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台山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東鄰珠海特區,北靠江門 新會區 ,西連 開平 、 恩平 、 陽江 三市,南臨南海。毗鄰港澳,幅員遼闊,陸地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市之一。現轄廣海灣工業園區、1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華僑農場,共分313個村(社區)委會,3655條自然村。市內常住人口98.4萬人;有130多萬台山籍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僑居92個國家和地區,故素有“中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之美譽。台山人出國追溯到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30多年歷史。台山有山地、丘陵、平原、灘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饒,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魚米之鄉”。
市境南臨南海,海(島)岸線長649.2公里,境內有大小島嶼265個,以川山群島中的上川島、下川島,但上川島面積最大。上下川被譽為‘東方夏威夷’上川島157平方公里,是廣東面積最大的島嶼,下川島98平方公里。全市境內有盆地、平原、丘陵、高山、灘涂,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台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8℃,年平均日照2006小時,年均降雨量1936毫米。
台山多山。東北面有北峰山,台山市第一峰獅子頭海拔高度是982米東南方的都斛鎮東南面有南峰山,台山與新會界山,其間高峰插雲,絕壁排空,氣勢軒昂,過二、三公里,再起一峰,峰頂石排如一瑞獸曉首逆風仰天長嘯,故名“望風朔”(831米),比鄰“望風塑”有一小峰“邱風雲”(又稱姆指峰或童子拜觀音),再東行數里,又起一峰,據傳,此峰乃此山脈中唯一面朝台山的山峰,故新會人又稱之為“無情山”,而台山人因其和藹可親,山頂石壁如玉,遠看如一女子,明眸皓首,故稱之為“劉三妹”(694米),臨海尾峰,名叫“琴蒔頭”(701米),西南面有大隆山和紫羅山,南海中有上川山和下川山;西北面大山較少,丘陵卻特別多。山地和丘陵,約占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台山西北面丘陵四布,高度一般由一二十米至一百幾十米,但其間也不乏二百米以上高地。作為潭江與矬峒河分水嶺的橫塘丘陵,把東面的北峰山脈與西面的大隆山脈連絡起來。橫塘圩東的秦皇點兵山,有280米高;再東的黃蛇型、大灶山,都有220多米高。大灶山以東的三娘逕,是名勝“文逕弔古”的所在。在橫塘圩西,有232米高的高掌嶺;再西,又有243米高的那旺山;再西,多是百米以下的丘陵,到台、開邊上,才又有二百幾米高的馬山。
台山山海之間,河流兩岸,有廣闊的平原。概算全縣平原——包括濱海平原、盆地中和丘陵間的平原,約占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縣最大的平原是廣海平原。在這平原上的,有沖蔞、斗山、都斛、端芬、廣海六個公社和赤溪公社的西北角,擁有肥沃的土地三四十萬畝。平原南邊的古城廣海,歷來是祖國的海防要地。至今,廣海城郊南灣的山崗上,還保留著明代平定倭寇的紀功石刻——“海永無波”。第二個較大的平原是海晏平原——一個半島狀的平原。在這平原上的海宴鎮和汶村鎮,盛產魚、鹽、米。這平原西面的汶村城,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王興的根據地和殉難處,至今人們還傳說著他們英勇鬥爭的故事。位於台山北邊的大江、三八、白沙三個公社,分別為一些丘陵所間隔,但它們的北部均為潭江平原的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平原處在盆地中。由於縣境高山和丘陵多,往往把一些平原環抱住,形成了盆地。在北部,有水步盆地、四九盆地、三合盆地、聯安盆地;在西南部,有那扶盆地、深井盆地和墩寨盆地等。此外,許多低丘之間和河谷中,也有小塊的沖積平原。
在南部濱海,也有好些局部小平原,如溪城平原、小江平原、陡門平原、那琴平原等。就是在上川、下川兩島的山地中,也各有一個小平原。
濱海平原的臨海一邊往往特別低,成為低原。廣海平原的南部和東部,海晏平原的南部,那扶盆地、深井盆地的南部,和其他濱海小平原的部分地方,都是低原。這些低原,多數有圍堤保護,成為圍田——其中大部分是單造田。全縣現有的25萬畝單造田,絕大部分集中在這些低原上。而且還有許多海灘,可以築堤截取為田。
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今台山境域屬甌越地。
秦統一六國後,征服甌越,置南海郡,今台山境域在其中。
秦末大亂,趙佗占據嶺南,歸漢後,封南越王。其統治範圍,包括今台山之境域。
東漢時期,歸屬南海郡四會縣。
三國吳太平年間,屬廣州南海郡。
晉恭帝二年(419)分南海立廣州新會郡,今台山境域附屬新會郡盆允縣。
南朝時,今台山境域隸屬不變。
隋朝廢新會郡、平陳郡,併入南海郡,今台山境域屬南海郡新會縣。
唐武德四年(621),以新會、義寧二縣而置岡州,今台山境域附屬岡州。貞觀十三年(640),廢岡州,復歸廣州新會縣。
宋代屬廣南東路廣州新會縣。
元代隸屬江西行中書省廣州路新會縣。
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建縣,隸屬廣東布政司廣州府。
清代隸屬不變。同治六年(1867)四月,土客分治,成立赤溪廳,直屬廣東布政司。
民國元年(1912)赤溪廳改為赤溪縣,隸屬粵海道。
民國9年(1920)廢道制實行省轄縣,台山縣、赤溪縣隸屬廣東省政府管轄。民國21年(1932)6月,實行縣政督察制,台山縣先後屬第一區、第十區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廣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52年5月,台山、赤溪兩縣隸屬中共粵中專區。
1952年5月至1956年2月隸屬中共粵西專區(1953年赤溪撤縣為區,歸併台山縣)。
1956年3月至1959年1月隸屬佛山專區。
1959年2月至1961年4月隸屬江門專區。
1961年4月至1963年6月隸屬肇慶專區。
1963年6月15日至1983年5月4日劃歸佛山專區。
1983年5月5日改制市轄縣,由江門市管轄。
1992年4月17日,撤銷台山縣,設立台山市。駐台城中山路 。
