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中學

平陽中學

平陽中學(原平陽一中)創辦於1938年,做落於浙江省溫州市,系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基本信息

平陽中學平陽中學

平陽中學(原平陽一中)創辦於1938年,系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概況

平陽中學平陽中學

從初創時期只有4個班級的初級中學,發展成為有52個班級,2600名學生辦學規模的享譽浙南的省一級重點中學,其間貫穿著幾代平中人不懈的追求與奮鬥。七十年來,我校積澱了紮實深厚的文化底蘊,培育了各行各業的志士才俊,譜寫了教育教學的光輝詩篇。

平陽中學師資優良,學校現有專職教師二百多名,含特級教師1人,享受教授級待遇中學高級教師1人,在職高級教師55人,榮獲全國、省市縣級勞動模範、名教師、優秀教師、教壇新秀、拔尖人才榮譽稱號100多人次。歷屆聯考和競賽成績斐然。2005年聯考重點上線率居溫州市第三名,三次榮獲浙江省化學競賽團體優勝獎。

但隨著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教育現代化進程進一步的加快,作為平陽縣視窗學校平陽中學正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平陽一中原占地面積僅72畝(其中山地30畝),辦學規模只有24個班,按學校現有的辦學條件已不能滿足現在平陽縣教育的需要,距躋身全國1000所重點中學的要求就更遠,。為了辦好重點中學,使更多的平陽兒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2000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平陽一中實行異地新建,征地217畝,投資1.38億。

1996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得的主要榮譽有:省文明單位、省文明學校、省圖書館工作先進集體、省實驗室工作先進集體、市先進黨支部、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被授於浙江省先進基層黨支部,2001年、2005年兩次被授於全國體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為了激勵全體學生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學校先後設立了梅旭華獎學金、蘇步青數學獎、吳景榮獎學金與章立成獎學金。

介紹

平陽中學平陽中學

新校園占地面積217畝,建築面積78000平方米,總投資1.38億元。東迎旭日,西看斜陽,一沙三區,是一所規劃合理,設施齊全,又攜帶著平中悠久文化底蘊的現代化園林式校園(現高一段在新校,共有14個班級800名學生)。

步入校園,放眼望去,滿目蒼翠,四季綠樹三季花,藉山枕流,雲光水影共緋徊,又有遠山如帶,綿延不絕。夕陽西下,一抹餘暉撒落在樓宇間,熠熠生輝。教學樓軒敝而素雅,窗明而幾淨;教學設施現代而齊全,彩星背投、實物投影儀、抗反光弧型黑板不一而足。學生公寓溫馨而舒適,組合式家具、獨立衛生間、電熱水器,應有盡有。

登樓望遠,老校園綽約可見,當她逐漸成為人們緬懷過去時光的地方的時候;新平中正以新的英姿,秉承傳統,追求卓越,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學校沿革

平陽中學平陽中學

1938—1947 平陽縣立初級中學

1947—1954 平陽縣立中學

1955—1970 平陽縣第一中學

1970—1972 平陽縣化工廠“五七”中學

1972—1973 平陽縣氮肥廠“五七”中學

1973—1977 平陽縣中學

1978—2005 平陽縣第一中學

2005— 平陽中學

校訓

尊師 重道 敬業 樂群

校歌

下載http://www.pyyz.com/uploadfile/20064492316775.wma

《平陽中學校歌》產生於平中初創時期。1988年《建校五十周年紀念冊》末頁,與1998年《校友回憶錄》扉頁,都曾錄入校歌。但是兩者之間存在差異。除了音調節拍、歌詞稍有變動,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詞曲作者。
音調節拍:88年版為1=F2/4,行進地;98年版為1=G4/4拍,無標明歌唱情緒。我不通音律,對此無法細究。
歌詞:88年版“鬱郁蓬蓬”、“精幹”兩處,98年訂正為“棫樸芃芃”、“楨幹”。
作者:88年版為周彧甫詞、吳大浪曲,而98年版為陳八孚詞、劉百展曲。
鳳山之麓,弦溪之東。抗戰時期,誕生我平中。艱難締造,告厥成功。巍巍學舍,依傍黌宮。萃多士於一堂,非惟科學之是攻。三育並重,中西匯通。行將人文蔚起,棫樸芃芃。為國家之楨幹,為社會之先鋒。
《紀念冊》中,將‘棫樸芃芃’誤為‘鬱郁蓬蓬’。‘楨幹’誤為‘精幹’。
棫樸芃芃,語出《詩·大雅》的《棫樸》篇的首句:‘芃芃棫樸’,因押韻,改為上句。棫,朴都是喬木,都是優木材。芃,是草木茂盛的樣子。芃芃棫樸本來是人才眾多之意,在這裡引申為:平中培育了許許多多有用的人才。再聯繫‘人文蔚起’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是‘鬱郁蓬蓬’,則沒有什麼意思。
楨幹,亦作貞乾。築牆所用的木柱,豎在兩端的叫‘楨’,豎在兩旁的叫‘乾’。引申為支柱。《論衡》一書的《語增》篇中:‘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楨幹也。’魯迅《墳》的《文化偏至論》中有:‘惟有剛毅不撓,雖遇外物而弗為移,始足作社會楨幹。’歌詞這句說:平中培育出的人才,是國家的棟樑。而‘精幹’一句就難以解釋了。”
新平中教學樓有“鳳山樓”、“弦溪樓”、“楨幹樓”、“蔚起樓”、“先鋒樓”,命名皆來自校歌,年代久遠的校歌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校友

