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藝術節

廣東省藝術節

廣東省藝術節,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從1984年開始,共創作演出戲劇、舞劇和歌舞、雜技、曲藝等兩百多台。

簡介

設立廣東省藝術節的目的在於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加強文藝隊伍建設,檢驗優秀舞台藝術精品,培育優秀藝術人才,弘揚嶺南優秀文化藝術,打造廣東文化品牌,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藝術需求。
廣東省藝術節是人民的藝術節,旨在豐富我省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作為一席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人民的文化盛會,精神的美食佳節。藝術節將充分體現時代性和人民性,積極反映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和人民民眾的社會歷史生活,與時代精神共鳴,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內容豐盛,題材涉獵古今中外,好看耐看,為人民民眾所喜聞樂見;形式、手法多樣化、大眾化,琳琅滿目;舞台裝備的高科技化以及燈光、舞美、服裝、音響等的綜合運用,使舞台呈現出五彩繽紛、美輪美奐的面貌;在風格上雅俗共賞,可各取所需;票價合理,適當降低,適合大眾的文化藝術消費。
該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在省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從1984年開始,共創作演出戲劇、舞劇和歌舞、雜技、曲藝等兩百多台。這些劇(節)目包括了粵劇漢劇潮劇雷劇、山歌劇、瓊劇採茶戲花朝戲、東江戲、漢調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13種廣東地方戲曲和話劇、芭蕾舞劇、民族舞劇、歌劇、現代舞劇、交響樂、民樂、歌舞、雜技、曲藝、木偶劇等十幾個藝術種類。歷屆廣東省藝術節上演的一些作品不僅受到觀眾和專家的好評,還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廣東省的藝術節集中了廣東省優秀的藝術創作人才,其中有十幾位演員先後獲得全國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廣東省的導演、舞美、作曲、編劇等各個門類的藝術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廣東省藝術節還充分利用了全國的藝術資源,有力地推動了廣東省的藝術創作。

歷屆廣東省藝術節

第一屆

第一屆廣東省藝術節於1984年9目25日一11月1日在廣州舉行。有30台劇(節)目參加演出。廣東歌舞劇院的舞劇《牡丹亭》獲得文化部的獎勵。廣東話劇院的《特區人》作為我國較早正面反映和謳歌改革開放的劇作,在全國引起了較大的迴響。這一屆藝術節還上演了莎士比亞的名劇《奧賽羅》。

第二、三、四、五屆

1986年、1989年、1991年和1993年,又相繼舉辦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屆廣東省藝

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LOGO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LOGO
術節。在這幾屆藝術節里,分別上演了潮劇《張春郎削髮》 ,《陳太爺選婿》,話劇《裂變》,《新居》(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粵劇《順治與重鄂妃》,《魂牽珠璣巷》(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倫文敘傳奇》(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中英街傳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山歌劇《漂流的新娘花》,雷劇《抓鬮村長》(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優秀作品。第六屆

1995年,第六屆廣東省藝術節第一次邀請了港澳、新加坡、日本、烏克蘭、印度、西班牙、俄羅斯、奧地利、韓國等地區和國家的藝術團體參加。這些團體帶來的音樂歌舞節目,不僅豐富了藝術節的內容,而目為廣東藝術家提供了一個與海外同行交流切磋的舞台。

第七屆

第七屆廣東省藝術節於1998年9月5日至15日在廣州舉行。本次藝術節將向觀眾奉獻15台劇(節)目,除省內12台外,還將請省外及國外的文藝團體參加,全部演出將在廣州舉行。本次藝術節期間,還將專門召開兩次題為“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廣東戲劇”和“廣東舞蹈創作的現狀與發展”的研討會,旨在推動廣東舞台藝術的發展。本次藝術節,有悠久歷史的木偶劇第一次作為一個獨立的劇種參加。

第八屆

第八屆廣東省藝術節於2002年12月5日至16日在廣州舉行。廣東歌舞劇院的舞劇《風雨紅棉》獲得文化部全國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本次藝術節最成功的突破,是評獎改革。其中,來自省內外的專家評審與作品主創人員面對面座談的方式,尤其令人關注。據介紹,評審直接與主創人員面對面座談,在國內正式評獎的藝術活動中尚無先例。

第九屆

第九屆廣東省藝術節於2005年11月18日至30日在廣州(主會場)、深圳、珠海、東莞、佛山等城市的12個藝術表演場所舉行。據悉,這是藝術節近10年來第一次在廣州以外的城市設立分會場,也是首次由5個城市聯合承辦如此大規模的專業藝術比賽。藝術節有4種不同體制的藝術團體登台演出,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廣東省藝術體制改革的成果。除了國有藝術團體外,還有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純粹的商業性的藝術團體(深圳世界之窗五洲藝術團和珠海圓明新園藝術團)以及業餘藝術團體(深圳寶安區藝術團)。這屆藝術節推出的舞劇《風雨紅棉》、表現清代廣東商人的話劇《十三行商人》、潮劇《東吳郡主》和音樂劇《星》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之後,話劇《十三行商人》進京參加紀念中國話劇百年全國優秀話劇展演並獲獎。音樂劇《星》繼舞劇《風雨紅棉》之後再獲文華大獎。

第十屆

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於2008年11月21日至12月3日在廣州主會場和東莞分會場舉行。據統計,本屆藝術節期間共上演了40台劇目,觀眾總數約4萬人。本屆藝術節共評出綜合獎30個、特別獎11個、單項獎160個、“表演新秀獎”10個、小戲小品一等獎5個。其中廣東歌舞劇院的舞劇《王阿婆與許老頭》等8個節目榮獲一等獎。香港舞蹈團的大型舞劇詩《清明上河圖》、澳門中樂團的民族音樂會《中國風·濠江情》、廣東粵劇青年團的粵劇《山鄉風雲》等11個節目榮獲特別獎。本屆藝術節首次將大學生志願者納入本屆藝術節的工作員行列。被聘者將參與本屆藝術節的宣傳、會場組織、文案處理等工作,並將發揮青年學生連結藝術舞台的紐帶作用。以往的藝術節,只是大型舞台藝術作品的展演,本屆藝術節不僅增加了廣東美術館的“廣東民間美術展”(《圖像就是精神——改革開放三十年廣東美術專題展》、《廣東民間美術生態考察——粵東行》),而且過去只能參加業餘演出的戲劇小品和小戲曲,也取得了參演資格(東莞長安鎮演出3個專場總計26部作品)。這些都是歷屆藝術節所罕見的。這不僅拓展了藝術節的表現空間,而且為本屆藝術節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