區劃
2000年, 台山市 轄28個鎮:台城鎮、 附城鎮 、 四九鎮 、 水步鎮 、 大江鎮 、公益鎮、 三八鎮 、三合鎮、 白沙鎮 、 沖蔞鎮 、 斗山鎮 、都斛鎮、赤溪鎮、田頭鎮、端芬鎮、隆文鎮(現已併入端芬鎮)、 廣海鎮 、南灣鎮、沙欄鎮、海宴鎮、 汶村鎮 、橫山鎮、深井鎮、那扶鎮、北陡鎮、上川鎮、下川鎮、海僑鎮。總人口948716人,各鎮人口:台城鎮139858;公益鎮16267;大江鎮39939;水步鎮44853;附城鎮50982;四九鎮39996;三八鎮30639;白沙鎮37453;三合鎮42475;沖蔞鎮39924;斗山鎮51288;都斛鎮45438;赤溪鎮12031;田頭鎮16306;端芬鎮45299;廣海鎮34519;隆文鎮8236;沙欄鎮14648;海宴鎮58940;汶村鎮49644;深井鎮27307;那扶鎮21841;北陡鎮28424;上川鎮16655;下川鎮15182;南灣鎮9303;橫山鎮4846;海僑鎮6423(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2001年9-10月,台山市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將原28個鎮合併為20個鎮。撤消沙欄、海橋、南灣、橫山、隆文、公益、田頭、附城等8個鎮,具體為:
1、撤消沙欄、海橋鎮併入海宴鎮;
2、撤消南灣鎮併入廣海鎮;
3、撤消橫山鎮併入汶村鎮;
4、撤消隆文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深井、端芬鎮;
5、撤消公益鎮併入大江鎮,撤消田頭鎮併入赤溪鎮;
6、撤消附城鎮併入台城鎮。
2002年,台山市轄20個鎮(台城、大江、水步、四九、都斛、赤溪、沖蔞、斗山、廣海、上川、下川、端芬、海宴、汶村、三合、北陡、深井、那扶、白沙、三八)。
2004年,上川鎮和下川鎮合併為川島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台山市轄19個鎮(台城、大江、水步、四九、都斛、赤溪、沖蔞、斗山、廣海、川島、端芬、海宴、汶村、三合、北陡、深井、那扶、白沙、三八)。
2006年,撤銷台城鎮,設立台城街道辦事處。8月11日掛牌成立。
台山市轄1個街道(台城街道)、16個鎮(大江鎮、水步鎮、四九鎮、都斛鎮、赤溪鎮、沖蔞鎮、斗山鎮、廣海鎮、川島鎮、端芬鎮、海宴鎮、汶村鎮、三合鎮、北陡鎮、深井鎮、白沙鎮)。
人口
台山市統計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10年11月1日,台山人口總計941087人。
2017年,全市公安戶籍總人口97.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9.45萬人,鄉村人口57.56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68‰,死亡率10.14‰,自然增長率2.54‰。全市常住人口95.25萬人,城鎮人口比重46.94%。
根據調查結果,台山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268860戶,家庭戶人口為91129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3.3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2人減少0.03人。
另外,在性別比例中,男性人口占50.65%;女性人口占49.35%。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1.88上升為102.64。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176人上升為2709人;另外文盲率(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由4.86%下降為1.78%。
經濟
綜合
台山市已具備了資源、僑鄉、環境、後發四大優勢,初步形成了大交通、大能源、 大港口、大資源、大旅遊、大商貿、大養殖的發展格局。隨著 CEPA、“9+2”泛珠三角發展戰略的實施和 港珠澳大橋的規劃建設,“接軌大特區,融入珠三角”已成為台山市的發展趨勢和必然選擇。台山市認真實施“ 工業強市、科教興市、農業穩市、商旅旺市、強鎮富市”五大發展戰略,增創資源、僑鄉、環境、後發新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著力發展工業經濟、民營經濟、鎮級經濟、園區經濟、海洋經濟、旅遊經濟等特色經濟。
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399.29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6.35億元,同比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211.58億元,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121.36億元,同比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6.6:53.0:30.4。在第三產業增加值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4.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5.0%,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6%,金融業增長10.7%,房地產業增長16.3%,營利性服務業增長17.7%,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4.2%。人均生產總值41960元,比上年增長7.8%。
2017年,全市國有、集體企業1668家,外資企業646家,私營企業4488家,個體工商戶30785戶。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註冊資金達159.16億元,比上年增加29.52億元。
2018年上半年,台山完成GDP總量196.68億元,在全市縣區中排第3名;比2017年同期增速7.9%。
第一產業
