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德寺簡介
修建歷史
席德寺始建於公元9世紀,位於拉薩舊城的中心大昭寺的西北,小昭寺西南,由吐蕃贊普(即藏王)墀德祖贊熱巴中(即赤熱巴金,生卒802年——841年,在位815年——836年)建立,曾是圍繞大昭寺的六座拉康(經堂)之一,當時的名字叫“嘎瓦”。規模極小,只有4名扎巴(即低等僧人)。9世紀朗達瑪滅佛時期遭到破壞,元朝時期得到修繕和發展,從拉康逐漸發展成扎倉。席德寺14世紀起作為熱振寺的屬寺[3]和熱振活佛的住錫地。清代鹹豐帝期間,席德寺又得到過一次擴建。一直到1959年,席德寺尚有僧人300-400人。
教派
席德寺從始建至第二世熱振活佛時期屬於寧瑪派寺院,第三世熱振活佛時期起改為格魯派。熱振活佛為拉薩著名的四大林之一,四大林包括駐紮的丹吉林第穆活佛、駐紮席德林的熱振活佛、駐紮策墨林寺的策墨林活佛和功德林寺的濟隆活佛。
原始布局
席德寺大殿西側有一個附屬建築,北半部分是後來建的廁所,南半部分是廚房。廚房的樓上靠近東邊是一個用矮牆圍起來的露天部分,面積共4柱,用來儲藏木柴及牛糞等燃料。院子的西北部原有一口石頭淡水井,為整個寺院提供飲用水,但今天大院的居民都是從位於院子中間的自來水龍頭取水,使用院子西邊的專供大院居民使用的公用廁所。
席德寺北方有一個今天已經不存在的獨立區域,其主體建築的東面、西面和南面都有入口,從1937年起作為攝政王(熱振活佛)及在其下屬擔任要職的僧人的卓康(工作生活區)。這裡曾有至少兩名廚師.整個生活工作區面積有16柱。熱振活佛自己的房間在主殿北翼、拉康(經堂)的後面,原來有5層,活佛自己占了第三、四、五層,每層面積也是16柱。建筑西邊的盡頭還有一個廁所。
南邊主殿的地下是儲存室,樓上是會見和款待客人的地方。在羅布林卡的主殿,也可以看到相似的布局。席德寺的主經堂叫吉吉拉康(Ji-ji-Lakhang), 和側邊的拉康一樣都是4柱,曾供奉3座神像,現已無從知曉細節。西側殿供奉強巴佛(未來佛),東側殿供奉 Ji-Abissem buddha 。兩個側殿均藏有典籍,放在緊貼東牆和西牆的經書架上。樓梯在建築的東西兩端。
席德卓康建築總面積48柱,三個入口,正門在南面,西牆的南邊有一個小一點的入口,供後勤、生活雜役和廚房人員進出,西牆的北端還有一個不顯眼的小門,進去以後是一個狹窄的院子,從前是重要的僧人和侍僧的宿舍。
毀壞和現狀
席德寺被毀於1959年左右。從1965年至1984年,席德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軍營使用,並修建圍牆,在大殿北部的內牆上尚刷有當時的標語,多為“藏漢都是一樣的”、“藏漢乃一母所生之同胞手足”等內容(意譯)。院子裡的一圈住房應為1959年以後所修葺。1984年駐軍離開後逐漸有市民遷入。直到2006年7月,席德寺尚未得到修繕,被毀的大殿長期以來成為附近居住的孩子們的遊戲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