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德

庫爾德

庫德人是西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總人口約3000萬。庫德人聚居地被稱為庫爾德斯坦。這一地區原先大部分為奧斯曼帝國所統治。庫德人信仰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講庫爾德語。庫爾德文的書寫在伊拉克和伊朗用阿拉伯文字母,在土耳其和敘利亞用拉丁字母。人口組成:由土耳其東南部(1200萬人)、伊朗西部(500萬人)、伊拉克北部(320萬人)、敘利亞東北部(150萬人)及高加索部分地區構成的一個狹長弧形地帶。然而,他們又是世界上惟一一個人口眾多,卻始終沒有獲得過自決權的民族。庫爾德問題——實際上正是這樣一個“無國家民族”的民族主義問題——西亞庫德人要求自治。其以複雜性、尖銳性和國際性特點長期以來一直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衝突的第二大熱點問題。鑒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庫爾德斯坦國只是夢。

基本信息

歷史

瑣羅亞斯德瑣羅亞斯德

前553年,波斯人與米底人的混血兒居魯士率波斯人反抗米底人,

並用了3年時間攻克了米底都城,建立了波斯帝國。庫德人隨之與波斯人融為一體。 波斯帝國國教瑣羅亞斯德教的創立人——瑣羅亞斯德就是出身於米底國的庫爾德地區的一個貴族。

前331年,古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在庫德人居地——高嘎美拉平原(今埃爾比勒)戰勝大流士三世而致使波斯帝國滅亡。

之後,該地區被希臘塞琉古帝國統治直到前2世紀中葉被安息帝國的米特里達梯一世攻占,其間其名字也變為了敘利亞。後來,該地區成了羅馬帝國的亞述行省,但之後不久被波斯薩珊王朝奪回,建立了亞述斯坦總督轄區。在薩珊王朝統治下,該區成為東方亞述教會的中心,庫德人在這一帶過著遊牧生活。

兩大帝國

從16世紀初起,庫爾德斯坦地區為波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所統治。

1609年,波斯薩法維王朝阿巴斯一世與庫德人之間爆發了一場血腥的戰爭。

起因是伊朗西北烏魯米耶湖附近一座城堡,當地庫德人酋長重建這座城堡被薩法維王朝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姿態,其他一些庫德人首領(包括馬哈巴德的酋長)也開始從波斯獨立出去。於是,波斯人派兵對這座城堡進行了長久和血腥的圍困戰後城堡失陷。阿巴斯一世下令血洗整個省份並將許多庫爾德部落遷往呼羅珊。

至17世紀中葉,庫爾德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一個行省,處於半自治和半獨立狀態。庫德人逐漸遭到同化,或阿拉伯化,或土耳其化,並接受了伊斯蘭教。

1847年,奧斯曼帝國消滅了最後一個庫爾德埃米爾國——博赫坦。學者們認為,正是從這時起,這些不屈服的山民為了自由和解放,多次揭竿而起,但每次暴動的結果均是遭到大規模屠殺和掠奪。

奧斯曼帝國的遺產

在西歐國家通過航海發現美洲和到達東方前,庫爾德斯坦地區屬於東西方文明往來的要道。

1639年,奧斯曼帝國與波斯薩法維王朝簽訂《席林堡(Qasr-e-Shirin)和約》,對庫爾德斯坦進行瓜分:大部分庫爾德斯坦地區歸屬奧斯曼,一小部分歸屬薩法維王朝。他們與庫爾德遊牧部落酋長和宗教上層人士達成了一項不成文的契約,16個庫爾德公國和50個封地有相對獨立的地位,而對庫爾德居民則實行同化政策。

現代

海珊·伊本·阿里海珊·伊本·阿里

現代意義上的庫爾德民族主義是19世紀西歐民族主義影響的產物,

也如同奧斯曼帝國境內從巴爾幹半島到阿拉伯半島遍布的各種民族問題一樣深受英國、法國和沙俄插手奧斯曼帝國事務的影響。

一戰期間,夢想成為阿拉伯之王的海珊·伊本·阿里在1915年向英國提出了阿拉伯國家的版圖作為參戰條件,並沒有包括庫爾德斯坦地區。

1920年,巴黎和會就如何處置戰敗國奧斯曼帝國達成了《色佛爾條約》,規定建立自治的庫爾德斯坦,奧斯曼蘇丹接受了這一條約。不過,現代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改變了這一歷史進程。