平陽一中建校70年來,畢業生近16000人,校友遍及海內外。校友中正高級職稱的有數百人,如著名書法家謝雲、華東交通大學校長陳立,海軍上海基地司令劉際潘少將,西南第十三集團軍第一政委肖懷樞少將,旅荷華僑總會會長梅旭華爵士,獲五個部級、二個省級科研成果獎的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殷為宏,國家科技發明獎、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獲得者項一非,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昭同,國家"863"計畫、重點課題負責人郵電通信女專家林善希,海軍政治部一級作家黃傳會,等等

平陽中學劉際潘
劉際潘,1956年由平陽縣中學應徵入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1959年考入海軍第四學校暨海軍潛艇學院學習,取得大學文憑,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畢業後曾先後擔任潛水艇航海長、副艇長、艇長、潛艇部隊參謀長。1980年被選送海軍學院深造,1982年畢業後,任潛艇支隊支隊長。1985年以後,擔任海軍舟山基地副司令員,海軍上海基地副司令員、司令員職務。1988年8月,被中央軍委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93年1月,調任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1996年8月退休,定居上海。

劉際潘將軍十分注重學習和調查研究,廣博知識和超前意識得益於其精於思考的習慣。他關心部下,舉止儒雅,在軍隊和地方幹部民眾中素有“儒將”之稱。其有關調研論文,分別發表在《國防交通研究》和《軍事統籌學》等雜誌上。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統籌學會上海分會副會長、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民防協會顧問、上海溫州商會名譽會長。

平陽中學鍾少異

鍾少異,1975-1979年就讀於平陽中學,1979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83年大學畢業後入伍,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第四研究室副主任,大校,職稱: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軍事史和歷代戰略研究,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兵器圖集》、《中國古代火藥火器史研究》、《龍泉霜雪:古劍的歷史和傳說》、《金戈鐵戟——中國古兵器的歷史與傳統》、《五千年的征戰:插圖本中國軍事史》、《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史》、《安邦大略——中國歷代國家安全戰略論析》、、《孫子兵法軍官讀本》、《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略——第七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孫子的戰爭智慧》等。還主持翻譯了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的《軍事技術》分卷。

鍾錫華,60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系北京大學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任黨支部書記、光學專家組組長。出版了多部著作,累計達160多萬字。其中著述《光學》,1988年獲全國首屆國家級教材優秀獎;專著《光波衍射與變換光學》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為優秀書目;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撰寫條目達兩萬字之多;2000年12月出版了新作《大學物理通用教程·力學》,約30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鍾錫華教授同時為這套通用教程主編,目前這套教程已用於北京大學理科各院系普通物理課程的教學,得到了師生很高的評價。鍾錫華教授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0多篇,科學研究論文10篇,開創了國內“分維光學研究”、“定量相襯法研究”方向。其中,《基礎光學的格調與風采》、《相因子判斷法的論述與套用》分別在澳大利亞和西班牙舉行的國際會議上報告。為全國高校基礎物理課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平陽中學周超凡
周超凡,1957年考入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系。1963年畢業分配到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從事中藥方劑研究,致力於把傳統的中藥方劑理論與現代生藥、藥理、藥化、製劑等多學科知識結合起來,作到知古通今,融匯貫通。1985年秋,奉命調到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籌建中醫治則治法研究室並任主任,從事中醫治則治法的學科建設和古今中醫治則治法的文獻、理論、臨床與實驗研究。其間共培養研究生、進修生20名,發起並主持召開了第一至第四屆全國中醫治則治法研討會,主編>,參加了>(此書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等20部書的編寫;發表了>等近百篇學術論文。臨床上擅長治療血管性頭痛、糖尿病、老年性痴呆、支氣管炎。為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七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審評審員,國家科委秘密技術審查專家組專家,>編委,中國中醫藥學術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洪振傑,1980年-1982年在平陽中學求學,在校期間曾任校學生會主席,1982年考入浙江
大學數學系。1989年獲浙江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89年開始在溫州大學(原溫州師院)工作;
2005年獲上海大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理學博士學位;2005年-2007年期間在中科院上海天文
台做博士後研究。目前為溫州大學數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溫州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研究所所長,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吳一亨,高級工程師。60年平陽中學高中畢業,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專業。分配洪都機械廠設計所,從事殲擊機、強擊機設計。文革期間受極左路線影響,由軍工廠下放地方廠當工人,後任技術科科長、主管設計CY-19型磁座自動鑽,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鑑定,獲市級科技大會獎。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專業歸隊,在昌河飛機製造廠設計所工作,在“直八工程”設計中獲設計二等功,直八型直升機通過國家級鑑定服役部隊。氣體壓差式作動筒設計獲航空科技三等獎。

伍榮生,大氣科學家。195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在大氣動力理論方面作出了系統而有一定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特別對邊界層動力學與鋒生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氣波動動力學中,弄清了大地形對波動移動與不穩定的作用,從理論上解釋了氣象觀測中的某些實際現象。在非線性波動共振的研究中,最早提出共振周期與大氣中的中期天氣過程有相應關係。在邊界層動力學研究中,建立了四力平衡條件下的邊界層動力學模型,提出了Ekman動量近似概念,並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地形、摩擦與鋒生等的相互關係,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進一步發展了地轉適應與鋒生理論,該研究結果已被實際工作和數值模擬試驗所證實。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