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倉寺

魯倉寺,藏語稱“魯倉講修興善洲”,又因系尼爾倉活佛所建寺院,亦稱“尼爾講修興善洲”。位於縣治茫拉西北2公里的哈買日山根,屬森多鄉。由尼爾四世羅桑卻吉尼瑪(1850一 1909)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

魯倉寺

尼爾倉本為今貴德縣常牧鄉尼爾寺活佛,一世羅桑南喀,二世阿旺丹增尼瑪,建貴德尼爾寺,三世羅桑丹貝堅贊。(1802一1849)。從第三世起,又派生出兩個尼爾倉系統,一為1851年出生於貴德日安的丹巴熱吉,仍住尼爾寺,一為魯倉寺的創建者羅桑卻吉尼瑪。羅桑卻吉尼瑪,貴南魯倉人,由拉加寺的香薩活佛認定為尼爾羅桑丹貝堅贊的轉世,並由其兄拉加寺的魯什則倉活佛帶往拉加寺學經,曾任該寺法台,39歲時建魯倉寺,不久建一座有4根通天柱的25間經堂,從拉加寺請來賢巴桑布作講經師,仿拉加寺建立各種顯密修供儀軌。五世羅桑克珠(1910一1958)仍由香薩認定,曾擴建經堂,整頓寺規,組建顯宗學院,開設兩個學經班級,寺僧從原來的80餘人發展到300人。同時講修密續四部,建有勝樂、大威德、普明、不動金剛四彩粉壇場的修供儀軌,另有發心供養、正月祈願法會、四、九月的齋戒會等。學習經 文採用郭莽扎倉教程,並喪有“資主乎”考試制度。該寺1953 年有僧208人(內活佛3人),牲畜11649頭(只),耕地6750 畝。1958年前,共有僧人370餘人(一雲327人,其中大小活佛13人(內有來自其他寺院的活佛6人),文保、僧官各1 人,管家18人,乾巴60人,完德100多人。全寺有房屋955 間,其中稱作“恰當瑪”的大經堂、“拉康賽當瑪”的大殿及 “魯什則拉康”殿各1座,為該寺主體建築,計142間。寺院經濟實力雄厚,有騾馬3l5匹,牛989頭,芋10348隻,土地 7936畝。活佛中,地位較高的有尼爾、魯什則、加毛赤乾(即貴德縣加毛寺活佛)、卻吉等四大倉,各下轄有寺僧80餘人。其中尼爾和魯什則輪流執掌寺院主要領導權。另有地乾(原同德地乾寺活佛)、日安(原住貴德卷木寺)、然固(原貴德梅隆寺活佛)、格西(塔爾寺格西,本名旦巴熱吉)、吉倉、格乾(原塔秀寺活佛)、霍爾當(原拉加寺活佛)、索瑪等。寺院受拉加寺管轄,寺主下設僧官、管家、格西(講經師)、引經師、恰里哇(僧官助理)、果尼等僧職。原上下魯倉為其主要香火部落,分布在令貴南森多鄉、塔秀鄉和茫拉鄉的塔哇、格哇等村。此外,今澤庫縣的王加鄉亦有民眾信仰。

現狀

該寺1958 年後關閉,1962年開放,有僧26人。“文革”期間拆毀,1981年重新批准開放,現重建有經堂15間,僧舍87間,有僧84人(內活佛1人,完德8人)。活佛卻吉·加央羅桑旦達爾,為第二世卻吉(前世藏宗,原石藏寺活佛),貴南塔秀人,1919年生,曾學經於魯倉寺和甘南拉卜楞寺,現任寺管會主任,是目前寺內最有影響的人物。原該寺吉倉活佛班瑪多傑,現任貴南 縣政協副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