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介紹

希特勒的男孩 Napola (2004)
導 演: Dennis Gansel
主 演: Joachim Bissmeier 賈斯特斯·馮·多納伊 Justus von Dohnanyi Thomas Drechsel Julie Engelbrecht Gerald Alexander Held Sissy Höfferer Leon A. Kersten Michael Lerchenberg
上 映: 2004年07月04日 ( 捷克 )
地 區: 德國 ( 拍攝地 )
評 分: 7.5/10( 17票 )
類 型: 劇情 戰爭
劇情簡介

1942年的德國,來自柏林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17歲少年弗里德里克憑藉自己的拳擊天賦,獲得了參加納波拉
(Napola)入學考試的機會。納波拉的全稱是一個專門為納粹德國培養未來的精英人才的高級軍事學校。弗里德里克很順利地通過了測驗,拿到了納波拉的錄取證書,他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離家出走,隻身來到了納波拉,要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因為他把這看作是自己的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他必須一個人面對周遭的種種困難和危險、時時遵循納波拉嚴格的教條制度,還要承受平日辛苦訓練所帶來的身體和心靈上的痛苦。憑著出色的身體素質和拳擊技術,他也逐漸適應了這種緊張的流血流汗的生活。
而且他在這裡結識了阿爾布雷克特,一個出身顯赫但是整日多愁善感的男孩。他們兩個人的性格有很大不同,弗里德里克總是積極進取力爭上遊,但是阿爾布雷克特卻沉默內向,他有一個脾氣暴烈的軍閥作派的父親,阿爾布雷克特從小受父親嚴厲而沒有人情味的管教,內心早就厭倦了戰爭之類的東西,他是一個終日憂鬱、對在納波拉的學習頗為懈怠的寒星孤獨派。就是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納波拉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弗里德里克可以在阿爾布雷克特高貴出身的庇護下免受班長刁難和欺凌,阿爾布雷克特能從弗里德里克那裡得到幫助和慰借。
但是,納波拉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弗里德里克和阿爾布雷克特的同學西格弗里德因為不堪忍受教官的凌辱而在一次訓練事故中藉機自殺,這對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是極大的打擊。從阿爾布雷克特的眼睛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生命的領悟,我甚至覺得這樣對他來說更危險了,因為他原本已經十分憂鬱的眼睛變得更加憂鬱。而他邀請弗里德里克回家參加他的暴烈父親的生日宴會的經歷,更加重了他心中的陰影:他一直如此幼小如此瘦弱,讓出身將門之後的父親對他十分失望,和高大健壯又是拳擊好手的弗里德里克比起來,用他父親的話說就是“你太弱了,太弱了”。之後經歷的一件事則是把阿爾布雷克特推向深淵的最後一擊。隨著前線戰事日益激烈,納波拉將派出一支青年部隊上前線。阿爾布雷克特的父親便給這些從沒有真正上過戰場的男孩們安排了一場荷槍實彈的殺人演練。弗里德里克和阿爾布雷克特的那一小隊在黑暗中擊斃了好幾個和他們一樣年齡的犯人。阿爾布雷克特發現自己真的打中了別人之後開始歇斯底里起來,他要拚命給犯人止血,要把他救活,但是被凶暴的父親一把拉開然後他一槍結果了犯人。
阿爾布雷克特徹底崩潰了,他心靈的最後一道脆弱的防線被無情的擊碎。殺人與被殺從來都是他想都未曾想過的很遙遠的問題,這對其他參加了殺人演練的少年們也是一樣的。每個人的心靈都被沉重打擊了。或許經過這樣的第一次之後,有的人會變得心狠手辣起來,以後上戰場作戰殺人就再也沒有畏懼了。但是對阿爾布雷克特,再看他的眼睛,我意識到這孩子不能活了,他已經完全喪失活下去的信念。在他和弗里德里克最後一次深情地交談之後,或許弗里德里克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朋友已經做出了選擇。
