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
全鄉經濟發展迅速,各項社會事業日新月異,尤其是支柱產業開發特色明顯,成果喜人。已建成無公害果園6800畝;黃花5200畝;畜牧產業正在興起,黃牛、奶牛及卜爾山羊養殖初具規模;非公企業蓬勃發展;水城鎮建設日臻完善;郵電通訊實現程控化;合拓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市場繁榮,流通活躍;社會治安良好。發展思路及目標
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突破口,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蘋果、黃花、草畜、烤菸等支柱產業,著力抓好計畫生育、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努力實現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目標;做到工作創一流、名次爭上游;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抓點帶面,整體推動,促進全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到2006年,全鄉國民經濟總產值達到2100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840萬元,糧食總產值完成5100噸,財政收入完成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3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實現全鄉經濟持續增長,基礎設施條件有效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名勝古蹟
秦直古道秦直古道就從店子鄉子午嶺經過。
中國古代的“高速公路”---雄奇險峻的子午嶺土脈之上,遺存著堪稱人類建築奇蹟的秦直古道。秦直古道是始皇35一37年(B.C212年——B.C210年)修建的鹹陽雲陽至秦九原郡(現內蒙古包頭市)的一條交通大道。據專家考證,秦直道全長1800里(約合今1400餘里),寬5米,“可並行二三輛車”。據丈量,秦直道在合水縣境內共有200多里。婉延在合水澗水坡嶺和黃草腰峴之間的秦直道路基遺蹟,其寬度均為4.5米,是和長城齊名的兩大國防工程之一。合水縣境內的直道,南起與寧縣接界的五亭子,北至和華池縣毗鄰的麻子崾峴,長約80公里,路面寬約5米。工程之浩大,令人嘆服。
甘肅省康縣店子鄉
概述店子鄉位於康縣城東南16公里處。東鄰秧田鄉,南接三河壩鄉,西與武都縣縣琵琶鄉連界,北與豆壩鄉、岸門口鎮接壤。面積140平方公里。人口4735。鄉政府駐小河村。現有國小13所,醫院1所,保健站8處。
歷史沿革
以此地設過客店而得名。建國前屬紀常鎮轄地。1955年設店子鄉。1958年歸豆壩公社管轄,1961年分設店子公社。1983年由社改鄉至今。現轄店子、王家河、馬家莊、孫家莊、董家河、九元溝、謝家壩、安子河、莫家溝、張家溝、寺壩、陳家莊、吳家山、松樹壩、中壩子、蹇家溝等16個村委會,88個自然村。有通往縣城的公路1條,貫穿境內10公里。
自然與經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表起伏較大。解板河由西向東,下曲河由西北向東南穿流,並在境中交匯,形成河谷地帶。氣候高寒陰濕,日照稍短。境內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1140米。耕地面積1.33萬畝,山地占88%。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產少量小麥、黃豆、洋芋、蕎麥、洋麥等雜糧。經濟林木有板栗、生漆、核桃、花椒等。產蜂蜜,還有少量藥材。林地面積6.25萬畝,覆蓋率為30%,屬康縣林區鄉之一。其中漆林1.5萬畝,為縣內生漆主要產地。林內野生動物有老熊、金錢豹,野豬、毛猴等。當地民眾利用有利條件,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山東省冠縣店子鄉
概述店子鄉地處冠縣城北5公里,總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2萬畝,轄28個行政村,總人口3.05萬。獨特的區位優勢 濟館高速公路、濟邯鐵路橫穿東西,102省道縱貫南北,構成了交通黃金雙十字架,通訊便利,電力充足,水源良好,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等各類服務設施已成網路,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資源優勢盛產靈芝、地瓜、水果、花生、棉花等,靈芝、地瓜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是全國最大的靈芝產銷集散地,年產靈芝600多萬公斤;靈芝以其特有的醫療保健作用和獨特的觀賞價值而深受廣大消費者所青睞;建立了聊城華夏靈芝研究所,成功培育出靈芝新品種—鹿茸芝,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地瓜常年種植面積在2萬畝左右,年產量2億多斤。畜禽存欄量達到480多萬隻(頭)。
山東郯城縣店子鄉
概述店子鄉在郯城縣東南部。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4.3萬。轄48村委會,有48自然村。1971年由紅花、城關2公社地析設高峰頭公社。1984年改設店子鄉。205、310國道過境。有中國小35所。鄉人民政府駐地店子,在郯城東南10公里,沭河西岸。人口1670。明初建村。以道旁設店得名。有磚瓦、製鞋、冷凍、塑膠等廠和採石場。傳統白柳條編織工藝品供出口。205、310國道在此交會。
河南省陝縣店子鄉
村名由來
