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屍梨密

帛屍梨密

西晉永嘉(公元307年一313年)年間,吉友來到晉地,當時,正值社會動亂,吉友渡過長江,來到京城,住在建初寺。丞相王導見到吉友後,認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吉友由此而揚名。太尉庚元規、光祿周伯仁、太常謝幼輿、廷尉桓茂倫等人,都是一代名士,見了運動員友後,都非常讚賞,過往甚密。

所做貢獻

帛屍梨密一次,王導來看望吉友,吉友解帶仰臥,和王導談論神解心梧。那時尚書令卞望之與吉友也是好朋友。一會兒,卞望之也來了,吉友趕快整理好衣服,端莊而坐,和卞望之談話。事後有人問吉友,對王導和卞望之為什麼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接待,吉友說:"王公是風流儒雅之人,卞令是謹守禮法儀制的人。所以我要這樣做。"人們都很感嘆吉友的灑脫,各得其所。
桓廷尉曾打算為吉友作頌,但是過了很久也沒有作成。有人說屍梨密可謂卓朗。於是桓廷尉咨嗟嘆絕,認為這是最好的標題。大將軍王處仲當時在南夏,聽說王導、周伯仁等大名士都很器重吉友,他感到很懷疑,以為王導他們是看錯人了。待正處仲與吉友見面後,欣然不已,僅一面之交,就對吉友非常佩服。
周凱任僕射領選,來訪問吉友,感嘆道:"若是在太平盛世時,能夠得到象他這樣的賢人,真令人沒有任何遺憾。"沒過多久周凱遇害,吉友去看望周凱的遺孤,對面坐下後,吉友用梵語作讚頌三契,梵聲響徹凌雲;然後又誦咒數千言,聲音高揚,顏容不變。既而揩涕收淚,神氣自若。吉友對待哀樂廢興,就是這樣。
王導曾對吉友說:"在你們國家,象您這樣的人也只有您一個吧?”吉友笑著回答說:"假若使我象諸君一樣,那么我今天還會在這裡嗎?”他們倆人的對話,在當時傳為佳言。
吉友性情高簡,不學漢語,別人和他說話,雖是通過翻譯的傳達,但他都能神領意得。令人不得不嘆服他非同常人的悟性。吉發還擅長咒術,而R往往都能應驗。當初江東還沒有咒法,吉友翻譯了《孔雀王經》,明了各種神咒,又將咒術傳授給弟子覓歷,高昂的讚嘆歌詠之聲,傳響至今。

影響及意義

帛屍梨密吉友於晉鹹康(公元335年一342年)年間去世,終年八十餘歲。人們聽說他去世的訊息後,無不痛哭流涕。桓宣武常說,他在少年時曾見過吉友,吉友的精神比當年還要好。琅邪王珉曾事吉友為師,他為吉發作序說:“《春秋》這部書將吳、楚的國王稱為‘子’,注釋《春秋》的人認為,這是先中國而後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豈不是以三代的後嗣,行不同於中原的禮儀,認為戎、狄貪婪、無仁讓之性嗎?然而卓越的人才,時或生於彼;超群的人才,時或求得於此,因而知道,上天降下的英偉之人,並不在於他是哪個民族的。自此以來,唯漢代有金日石單(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漢武帝時歸漢,賜姓金,入仕),金日石單之賢,在於仁孝、忠誠,德信純真,但還不能稱為明達之士。而吉友大師,在各個方面都要超過金日石單很多。"
吉友生前常在石子岡行乞化食,他去世後,就安葬在這個地方。晉成帝為緬懷吉友的風範,在他的墓旁修建了佛塔。後來有個關右的僧人來京城遊歷,在吉友的墓旁建立了一座佛寺,陳郡謝琨,為讚頌吉友的事業,追念、旌表往事,仍稱此寺為“高座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