接下來的冰湖游泳訓練讓阿爾布雷克特為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第三個跳進封凍的冰湖,然後就再也沒有上來,沉默地、但是心滿意足的沉入了冰冷的湖底……這一幕拍得無比美麗。
阿爾布雷克特的死更像是一種超脫,只有明淨剔透的冰湖才能承載他敏感而純潔的內心。然後一切都化為烏有。這對弗里德里克也是重大的打擊,他開始重新理解生活,重新定義人生。所謂的效忠元首、為帝國振興服務之類也不過是殘酷現實的一層破爛的外衣。他開始了反抗,即使要放棄即將屬於他的榮譽。在決定勝負的拳擊台上,他看到阿爾布雷克特的父親正帶著滿意的微笑注視著自己,於是,他放下了拳頭,讓對手一拳又一拳把自己擊倒,寧可永遠輸掉比賽,他也不會再作所謂的元首的精英了。於是在畫面上,我們看到弗里德里克被對手狠狠地打,但是心裡會默念:這孩子贏了,他不向命運低頭。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電影的結尾,弗里德里克被逐出了納波拉,外面大雪紛飛,看看身後那座古堡,一切似乎都那么陌生……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Friedrich,Weimer | 馬克思·雷邁特 | ---- |
Albrecht, Stein | 湯姆·希林 | ---- |
Heinrich,Vogler | 大衛·史崔梭德 | ---- |
Herr,Weimer | 傑拉德·亞歷山大·海德 | ---- |
Siegfried'Siggi',Gladen | 馬丁·高爾斯 | ---- |
Dr , Karl , Klein | Joachim,Bissmeier | ---- |
Gauleiter,Heinrich, Stein | 賈斯特斯·馮·多納伊 | ---- |
Josef,Peiner | Michael,Schenk | ---- |
Frau,Weimer | 弗洛里安·斯泰特 | ---- |
Frau,Weimer | Sissy ,Hö,fferer | ---- |
Christoph,Schneider | Jonas ,Jä,germeyr | ---- |
Hefe | Thomas ,Drechsel | ---- |
Frau, Stein | Claudia,Michelsen | ---- |
Katharina | Julie ,Engelbrecht | ---- |
Hans ,Weimer | Max ,Dombrovka | ---- |
Tjaden | Leon ,A,Kersten | ---- |
Torben, Send | Johannes,Zirner | ---- |
Peter ,Fischer | Marian,Schole | ---- |
Jungmann1 | Jakob,Semotan | ---- |
Jungmann2 | Lenz, von ,Johnston | ---- |
Nils , Otto | Thomas ,Sittler | ---- |
Major ,Hendrichs | Hans ,Dieter,Knebel | ---- |
SS-Fü, hrer | Gö, tz ,Schubert | ---- |
Trainer,Boxverein | 丹尼斯 ,·甘塞爾 | ---- |
職員表
製作人:Viola Jäger,Harald Kügler,Molly von Fürstenberg
導演:丹尼斯·甘塞爾
副導演(助理):沃夫岡·格羅斯,Tomas Zelenka
編劇:丹尼斯·甘塞爾,Maggie Peren
攝影:Torsten Breuer
配樂:安琪洛·巴達拉曼提,Normand Corbei
剪輯:Jochen Retter
選角導演:Nessie Nesslauer
藝術指導:Matthias Müsse
美術設計:Martin Maly
服裝設計:Natascha Curtius-Noss
視覺特效:Dominik Trimborn
角色介紹

