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8門、優秀課程9門。學院積極組織教師開展雙語教學課程的建設,目前學院正在建設的雙語教學課程有8門,幾乎所有的教研室都在不同程度上進行雙語教學的嘗試。在教學方法方面則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積極研究探討啟發式、討論式和提問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利用機能學、形態學、病原生物學實驗室重組後的有利條件,為學生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科研等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基本技能。重視建材建設,選用優秀的國家規劃教材,並鼓勵教師編寫適合自己使用的教材。近5年來,學院承擔各級各類教學研究項目50多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00多篇,獲省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3項。
2002年11月制定了基礎部教學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2004年8月,學院成立了教學質量監控組,通過加強對教學個環節的質量監控和教學工作的是示範、指導,制定了《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教學實施與質量管理辦法》,該辦法包括《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工作規程》、《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若干教學管理制度》、《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辦法》、《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教學質量監控組工作職責》和《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教學差錯與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暫行規定》。
學院嚴格執行學校及學院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堅持對教研室執行教學管理制度情況進行檢查。教學質量監控組每學期對所有授課老師的授課進行監控聽課,檢查教研室的集體備課、試講、聽課與課評、導師制等制度的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和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的示範性集體備課、試講、課堂授課和“教學輔導講座”等活動,通過教學整改是教研室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得以規範化。嚴格實施教學質量等獎懲制度和教學質量一票否決制,激勵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抑制不規範的教學現象及教學差錯和事故的發生,學院的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四)科研工作

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堅持以人才支撐學科,以科研促進教學的學科建設思路,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努力提高科研工作水平。目前,學院擁有4個碩士點,1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1個省級高校扶持學科,3個校重點學科,2個校級重點扶持學科。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完善和加強科研、學科建設的組織管理,實行科研工作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科學決策,提高學院科研學術水平,學員制定了《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學術委員會章程》和設立了“廣東醫學院基礎學院學術委員會”。在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鼓勵多學科協作,積極組織鼓勵教師撰寫論文和參加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的申報工作。近5年來,學院承擔各級科研課題238項(其中國家級課題7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2項,市廳級課題81項,校級課題128項),獲得科研經費1238.7萬元在國內外期刊發表科研論文450餘篇。學院重視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工作的開展,重視學生課外科研活動和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以達到科研促教學的目的。較早之前,病理生理學、病理學、生理學、藥理學等多個教研室和學科就利用學科的科研優勢及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科研性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學院以科研促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近年來,在各級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基礎學院以科研促教學的工作取得了進一步的加強。2000年開始,由病理生理教研室的黃培春老師牽頭,組織幾位科研造詣較深的教師為本科生開設了《科研設計基礎》選修課,至今已有5屆本科生近500人選修了這一課程,並完成了科研設計書和文獻綜述的書寫;建立“本科生科研站”,幾十名本科學生通過了科研站的學習和鍛鍊,不但培養了科研能力,也出了一批科研成果。目前,生理科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組織學與胚胎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外語等教研室和實驗室均實行實驗室開放、設定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以及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科研活動,把學院的以科研促教學工作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