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古西域國名]

康居[古西域國名]

康居(羌渠)是在安息東北方、大月氏北方的西域古國。東界烏孫,西達奄蔡,南接大月氏,東南臨大宛(yuān),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王都卑闐城。北部是遊牧區,南部是農業區。南部城市較多,有五小王分治。自錫爾河下游至吉爾吉斯(Kirgiz)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帶。

康居人是古代生活在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活動範圍主要在今哈薩克斯坦南部及錫爾河中下游。漢朝時期,居住於大宛西北,大月氏之北,烏孫以西,奄蔡之東,丁零、堅昆以南等地帶。公元前2世紀,有人口八九萬;前1世紀末,人口達六十萬,擁有軍隊十二萬,以卑闐城為中心(今塔什乾或奇姆肯特)。和所有遊牧民族一樣,康居人隨季節的變化而遷徙。冬季他們南下於錫爾河一帶,夏季北上至“蕃內”,兩地相距數千里之遙。

發音

康居(kāngqu)發音同“羌渠”(在全域圖中就明確註明居音渠)。

簡介

在安息東北方、大月氏北方的國家是康居。古西域國名。東界烏孫,西達奄蔡,南接大月氏,東南臨大宛,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王都卑闐城。北部是遊牧區,南部是農業區。南部城市較多,有五小王分治。自錫爾河下游,至吉爾吉斯(Kirgiz)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帶。

張騫第一次西使返回前,漢朝人已經知道西方有康居國。公元前133年,司馬相如告巴蜀民的檄文和董仲舒的對策中都曾言及康居,是最早與漢朝建立聯繫的西域諸國之一。

歷史

康居人擅長經商,常常到各地去進行貿易,往返於中亞全境,因此康居也成為中亞各國交換國情及傳播文化的媒介站。漢武帝派張騫出使大夏時,康居還是一個弱小之國,經常派遣質子來華,並且經常貢獻禮品。古代中亞的遊牧民族,遊牧範圍大致在哈薩克斯坦南部及錫爾河中下游。漢時,地處大宛西北,大月氏之北,烏孫以西,奄蔡之東,丁零、堅昆以南。公元前2世紀時,控弦八九萬人;前1世紀末,人口已達六十萬,勝兵十二萬,在中亞形成一個大部落聯盟。他們的中心駐地為卑闐城,約當今塔什乾或奇姆肯特等地。康居也和一般草原遊牧民一樣,隨季節的變化而遷移牧地,冬季南下棲息於錫爾河一帶“樂越匿地”,夏季北上至“蕃內”,兩地相距數千里。張騫通西域以前,漢朝已傳聞遙遠的西方有康居人。張騫從西域歸國後說,康居在中亞雖然部眾不少,但仍然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出兵伐大宛時,康居曾有意援助大宛,未逞。宣帝神爵四年(前58)始,匈奴內亂,五單于紛爭。至五鳳二年(前56),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單于,與其弟呼韓邪單于對立。呼韓邪南遷歸漢,郅支則率部眾向西北遷徙,先設王庭于堅昆(柯爾克孜草原),後應康居王之請,西南移至康居領域內,在都賴水(怛邏斯河,Talas)上興建了郅支城(今哈薩克斯坦塔拉斯),擴張勢力。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單于居康居東部合力對抗烏孫。元帝建昭三年(前36),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率兵西越帕米爾進擊郅支,殺郅支單于於郅支城,穩定了西域形勢,但康居對漢仍長期採取敵對態度。公元前後,康居強盛,曾威脅其南鄰大月氏。1世紀中葉,貴霜統一大月氏,國勢轉盛,康居則漸趨衰敗。晉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獻善馬,南北朝時,役屬於嚈噠。

史籍記載

康居國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與粟弋、伊列鄰接。其王居蘇薤城。風俗及人貌、衣服略同大宛。地和暖,饒桐柳蒲陶,多牛羊,出好馬。泰始中,其王那鼻遣使上封事,並獻善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