台山是農業大市,資源豐富,再發展潛力很大。現有耕地80萬畝,山地240萬畝,灘涂40萬畝。台山氣候溫和,物產豐饒,是全國商品糧基地之一。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三高”農業產業化經營,初步形成了水稻、水產、果蔬、畜牧四大支柱產業和水稻、海水養殖、淡水養殖、水果、蔬菜、花生、花卉、甘蔗、林木、禽畜十大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台山農業生產正朝著優質化、基地化、商品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2017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8.30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種植業產值33.16億元,同比增長3.0%;林業產值2.36億元,同比增長35.3%;牧業產值9.19億元,同比下降0.2%;漁業產值70.92億元,同比增長4.2%;農林牧副漁服務業產值2.66億元,同比增長29.2%。
2017年,糧食播種面積109.56萬畝,比上年增加0.39萬畝;甘蔗種植面積1.59萬畝,同比減少0.01萬畝;花生種植面積7.13萬畝,比上年增加0.09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5.42萬畝,比上年增加0.44萬畝;水果種植面積8.15萬畝,比上年增加0.03萬畝。
2017年,糧食總產量40.57萬噸,比上年增加0.58萬噸;甘蔗產量9.06萬噸,比上年增加0.05萬噸;花生產量1.22萬噸,比上年增加0.02萬噸;蔬菜產量32.87萬噸,比上年增加2.06萬噸;水果產量5.10萬噸,比上年增加0.28萬噸。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3405畝,幼林撫育作業面積5.13萬畝,成林撫育面積3.23萬畝。
2017年,肉類總產量4.24萬噸,比上年增加0.29萬噸,其中:豬肉產量2.76萬噸,同比增加0.14萬噸;禽肉產量1.43萬噸,比上年增加0.15萬噸。
2017年,水產品總產量40.60萬噸,其中:海水產品產量25.38萬噸,比上年增加0.06萬噸;淡水產品產量15.22萬噸,比上年增加0.81萬噸。
2017年,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7.69萬千瓦,比上年減少2.06萬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純)5.12萬噸,比上年增加0.21萬噸。
第二產業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2.1%,其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同比增長50.1%;股份制企業同比增長2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4.4%。
2017年,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增長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同比增長17.4%;造紙和紙製品業同比增長67%;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同比增長61.7%;金屬製品業同比增長10.7%;通用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27.4%;汽車製造業同比增長2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同比增長2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20.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2.7%。
2017年,全市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總產值32.38億元,同比下降2.3%;竣工產值18.47億元,同比下降6.8%;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9.6萬平方米,同比增7.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33.1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2%。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從登記註冊類型來看,內資228.03億元,同比增長22.5%;港澳台商投資24.98億元,同比增長26.3%;外商投資9.04億元,同比下降43.8%。從產業劃分來看,第一產業投資1.01億元,同比增長39.6%;第二產業投資154.20億元,同比增長23.5%;第三產業投資106.84億元,同比增長10.8%。2017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61.65億元,同比增長28.4%;商品房施工面積430.7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3%;商品房銷售面積138.2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3.3%。國內貿易 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批發和 零售業零售額204.93億元,增長10.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3.76億元,增長7.1%。
2017年,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比上年增長10.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比上年增長25.2%,日用品類比上年增長13.4%,五金、電料類比上年增長11.8%, 書報雜誌類比上年增長13.3%,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比上年增長10.8%,中西藥品類比上年增長4.6%,石油及製品類比上年增長12.9%,汽車類比上年增長43.0%,其他類比上年增長30.2%。 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 2017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30.5億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出口額93.0億元,比上年下降8.6%;進口額37.5億元,比上年增長22.8%。實現貿易順差55.5億元。按出口企業類別分,外貿企業出口26.0億元;三資企業出口66.9億元。按主要出口商品國別分,對美國出口37.1億元;對香港出口13.9億元;對加拿大出口3.6億元;對澳大利亞出口2.8億元。出口前三大商品為家具及其零件、汽車零配件和塑膠製品,出口值分別為6.8億元、6.5億元和5.6億元。
