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P.
正文
英國導演。他18歲時曾導演C.馬洛的《浮士德的悲劇》和J.科克托的《俄狄浦斯》。1951年導演莎劇《一報還一報》,進入他舞台事業的高潮。這以後他導演的戲有 Ch.弗雷的詩劇《黑暗夠亮的》(1954)以及由英國著名演員P.斯科菲爾德主演的《哈姆雷特》。1962年,被任命為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導演,導演《李爾王》。同年,導演彼得·韋斯的《馬拉特/塞德》,這部劇的寫作和導演都受到法國戲劇家 An.阿爾托“殘酷戲劇”的影響。此後,布魯克陸續導演的戲還有:反映美國武裝干涉越南的實驗性文獻劇《美國》(1966)以及《俄狄浦斯》(1968)、《仲夏夜之夢》(1970)、《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1978)和А.П.契訶夫的《櫻桃園》(1981)、G.比才的《卡門》(1982)等。布魯克是一位富有創造精神的導演,除從事導演、表演的革新實驗工作以外,還撰有《空的空間》(1969)一書,闡述他對現代戲劇的觀點,引起各國戲劇界的注意與研究。1970年,布魯克在波蘭戲劇家J.格洛托夫斯基“稚朴戲劇”的影響下,在巴黎建立了一所國際戲劇研究中心,致力於促進觀眾和演員之間親密而又樸直的感情溝通。他變明星制的演出為整體演出,重視演員的集體創造和即興表演。演員在戲中可以表演歌唱,演奏樂器,甚至表演武打技術,他導演的《仲夏夜之夢》,使用了高蹺、空中飛人等雜技技巧。1965年,布魯克以其戲劇方面的成就,獲大不列顛帝國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