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化定律

庫化定律(即電荷斥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與兩者所帶電量的乘積成正比)是電磁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1785年由法國科學家庫化創立的,但是在他之前許多科學家就開始探討這方面的問題了。

產生背景

萊頓瓶、伏打電堆的發明,使人們看到電作用的各種效應越來越多,有力學化學、生理等各方面的。為了表征電的作用,科學家們逐漸從紛繁的電現象中把“電務”的概念抽象出來,用以說明帶電體產生種種效應的能力,庫化定律(即電荷斥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與兩者所帶電量的乘積成正比)是電磁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1785年由法國科學家庫化創立的,但是在他之前許多科學家就開始探討這方面的問題了。

發展歷史

電力現象

最早注意電力現象的是德國科學院院士埃皮諾斯。他在1750年前後發現帶電體之間的距離縮短時,兩者之間的吸引力或排斥力會明顯增加;而且當一個導體移近一個帶電體但不接觸時,導體的遠端獲得了與帶電體相同的電荷,近端卻獲得與帶電體相反的電荷,這就是我們知道的靜電感應現象。對這兩種現象埃皮諾斯都再未進行深入研究。

學術猜測

1767年,英國人普利斯特列最早猜測到“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他的猜測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利用了現象之間的相似性。因為我們知道牛頓在推出萬有引力定律時曾證明過兩個物體之間有引力,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和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但是,相似性畢竟不是證明,僅僅根據現象之間的類比而得出的結果常常是不可靠的,它必須受實踐檢驗。

學術實驗

1769年英國人羅賓遜第一次根據這種猜測作了定量實驗。他的實驗裝置,兩個帶電小球之間產生斥力,這斥力被支起的轉臂受到的重力所平衡,調整支架的角度,即可測出不同距離的斥力,他確定了同種電荷的斥力反比於電荷間距離的2.06次方,異種電荷距離的方次略小於2。由此羅賓遜推測出正確受力應與距離的2次方成反比。後來,英國科學家卡文放用實驗得出了更出色的結果。但關於靜電務的反平方律科學界公認是庫化用精湛的實驗最後確立的,故稱庫侖定律。

最後確立

但是關於靜電務的反平方律科學界公認是庫化在1785年用精湛的實驗最後確立的,故稱庫侖定律,庫侖定律是電磁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庫化定律(即電荷斥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與兩者所帶電量的乘積成正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