全年共招商引進項目7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8個。契約外資金額1.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0%;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5.1%。
2017年,旅遊總收入8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全年全市共接待遊客總計1142.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1%,其中接待過夜旅遊者人數450.9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6%。旅行社組織境內游12.32萬人次;組織出境游1.04萬人次。 財政和金融 2017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69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稅收收入17.79億元,增長13.4%;非稅收入8.90億元,增長8.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0.59億元,比上年增長11.7%。
2017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69.1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8%。其中:境記憶體款餘額540.5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2%;境外存款餘額28.6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0%。年末各項貸款餘額365.1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4%,在各項貸款中:境內貸款餘額362.5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3%;境外貸款餘額2.6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9.4%。
社會事業
公路交通
2017年,全市公路通車裡程3066.12公里,其中:高級公路138.42公里, 一級公路78.48公里。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周轉量133182萬噸公里,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19206萬噸公里;水路貨運周轉量113976萬噸公里。完成客運周轉量71144萬人公里,其中:公路客運周轉量66528萬人公里;水路客運周轉量4616萬人公里。港口貨物吞吐量1146萬噸;其中貨櫃346萬噸;港口旅客吞吐量457萬人。年末全市實有的士130輛,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120輛。電力事業
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326623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7%,其中,工業用電量199544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3%,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1.1%。教育事業
2017年,全市有獨立設定的幼稚園72所,在園幼兒2.45萬人;全市共有國小53所,在校學生5.07萬人;國中31所,在校學生2.24萬人;高中7所,在校學生1.3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7所,在校學生共0.7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308人。全市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8.3%。全市高考升學人數5586人,高中升學率81.7%。郵電通信
2017年,全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7044萬元,比上年增長1.5%。年末全市共設郵政局(所)34處,其中支局10處;全市固定電話用戶1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03.81萬戶;網際網路用戶32.84萬戶。科學技術
2017年,全市擁有縣級以上科研機構1個,科技活動機構經費使用總額9.4億元。年末全市擁有市(地)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0家。累計認定高新技術產品502種。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97.04億元。年末全市共擁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27512人,其中獲中級以上職稱9854人。文化事業
2017年,擁有文化站17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64.5萬冊,圖書館全年流通人數14.33萬人次,圖書外借數13.42萬冊次,圖書館閱覽室坐席數260個;博物館文物藏品8322件。縣級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各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8.67萬戶。媒體簡介 主要媒體: 台山電視台(全日播放,粵語和國語雙語廣播;2009年新增加有本地的 台山話節目廣播——得閒傾偈)台山電台(FM90.4MHz粵語廣播)
報紙以 江門日報、 廣州日報為主市內電視台和電台皆用粵語廣播為主。