趁奧斯曼帝國瓦解,1919年,在英國和法國默許下,希臘企圖武力奪取希臘人散居的土耳其沿海地區。土耳其人的民族主義情緒被激發了。時年38歲的軍官凱末爾率殘存的帝國軍隊,打敗希臘人,趕走了英法占領軍,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站在土耳其立場上否定了《色佛爾條約》,1923年,與協約國簽訂了《洛桑條約》,再沒提及庫爾德自治或獨立問題。至此,奧斯曼帝國的庫爾德斯坦被一分為三,再加上波斯境內的庫德人,庫德人分布主要在中東4個國家的格局延續至今。

20世紀70年代庫德人領袖穆斯托伐·巴爾札尼在兵敗流亡前,曾對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霍格蘭感慨地說:“我們的命運就是被出賣。”

無國家民族

血緣上庫爾德和波斯是親戚,信仰上則和大多數阿拉伯人同屬遜尼派,不同的阿拉伯王朝的共同點都是強臣將軍大多是庫德人。後奧斯曼時期,在中東的覺醒運動中,阿拉伯人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而庫德人則被分割於四個國家之中,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庫德人的分裂

土耳其立國後,強調民族單一性的“凱末爾主義”在法律上不承認庫德人的民族屬性和民族地位。《憲法》明確否認庫德人擁有獨立合法的民族地位,將其稱為山地土耳其人。

20世紀60年代起,土耳其政府推行更名措施,將一直使用的庫德人地名和人名都強制用土耳其語代替,新生兒則一律用土耳其語取名。

土政府的同化政策引發了庫德人的強烈反抗,隨後爆發了賽義德起義。土耳其政府對這些活動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措施。

1937年和1938年,土政府軍轟炸並進攻了庫德人居住的德西姆省,隨後實施了屠殺行為。根據官方數字,當時13806人遭到殺害,該省在屠殺事件後改名為通傑利省(土耳其文:Tunceli,意為“青銅之地”,1936年前被稱為Dersim,扎扎其語“銀色的門”的意思)。

1978年,阿卜杜拉·奧賈蘭成立庫爾德工人黨,並從1984年起開展武裝游擊鬥爭。10多年來,游擊隊和政府軍之間的戰鬥已造成3萬多人死亡,上百萬人背井離鄉。土政府把阿卜杜拉·奧賈蘭稱為頭號恐怖分子,1999年在非洲被土特工拘捕並押送回國坐牢。

1999年以來,土耳其在庫德人問題上的諸多改革證明,歐盟已經成為推動庫德人問題解決的關鍵力量。2011年,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對30年代政府軍屠殺上萬庫德人表示道歉,這是土耳其歷史上首位政府總理對這一事件道歉。

1980年,兩伊戰爭開始,為給伊拉克製造麻煩,伊朗重新支持伊拉克庫德人,在薩達姆後方進行搗亂。對此,薩達姆對庫德人採取了高壓政策。1988年,伊朗攻入了伊拉克境內庫德人居住區,得到庫德人大力支持,薩達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發起安法爾軍事行動,下令對庫爾德地區使用了化學武器。

分布位置

庫爾德庫爾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庫爾德斯坦被劃分到土耳其、伊拉克、伊朗、敘利亞

、黎巴嫩、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其中伊拉克境內的庫德人占伊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是伊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伊拉克境內的庫德人一直在謀求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