1942年的德國,17歲的少年Friedrich(馬克思·雷邁特Max Riemelt 飾)努力訓練自己,夢想有朝一日能夠加入納粹的訓練營。在通過重重考試之後,他獲得了機會,然而他的父親卻極力反對,於是他偽造父親在文書上籤名,成功成為了訓練營的一名成員,開始了每天艱苦的訓練。在其中,他認識了Albrecht(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 飾),一個德國軍官的兒子,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Albrecht卻不熱衷於納粹,反而更喜歡文學和寫作。Albrecht的父親卻希望兒子跟他一樣,以後成為一名納粹軍官,兩人矛盾不斷。在訓練營里,Friedrich和Albrecht發現了許多醜惡的現象,Friedrich的信仰開始有所動搖。而在一次水中訓練中,Albrecht卻再也沒有從水中出來……
幕後製作

《希特勒的男孩》的原片名是納波拉(Napola),指的是
當年希特勒所創立的一所軍事寄宿學校。納波拉分散於德國各地,專門召募18歲以下優秀純良的日耳曼年輕人,授以傳統普魯士士兵的培訓課程,為希特勒的“納粹帝國”挑選和培養未來的接班領導人,為未來征服全世界作先鋒。因此,“納波拉軍校”的學籍在當時甚至被視為躋身納粹最高統治階級行列的敲門磚。
《希特勒的男孩》透過兩個對人生懷抱熱切夢想的年輕人,因為一心想成為德國統帥而加入納波拉。但經過了一連串的事件後,他們不得不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觀,以及他們夢想中的錦繡前程。《希特勒的男孩》揭露了這所納粹精英學校里,表面名為訓練精英、教育英雄,骨子裡實為魔鬼訓練的恐怖真相,電影除了高潮迭起的劇情十分引人入勝外,張力十足的結尾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導演丹尼斯·甘塞爾,1996年拍攝的8分鐘短片《錯誤的旅程》獲得德國短片大獎。2001年拍攝了首部影片《Girls on top》在全世界創下佳績。而此次的《希特勒的男孩》是他的第二部影片。影片獲得了巴伐利亞影展最佳導演獎、義大利維亞雷里歐最佳影片等大獎。
影片的主演馬克思·雷邁特憑藉此片獲得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而這也是他與丹尼斯導演的第二次合作。在該片中馬克思·雷邁特的表演張弛有度,從一個懵懂的少年到最後的徹底醒悟的角色演繹的非常到位。另一位主演湯姆·希林也獲得了巴伐利亞最佳新進男星。
《希特勒的男孩》與《帝國的毀滅》、《希望與反抗》被德國人並列為第二次世界大戰60周年的“終戰三部曲”。
發行上映
公司類型 | 公司名稱 |
---|---|
製作公司 |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
Olga Film GmbH | |
Seven Pictures | |
發行公司 |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
Gateno Films | |
Rialto Film AG | |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 |
Lighthouse Pictures | |
Highlight Film | |
Atypfilm | |
Picture This! Entertainment | |
Divisa Home Video | |
Just Entertainment | |
Kamras Film Group | |
Palisades Pictures | |
Parasol Pictures Releasing | |
特技製作公司 | Magicon |
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的 |
---|---|
捷克 | 2004年7月4日 |
加拿大 | 2004年8月31日 |
比利時 | 2004年10月8日 |
芬蘭 | 2004年12月25日 |
德國 | 2005年1月13日 |
愛沙尼亞 | 2005年2月4日 |
阿根廷 | 2005年3月14日 |
美國 | 2005年3月14日 |
瑞士 | 2005年4月7日 |
奧地利 | 2005年4月22日 |
新加坡 | 2005年8月9日 |
丹麥 | 2005年8月24日 |
捷克 | 2005年9月22日 |
瑞典 | 2005年9月23日 |
巴西 | 2005年10月21日 |
中國香港 | 2005年10月23日 |
西班牙 | 2006年2月4日 |
獲獎情況
年份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備註 |
---|---|---|---|---|
2005 | 奧地利溫蒂妮獎 | 觀眾獎 | 湯姆·希林 | 獲獎 |
黎明電影節 | 最佳劇本獎 | 丹尼斯·甘塞爾 | 獲獎 | |
麥琪·格蕾斯 | 獲獎 | |||
巴伐利亞電影獎 | 最佳導演獎 | 丹尼斯·甘塞爾 | 獲獎 | |
2004 |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 最佳男演員獎 | 馬克思·雷邁特 | 獲獎 |
維亞雷焦歐洲電影節 | 最佳影片獎 | 丹尼斯·甘塞爾 | 獲獎 | |
最佳年輕演員獎 | 湯姆·希林 | 獲獎 | ||
漢普頓國際電影節 | 最佳國際影片獎 | 丹尼斯·甘塞爾 | 獲獎 |
影片評價

《希特勒的男孩》與《帝國的毀滅》、《希望與反抗》被德國人並列為第二次世界大戰60周年的“終戰三部曲”。
《希特勒的男孩》2005年初在德國上映時,就引發了不少觀眾熱烈的討論和迴響;而隨著新教宗“本篤十六世”的上任,“納波拉”更在全世界引爆成話題,讓新教宗甫上任卻不得不立即作出澄清。“納波拉”是“本篤十六世”一段成謎的過去,也是德國歷史永難抹滅的記憶,而《希特勒的男孩》選擇在二次大戰滿一甲子的這個時刻,作了一場最精彩又震撼的回眸。
這部電影有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讓人不能不為之感慨。作為2004年推出的二戰題材作品之一,納波拉是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這部電影的全名是《納波拉:元首的精英》,看過電影之後讓人明白,元首的精英們是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意識。和帝國的毀滅一樣,他們呈現的是更全面、更深刻的人性,而不是簡單的善與惡。
(劇照圖冊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