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倭村

平倭村

平倭村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金塘島西北端,隸屬定海區瀝港鎮,總面積1.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圖)平倭村平倭村一景
平倭村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金塘島西北端,屬定海區瀝港鎮。原有橫街、中街、王家廊、大塘墩4個自然村,現均連成一片。村委會駐平倭路。境內駐有鎮人民政府及其所屬衛生院、500噸級客輪碼頭、集貿市場、文化中心樓、幼稚園、信用社,定海區屬邊防派出所、人民法庭及工商、財稅、金融、保險、郵電、汽車站、電力公司等。有固定客輪通定海、寧波、岱山;貨船直達上海大連廣州等沿海各港。

基本簡介

西臨里小岙,東靠觀前村,南向大海,與大鵬村隔海相望,北連瀝港村、外小岙。總面積1.5平方公里。東距定海城區21海里,西南至寧波北侖港8海里。耕地 235畝,山林800餘畝。1992年,全村有953戶、2739人,其中農業人口204戶、523人;漁業298戶,1047人;非農業人口451戶、 1169人。工農業總產值1345萬元(不含鎮辦漁業聯合社產值),其中工業產值1271.49萬元,占94.53%,創稅利256.94萬元。工商從業人員518人。全村年人均收入2515元。

村莊歷史

唐代屬定海縣(今鎮海)金塘鄉。宋元豐元年(1078)隨金塘鄉劃歸昌國縣(今定海)。明洪武初年,港口貿易頗盛。洪武十九年(1386)徙民廢棄。嘉靖年間,徽州人汪直(一名王直)引倭寇作亂,據為巢穴。嘉靖三十二年(1553)閏三月,參將俞大猷、湯克寬率軍攻瀝港,汪直敗逃日本。三十五年,參將盧鏜在金塘洋面計擒倭寇辛五郎。天啟五年(1625),定海(今鎮海)知縣何愈立平倭港碑於今平倭村內。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展復時屬金塘鄉。光緒二十一年(1841)隸金塘鄉金三莊。宣統二年(1910)隸金三鄉。民國時期,鄉名曾改瀝港、瀝穆,村境隨屬之。1949年後,廢保甲建村時,因境內有平倭港碑,故名平倭村。
平倭港碑,日本侵略軍侵占時,村民用柴草罩石碑保護下來,1979年舟山地區行署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民中主要姓氏有王、胡、洪、張、朱、周、謝。王、張、謝3姓於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自鎮海遷入;洪姓於康熙年間自福建遷入;朱姓淵於安徽鳳陽,相傳為明魯王朱以海遺族,清乾隆時遷入。

工業發展

(圖)平倭村平倭村
1972年首先創辦村集體小五金廠,當年獲利1.5萬元。1992年擴建為精製機械廠,當年產值108萬元,利潤13.2萬元,固定資產25萬元。1985年興辦精藝木器廠,1991年引進外資4萬美元改建為金塘島上首家中美合資浙江康藝家俱有限公司(村占60%股份),1992年擁有固定資產124萬元,流動資金236萬元;從業人員120人,年產值274萬元,利潤18.5萬元。生產的家俱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款式新穎,深受用戶歡迎,銷往黑龍江新疆、廣東等省(自治區),並遠銷日本美國英國比利時象牙海岸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還先後開辦平倭招待所、飲食店、平倭商場、綜合經營部等6家村辦企業。至1992年有從業人員245人,產值450萬元,利潤33萬元,固定資產380萬元。
私營和家庭企業蓬勃發展,1992年有機械、制板、打鐵、運輸(4台拖拉機、2艘850噸運輸船)、修理、商業等私營和家庭企業40家,從業人員273人,年產值886萬元,利潤194.7萬元。居民何世均1988年創辦的私營定海制塑螺桿廠。1992年改為舟山金海螺桿有限公司,從業人員31人;當年年產值301萬元,利潤66萬元,固定資產201萬元。還有60餘人常年或季節性在外地做工、開店、擺攤。村內已無閒散勞力。
村辦和私營經濟的發展,使平倭村完全擺脫貧困,成為定海區的富裕村之一。村黨支部在集中主要精力抓村經濟建設的同時,致力抓思想工作和各個方面的基礎工作建設。經全體黨員討論制定的黨員三會一課制度(每月開1次小組會和支委會,每半年召開1~2次黨員大會並上黨課)變成黨員活動日制度,即每月20日全體黨員到黨員活動室,視情況開小組會、支部委員會、上黨課,集體學習黨的有關檔案,討論村里生產和其他重要事項,多年來已形成制度,堅持不懈。同時建立黨員聯繫戶制度,39名黨員每人聯繫7~10戶,婦代會代表各聯繫5戶,定期匯報聽取村民意見,接受監督,改進工作,贏得民眾信任,增強了黨支部的戰鬥力、凝聚力。

農業發展

1983年,農業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黨支部和村領導頂住了拆散分配風,保住了價值16萬元的集體財產,用於辦企業。從90年代初起,村委會對農業採取扶持、鼓勵措施,每年從企業利潤中抽出1.5萬元,支付全村農田的機(牛)耕、排灌費用及負責良種的引種、推廣費用;凡種田3畝以上者,村辦企業每畝補貼20元,種足六畝者,由鎮辦企業每畝再加補20元。1992年主要種植水稻油菜類,產值73.51萬元。對41~57周歲的男性務農人員,由村里一次性支付3.8萬元人身保險費;60周歲以上者每月發給生活補貼25元(1993年計畫增至30~50元);因病和其他原因生活確實困難者,另酌情給予補助;死亡者支付喪葬費300元。

村莊狀況

1988年,青壯年經民校、夜校學習已基本無文盲。1990年,村撥給學校1.16萬元,改善教學條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資助鎮辦幼稚園3.1萬元,全村幼兒入園率95%。村內鎮府路、客運路、平倭路、橫街路等21條大小街道和巷弄,全鋪設水泥路面,各戶均訂有鋁製街道編號門牌。全村建有可用自來水沖洗、釉磚面壁的公共廁所5個。90%以上村民蓋有兩層樓房,外形美觀,室內裝潢考究,有新式家俱、沙發、自來水、閉路電視、煤氣灶,家家有電視機(多為18寸或20寸彩電,有的家庭彩電、黑白各1台),普遍使用電風扇,20%農戶有電冰櫃。1987年以來,計畫生育各項指標合格,無一計畫外生育。
社會治安明顯改善,掛牌的雙文明戶7戶,五好家庭165戶,遵紀守法戶756戶,連續3年被鎮、區評為文明單位和三戶村(文明戶、五好家庭戶、遵紀守法戶)。1992年成為無刑事糾紛、無爆炸、無火警、無犯罪、無民事糾紛轉刑事案件的五無村,被定海區人民政府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黨支部書記許才龍、村經濟聯合社社長周惠忠以身作則,不計較個人得失,團結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深受民眾信任。許才龍1990年以來連續3年被中共定海區委評為優秀黨員,周惠忠被評為區先進工作者。1991、1992年,村黨支部連續被中共定海區委評為先進黨支部;1992年又被中共舟山市委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黨支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