地方方言 台山話屬粵語四邑方言片,是 四邑話的代表語言。某些語境下台山話就是四邑話的代名詞。跟廣州話差異最大的一種次方言,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在四百年前,部分福建人從福建 莆田經海路遷入台山,與當地的廣府人和少數南越人的後裔,以及其後移入四邑的少數客家人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四邑話,也就是說,台山話是以粵語為主體,並受到 客家話、 閩語影響和融合的一種獨特語言。這從台山話的發 音和辭彙可以得到佐證。
台山人基本95%的人都說台山話,屬粵語的四邑方言。而在台山話各個地區都有屬於它自己的變種台山話;隔幾座村的人說的台山話都有一定的差異,不過還不足以形成交談的誤解。在改革開放以後,這個現象越來越得到改善;特別是在台山市區裡的市民說的台山話,基本都是標準的。
台山的電視節目基本都是用廣州話或者國語發音;很少(基本沒有)台山話的電視節目。所以基本就算是鄉下的台山人也能理解廣州話和國語。在日常生活里,台山人基本都只說台山話,所以不是很多人會講標準的廣州話和國語。
台山話( 四邑話)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省的新會、台山、 開平、 恩平四縣(市),以及鶴山的部分地區,大陸以外的華人社區(尤其是北美)。其實台山本地方言都有好多種的,每個鎮的方言都有差異的。例如:公益話、大江話、台城話、海宴話、汶村話、斗山話、廣 海話、水步話、下川話和赤溪話( 客家語)。不過主要的還是台城話。
醫療衛生
2017年,全市衛生部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76個,床位3760張,衛生技術人員4886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1578人、註冊護士2150人、藥師(士)287人、技師(士)223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648人。體育事業
2017年,在亞洲賽事中,獲得1項亞軍;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獲得1金牌;在江門市青少年各項錦標賽中,獲得87金69銀54銅。全市體育彩票年銷售額4360萬元。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為50.35萬,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53%。環境保護
2017年,審批環保建設項目81項,“三同時”建設項目環保投資7.77億元。本年環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資7.75億元。全市現有環境監測站1個,環境監測人員19人。建立煙塵控制區1個,煙塵控制面積21.3平方公里。建有污水處理廠6座,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92.7%。工業廢水處理排放達標率100%;工業煙塵去除率93.8%;工業二氧化硫去除率77.4%;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100%。2017年,全市年平均氣溫23.3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6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6.7攝氏度;年總降雨量1777毫米;年日照時數1605.3小時;全年對本市有影響的颱風5個。
社會安全
2017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10起、死亡48人、受傷156人,比上年分別下降61.33%、18.64%、75.59%。其中,工礦商貿方面: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無人員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3萬元,比上年分別下降50.0%、88.89%、100%、97.73%;道路交通方面:發生事故153起、死亡47人、受傷155人、直接經濟損失19.77萬元,比上年分別下降41.6%、4.08%、51.26%、20.47%(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9起、死亡3人、受傷7人,比上年分別下降75.68%、持平、84.44%);消防火災方面:發生一般火災56起、死亡0人、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130.32萬元,事故宗數、直接經濟損失比上年分別上升211.11%、68.02%,死亡人數比上年下降100%,受傷人數與去年相比增加1人。全年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2,同比下降23.41%;工礦商貿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9,同比下降88.82%;道路交通萬車安全事故死亡率為1.38,同比下降7.38%;特種設備萬台安全事故死亡率0,同比持平。人民生活
2017年,全市從業人員53.14萬人,其中:第一產業29.31萬人,第二產業12.10萬人,第三產業11.73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330人,年末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789人,全年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1305人,城鎮登記 失業率2.37%。全年開展農村勞動技能培訓雙轉移就業人員718人。2017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3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農村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1元,比上年增長6.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5元,比上年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1.81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1%。
社會保障
