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2米;幼枝略被星狀毛,常帶紫色,老枝黃灰色,無毛。
葉片狹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26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通常無毛,背面密生顯著的細小黃色腺點,側脈12-15對,邊緣上半部有細齒;葉柄長5-8毫米。
聚傘花序寬2-3厘米,3-4次分歧,具稀疏的星狀毛,花序梗長5-8毫米,花萼在花時稍有星狀毛,結果時可無毛,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白色或帶紫紅色,長約4毫米,可稍有星狀毛;花絲約與花冠等長或稍短,花葯長橢圓形,藥室孔裂;子房無毛,而有黃色腺點。
果實球形,徑約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近種區別
該種和窄葉紫珠 C.japonicaThunb.var. angustataRehd.相似,但後者葉片較小,倒卵狀披針形,背面腺點不顯著。花序分歧較少可以區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生於300-1600米的山坡林中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北江地區。
生長習性
喜溫、喜濕,怕風、怕早。生長要求年平均溫度15-25℃,12月平均溫度2-10℃,極端最低溫度-1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在有霜期2-3個月的地區是廣東紫珠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沙質黃壤為好。
繁殖方法
廣東紫珠易於繁殖,扦插或播種均可。播種以春播為主,年前整地,施好基肥。第二年2月-3月播種,發芽率60%,一年生苗可達1.5米以上。扦插繁殖春插、秋插均可成活。
廣東紫珠移植以11月-次年3月下旬為宜,栽植時要求苗正,深淺適度,踩緊根部土壤。大田栽培種植密度以60厘米×30厘米為宜。丘陵種植與林下套種以50厘米×40厘米或55厘米×35厘米為佳。
栽培技術
選土整地
廣東紫珠適宜在土壤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選擇無空氣污染和重金屬污染,水質好,交通、排灌方便的旱土或稀疏林坡地種植。林下栽培要求選擇地下水位低,土層厚80厘米以上,鬱閉度不超過0.5的地塊。大田栽培則需開好排水溝,周圍排水溝要低于田間步道溝。
造林前清除造林地的灌木、雜草,全面墾復、深耕,並打細整平。整地季節以冬季為宜,挖墾後可進行冬曬,並施基肥,以沼渣肥、豬牛糞、枯餅肥、生物菌肥為最佳。基肥也可用磷肥或複合肥,一般畝施20公斤-40公斤。作床時,床寬1米-1.2米,床高0.2米-0.25米,溝寬0.2米-0.25米。
肥水管理
撫育措施主要包括除草、鬆土、追肥等。砍伐清理林地後鬆土,按每平方米3公斤有機肥施足基肥,除草以“除小、除早、除了”為原則。
全年追肥兩次,分別在4月和9月的生長旺盛期進行。栽植後,於4月鬆土、除草一次。在生長季(4月-10月)期間,每兩月施一次稀薄糞水,對廣東紫珠的生長十分有利。上半年(4月)需中耕除草一次(不能用除草劑),第二年只需除草2次-3次。結合除草加強肥水管理,畝施尿素10公斤-20公斤。鬆土除草後澆一遍透水。9月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以10厘米-20厘米為宜,撫育時應避免對苗木造成機械損傷。根據林地土壤肥力及苗木生長情況,追施氮肥或複合肥每畝10公斤-20公斤。林地土壤肥力好、苗木生長情況好的可少施肥,反之則多施肥。
廣東紫珠不耐澇,雨季要注意排水,乾旱季節灌水能有效提高產量。在大田栽培中應加強排水工作,做到水渠通暢。
病蟲防治
紫珠的抗病能力較強,基本上沒有什麼病蟲害,但是在生長的旺盛期間,也會有害蟲的侵害,人工殺蟲或者使用殺蟲劑即可。
主要價值
【苗藥】豬血蓮,棟夫哎:莖、葉治胃痛,吐血,胸痛,麻疹,偏頭痛,外傷出血《湘藍考》。
根、莖、葉:酸、澀,溫。止痛止血。用於胸痛,吐血,偏頭痛,胃痛,外傷出血。
10版中國藥典新增藥材及飲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已由衛生部2010年第5號公告頒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執行。本版藥典與歷版藥典比較,收載品種明顯增加,其中新增藥材及飲片65種。本次任務為整理類任務,可添加摘要、信息模組、圖片、內鏈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