店子鄉,古為永寧縣(洛寧縣)到陝州、硤石之交通要道又處兩地之中,因而長年過往之人不斷,為解決過路客人疲於奔波飢食勞苦之故,人們開始在此設鋪開店。後又有居民到此居住,且不斷增加,在店鋪之上搭棚建房、墾荒種田、生兒育女、居住生存,故稱為“店上村”,且有碑文為據。久而人們又叫店子村,因鄉政府駐店子村而得名“店子鄉”。
地理位置店子鄉位於陝縣東南部,陝(縣)洛寧(縣)交界處,距縣城75公里,市區60公里,東與宮前鄉接壤,西與西張村鎮、甘山國家森林公園為鄰,南與洛寧縣劃山為界,北與菜元鄉相連,素有“小南川”之稱。總面積169平方公里,約占陝縣面積十分之一。轄店子、黃塘、大石澗、陳家源、白石崖、楊家河、寬坪、栗子坪、灣子九個行政村,51個村民組,1120戶,4012口人。310國道、連霍高速或隴海鐵路轉三洛公路而入,交通便利。
資源特色該鄉地處陝縣東南部,屬秦嶺山系,崤山東麓,山巒重疊,溝壑縱橫。海撥最高的大南山海撥1650米,海撥最低的大石澗河川474米,相對高差1176米,地勢西高東低,千米以上山峰94座;大小支流30餘條,在轄區注入大石澗河,另有楊家河注入澗里水庫,均屬黃河水系。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較好,春雨偏少,秋雨集中;年平均氣溫13.7℃,極端氣溫+36.7℃,-16.5℃,降水量在620毫米上下,無霜期為220天左右,日照時數約2231小時。該鄉森林資源豐富,大面積分布著二代或三代天然次生林和殘林面積近20萬畝,以花櫟木科為主,達60多個品種,森林覆蓋率為75%,植被覆蓋率為98%,木材儲蓄量達20萬立方米;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銀、銅、鈉長石、方解石等10多個品種;中草藥資源豐富,達上百個品種,主要有連翹、二花、黨參、朱苓等,諸如連翹產量正常年可達150噸以上;畜牧飼養量逐年增加,向商品化邁進,全為綠色食品,深受人們歡迎,“店子山羊肉”聲譽中原;菸葉生產穩中有升,色澤金黃,品質優良,為陝縣優質煙鄉鎮之一;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產品享譽全國,暢銷國內外;地方特產種類之多,數量可觀,“店子香仁核桃”“店子中蜂蜜”“店子土雞、土雞蛋”“店子木耳”馳名四方,深受人們歡迎;小城鎮建設布局合理,卓有成效,且突出地方風格,街道全部硬化;教學設施大大改善,在全縣率先實行轍點並校,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公路建設除楊家河村外,其餘鄉村公路全面油化、硬化,交通條件大有改變。
旅遊資源該鄉地處豫西深山區,植被原始,山水並茂,瀑潭並存,鳥語花香,風光秀麗。媳婦寨懸崖之險,黃野坪四山之竣,澗河谷山水之美、龍文化相傳之久。山水林瀑石花草潭崖等自然現象相互組合,形成了一處處各特色的美好景觀;宮寺庵廟等古文化遺址多處,淨樂宮、上古寺、古柏庵等佛教、道教遺址,歷史悠久。既有北國風光的韻味,又有南方水鄉的靈氣,是一個佳境薈萃的曠世勝地,一片不見纖塵的潔淨世界,一個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回歸自然的理想之地,故而陝縣縣委九屆二次全會,把該鄉列入陝縣四大景區之一來開發。目前已審報為省級旅遊景區,正在進入實質性開發,農家賓館項目不斷增加和完善,年均接待國內遊客在5萬人次左右,從而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山東平陰縣店子鄉
概述店子鄉位於平陰縣東南部,東接肥城,南接東平,土地肥沃,水澆條件良好,自然環境優美,適宜種植多種作物,遠離城區,無污染源,是平陰縣唯一的平原鄉鎮。
店子鄉屬沿匯平原,土質以壤質為主,其次粗砂質,石灰反應中等或微弱,土壤為潮褐土。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土壤為潮褐土,土質疏鬆,耕性及通透性良好,PH值6.8-7.6,有機質含量0.9-1.5%,有利於各種作物的生長發育。
自然資源
氣候:該鄉屬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其特徵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高氣爽溫差大,有利於作物的生長發育。光照:本區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充足,有利於作物光合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92小時,占全年可照射時數的54%,常年以五月份日照時數最多,平均269.44小時,十二月份最少為164.4小時。
溫度:年平均氣溫13.6℃,7月份最高平均27.4℃,1月份最低平均為-1.9℃,平均霜期161.9天,最多181天,最少127天。夜間涼爽,晝夜溫差大,有利各種作物的養分積累。
降水:降雨量偏少,且多集中在盛夏季節,年際變化大,年平均降水量658.6毫米。春季降水偏少,常年降水量僅在84毫米左右,是年降水量的12.8%,降水少,春馬鈴薯的病蟲害發生輕,相應地減少了噴藥次數,馬鈴薯的生育用水主要靠井灌。
生態環境該鄉境溝、渠、路、林、橋、涵、閘配套,蔬菜種植面積大,糧、棉、油、中藥材各種作物齊全。野生動植物資源較多,爬行類有蛇、蟾蜍、青蛙等,鳥類有貓頭鷹、喜鵲、啄木鳥、燕子、麻雀、斑鳩,近幾年又來了白鶴、天鵝、白鷺等。樹種有楊、柳、槐、榆、桐、臭椿、香椿等野生植物。雜草有:狗尾草、莎草、香附草、茅草、蘆草、葦子、茅草、馬塘等。野菜有:苦菜、刺耳菜、薺菜、馬齒莧、灰菜、米蒿、播娘蒿等。
農作物病蟲害天敵資源20多種,其中:捕食及寄生蚜蟲的有:七星瓢蟲、草蛉、蚜繭蜂等,捕食及寄生鱗翅目幼蟲的10餘種:步行甲、赤眠蜂、殺蟲螟、桿菌為主;捕食多種害蟲的有:燕子、蜻蜓、青蛙、蟾蜍、蛇等。該鄉生態環境條件優越,周圍無工業區,無污染源,對化肥、農藥嚴格控制用量、品種及施用時間,積極推廣施用有機肥料,無污染源。按國家標準可用農藥控制用量及使用次數。對化學肥料進行平衡配方施肥,積極推廣套用生物肥,增施腐熟有機肥,大力推廣生物和物理防治病害技術,適宜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