伊拉克

庫爾德庫爾德

伊拉克的庫德人約占總人口的20%左右,有約500萬人。從伊拉克20年代成立以來,庫德人就在為自治而鬥爭著。庫德人大多聚居在伊北部地區包括杜胡克、蘇萊曼尼亞和埃爾比勒省以及基爾庫克、摩蘇爾和迪亞拉省地區,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這裡地勢險要,石油產量占伊全國一半以上,而且農、牧產品豐富,有“穀倉”之稱。庫德人主要以農牧業為生,隨著石油工業的興起,已有部分庫德人成為石油工人。庫德人有著強烈的民族獨立願望。庫德人同伊政府進行過多次談判。1970年3月,伊政府與庫爾德民主黨簽訂和平協定,規定四年內給予自治,但庫德人認為伊政府在4年中只給了他們有限的自治。1975年3月,庫德人和伊政府曾達成協定,建立了包括蘇萊曼尼亞等三個自治省在內的伊拉克北部自治區。

兩伊戰爭時,庫德人與伊朗聯合在了一起。因此在戰爭末期的1988年3月,伊拉克軍隊用化學武器報復攻擊了庫德人居住的城鎮哈拉卜賈。在兩伊之間達成停戰協定之後,海珊政權對庫德人實施了殘害和強制搬遷等,鎮壓庫德人的自治運動。

在1991年海灣戰爭停戰後,美國、英國呼籲伊拉克國民推翻海珊政權,於是與南部的什葉派相呼應站了出來,開始了伊拉克內戰。不過,因為美、英未有何動作,結果是被伊拉克軍隊鎮壓了下去,海珊政權未被推翻,害怕報復的庫德人成千上萬的開始去土耳其和伊朗等國家避難。為了敦促這樣的難民回國,國際安保理事會決定保護庫德人。多國部隊把伊拉克北部的北緯36度以北地區作為了伊拉克飛機的禁飛區,美英的空軍從土耳其基地起飛監視此地區的飛行。

伊朗

伊朗總人口的約10%,也就是約700萬人是庫德人。庫德人為了謀求獨立與自治,成立了庫爾德民主黨(KDP)。在伊朗,大部分的國民都是什葉派,庫德人大多是遜尼派。庫德人一直在謀求自治。

土耳其

土耳其總人口的1/4是庫德人,約有1500萬人。土耳其共和國自1923年成立以來,政府都表示說土耳其沒有庫德人,有的只是”忘記了母語的、生活在山裡的土耳其人“。曾發生過幾次武力鎮壓庫爾德抵抗運動的事件。土耳其的”庫爾德問題“還有一個舞台就是在歐洲,大多在德國工作的土耳其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庫德人,據推測約有50萬人。他們在歐洲各地建立組織,1999年,庫爾德斯坦勞動黨(PKK)的領導者奧賈蘭被捕後,進入了停戰狀態。

近年來,土耳其為了加入歐盟,也採取了允許使用庫爾德語等退讓的姿態。不過,庫德人製造的爆炸事件,還有很多庫德人受到了伊斯蘭激進派的影響。

武裝組織

軍事組織

庫爾德武裝分子庫爾德武裝分子

伊北部庫爾德地區主要有庫爾德民主黨和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兩大軍事武裝組織,它們為控制該地區爭鬥了20多年。

1980年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伊境內的庫德人曾趁機舉事試圖脫離伊拉克,但相繼遭到伊政府軍的嚴厲彈壓。1991年5月,美、英等國以保護庫德人為由,在伊領土北緯36度以北劃出了一個面積為4.4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安全區”,禁止伊飛機或軍隊進入。伊政府因此失去了對北部庫德人地區的控制。

成立政府

美、英、法在伊北部建立“安全區”後,“庫民黨”和“庫愛盟”兩派曾達成分享權力的協定,伊北部局勢一度出現緩和。但自1994年以來,兩派因權力分配不均多次發生武裝衝突。1992年5月,“庫民黨”和“庫愛盟”舉行歷史上首次選舉,6月成立議會,7月組成政府,但未得到伊中央政府的承認。2001年1 月,雙方進一步達成有關相互減少對峙兵力、提供交通便利等協定,簽訂了關於加強安全合作的聯合公報。同年11月,薩達姆也曾表示願同庫德人以對話方式解決問題。“倒薩”運動以來,美國一直寄希望於利用庫德人幫助推翻薩達姆政權。

影視作品

土耳其電影《 伊拉克惡狼谷》反映的就是以一個伊拉克庫爾德村莊為中心發生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