2017年,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7.25億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9.02億元。全年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4.67億元,其中:基本醫療保險7.96億元。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4.4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71.7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2.50萬人,參加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47.28萬人,參加 失業保險8.39萬人,參加 工傷保險10.67萬人,參加 生育保險9.53萬人。2017年,全市有各類社會福利院19個,床位2533張。全市五保供養人數2970人,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數1.71萬人,全年發放低保救濟金5095.60萬元,全年發放基本醫療救助金1631.03萬元。
旅遊
以旅遊業和現代流通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第一僑鄉,休閒勝地”的主題、以“海島、溫泉、漂流、僑鄉”為主要內容,著力包裝、推介台山休閒度假旅遊市場。現擁有川島、康橋溫泉和富都溫泉三個國家AAAA級旅遊度假區。此外“廣東第一泉”—三合溫泉人潮如流,富都溫泉應接不暇,北峰山漂流、鳳凰峽漂流刺激有趣,還有銅鼓黑沙灣,大浪灣、石花山旅遊風景區、北峰山森林公園、台山市第一峰獅子頭拔高度是982米海,廣海“海永無波”石刻公園等著名景點,台山僑墟、台山碉樓、台山洋樓等景點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到台山觀光旅遊。
名人
政治:
伍冰枝:加拿大第26任總督,亦是歷史上第1位華人總督、移民總督,史上第2位女性總督,祖籍台山市四九鎮玄潭水仔口村。
駱家輝:前任美國駐華大使,前華盛頓州州長和美國商務部部長,美國歷史上首位華人州長和駐華大使,祖籍台山市水步鎮長塘吉龍村。
余胤良:美國現任加州州參議員。
黃錦波:美國加州喜瑞都市前市長,美國首位華裔市長。
陳仲民:巴布亞紐幾內亞首相,於1980年-1982年和1994年-1997年期間擔任首相。
雷潔瓊:法學家,社會學家,原人大常委副委員長。
曾俊華:現任香港財政司司長,祖籍台山市斗山鎮那洲勝華村。
譚伯源:現任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祖籍台山。
王見秋:香港高等法院前法官。
張文光: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現任香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李孟賢:美國舊金山第43任市長。
林佐民: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第16任總督
馬超俊:中華民國南京市市長。
軍事:
余程萬:抗日國軍名將。常德保衛戰時為國軍74軍57師的師長。
伍世文:中華民國前海軍總司令與前國防部長,卸任後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黃毓全:中國抗日空戰犧牲第一人。
陳偉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赤瓜礁海戰中方指揮官。
伍克振:已故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IDF(經國號)戰機首位駕駛;1991年殉職。
溫應星:第一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中國留學生,曾任清華學校校長。
陳瑞鈿:二次大戰美國王牌空戰英雄
學術、教育及藝術:
劉星:象棋大師,曾殺入全國個人賽前10名。
趙汝權:旅港象棋大師, 國際特大。
陳丹青:著名油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
譚浩強:中國著名計算機教育專家,著作有《BASIC語言》、《C語言程式設計》、《C/C++程式設計教程》等等。
甄浩升:中國進銷存軟體之父,著有《成功進銷存》、《成功百易管理系統》、《思林ERS》等。為ERS(企業運作系統)創始人。世界上第二種動態IP位址交換法的發明人。
楊善深:嶺南畫派大師
朱經武:超導體物理學家,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劉正光:香港青馬大橋總工程師
黃隆生:中國第一套中山裝製作者
經濟:
陳宜禧: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祖籍台山市斗山鎮大灣蓢美村。
陳啟宗: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
林建中:華商
伍舜德:香港美心食品集團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
劉夢熊:香港“借殼教父”、“期貨教父
娛樂:
呂奇:香港演員,導演。
陳慧珊:香港電視演員。
麥嘉:香港電影演員,代表作有《最佳拍檔》系列、《開心鬼》系列等。
陳百強:香港歌手,祖籍台山市四九鎮大塘洞寧村。
王喜:香港電視演員。
梁朝偉:香港演員。
胡杏兒:香港電視演員。
黃 瑩:香港演員。
余文樂:香港歌手與演員。
李珊珊:香港電視演員,1996年香港競選冠軍。
曹達華:香港電影演員。
林家棟:香港電視電影演員。
陳豪:香港電視演員。
伍思凱:台灣音樂製作人,歌手。
甄子丹:武打影星。
梅小惠:香港女藝人。
朱咪咪:香港女藝人。
伍詠薇:香港女藝人。
張可頤:香港女藝人。
葉子楣:香港女藝人.
周美欣:2007年香港季軍.
朱玲玲:1977年香港冠軍。
劉天一:高胡演奏家
榮譽
中國第一僑鄉、中國排球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清潔能源之都、中國優質絲苗米之鄉、廣東最具發展潛力縣市
廣東城市大全
位於中國大陸南部。簡稱粵。北依南嶺,與江西、湖南兩省相連;南瀕熱帶海洋,西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東界福建省;西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全省陸地處於北緯 20°19′~25°31′,東經109°45′~117°20′,北回歸線橫貫境內。海岸線曲折,大陸海岸線長3368.1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