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皎平渡鎮,地處皎平渡鎮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鄉道路為
土路,距縣125公里。東鄰半角,南鄰湯郎,西鄰湯郎,北鄰盧家坪。轄平定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03戶,有鄉村人口1313人,其中農業人口1313人,勞動力7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98人。全村國土面積24.34平方公里,海拔228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231.5畝,人均耕地0.95畝,林地 1500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6.2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31.5畝(其中:地 1231.5畝),人均耕地0.95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5000畝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全村有 135戶通自來水,有183戶飲用井水,有303戶還存在
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0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5.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8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5戶(分別占總數的 27%和27%)。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16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5畝,有效灌溉率為18.2%。
到2009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7戶;建有小水窖565口。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6.21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0.466萬元,畜牧業收入129.58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00頭,肉牛262頭,肉羊810頭);工資性收入 2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8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26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烤菸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魔芋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03戶,共鄉村人口1313人,其中男性700人,女性613人。其中農業人口1313人,勞動力75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369人,漢族94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30人,參合率89%;享受低保11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226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220人,距離鎮中學1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3人,其中小學生220人,中學生33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2人,少數民族黨員10人,其中男黨員30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7人。
人文地理
當地的風土人情、少數民族服裝展示。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鄉村道路未完善,村組公路未暢通;小水窖和烤菸面積供不應求;森林覆蓋面較少,生態不平衡。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完善修建公路,穩定並加大烤菸面積,新增魔芋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