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五名盜賊潛入水門大廈行竊,本來是一樁不甚重大的刑事案件,卻在《華盛頓郵報》記者卡爾·伯恩斯坦 (達斯汀·霍夫曼飾)和鮑勃·伍德沃德 ( 羅伯特·雷德福 飾)的追查下,最終撕開了一條大裂縫,矛頭直指總統尼克森。從1972年到1974年,從尼克森競選總統到尼克森連任上台,《華盛頓郵報》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被威脅。主編本·布萊德利站在了新聞自由和相信自己記者的這邊,卡爾·伯恩斯坦和鮑勃·伍德沃德得以繼續追尋事件真相,得到了重要線人“深喉”的幫助,經歷了難以想像的曲折艱辛後,水門事件最終導致尼克森總統下台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達斯汀·霍夫曼 | 卡爾·伯恩斯坦 | |
羅伯特·雷德福 | 鮑勃·伍德沃德 | |
傑克·瓦爾登 | 哈利·羅森菲爾德 | |
馬丁·鮑爾薩姆 | 霍華德·西蒙斯 | |
哈爾·霍爾布魯克 | 深喉 | |
傑森·羅巴茲 | 本·布萊德利 | |
簡·亞歷山大 | 簿記員 | |
梅雷迪斯·巴克斯特 | 黛比·斯隆 | |
尼德·巴蒂 | 達迪斯 | |
F·莫里·亞伯拉罕 | 負責逮捕的警官1 | |
林賽·克洛斯 | 埃迪 | |
西德尼·甘尼斯 | L.A.斯特林格 | |
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 | 他本人(檔案錄像) | |
史蒂芬·柯林斯 | 休米·斯隆 | |
Penny Fuller | 薩莉·艾肯 | |
John McMartin | 外國編輯 | |
Robert Walden | 唐納德·塞格雷蒂 | |
Frank Wills | 弗蘭克·威爾斯 | |
David Arkin | 尤金·巴欽斯基 | |
Henry Calvert | 伯納德·L·巴克 | |
Dominic Chianese | 尤金尼奧·馬丁內斯 | |
Bryan Clark | 辯護律師 | |
Nicolas Coster | 馬卡姆 | |
Valerie Curtin | 米蘭小姐 | |
Gene Dynarski | 法院書記員 | |
Nate Esformes | 維爾吉利奧R·岡薩雷斯 | |
Ron Hale | 弗蘭克·斯特吉斯 | |
Richard Herd | 小詹姆斯·W·麥考德 | |
Polly Holliday | 達迪斯秘書 | |
詹姆斯·凱倫 | 休·斯隆律師 | |
Paul Lambert | 全國性期刊編輯 | |
Frank Latimore | 法官 | |
Gene Lindsey | 阿爾弗雷德·鮑德溫 | |
Anthony Mannino | 負責逮捕的警官2 | |
奧琳·安·麥克萊瑞 | 卡羅琳·雅培 | |
James Murtaugh | 國會圖書館職員 | |
John O'Leary | 律師1 | |
Jess Osuna | 聯邦調查局特工喬 | |
Neva Patterson | CRP女性 | |
George Pentecost | 喬治 | |
Penny Peyser | 莎倫·里昂 | |
Joshua Shelley | 萊維斯 | |
Sloane Shelton | 簿記員姐姐 | |
Lelan Smith | 負責逮捕的警官3 | |
Jaye Stewart | 男圖書館員 | |
Ralph Williams | 雷·斯圖本 | |
George Wyner | 律師2 | |
Leroy Aarons | 金融編輯 | |
Donnlynn Bennett | 記者 | |
Stanley Clay | 助理編輯 | |
Carol Coggin | 新聞助手 | |
Laurence Covington | 新聞播音員 | |
John Devlin | Metro Editor | |
John Furlong | 新聞台編輯 | |
Amy Grossman | 記者 | |
Cynthia Herbst | 記者 | |
Basil Hoffman | 助理編輯 | |
Mark Holtzman | 記者 | |
Jamie Smith-Jackson | 郵政圖書館員 | |
Barbara Lipsky | 記者 | |
Doug Llewelyn | 白宮助手 | |
Jeff MacKay | 記者 | |
Irwin Marcus | 記者 | |
Ron Menchine | 郵政圖書館員 | |
Christopher Murray | 攝影助手 | |
Jess Nadelman | 助理編輯 | |
Noreen Nielson | 記者 | |
Florence Pepper | 留言台接待員 | |
Barbara Perlman | CRP接待員 | |
Louis Quinn | 推銷員 | |
Peter Salim | 記者 | |
Shawn Shea | 新聞助手 | |
Marvin Smith | 記者 | |
Pam Trager | 記者 | |
Carol Trost | 本·布拉德利的秘書 | |
Richard Venture | 助理編輯 | |
Bill Willens | 嬉皮士 | |
Wendell Wright | 助理編輯 | |
斯皮羅·阿格紐 | 他自己(檔案錄像) | |
Warren Burger | 他自己(檔案聲音) | |
沃爾特·克隆凱特 | 自己(檔案聲音) | |
Cara Duff-MacCormick | 塔米·烏爾里奇 | |
Thomas Eagleton | 他自己(檔案錄像) | |
Gerald Ford | 他自己(檔案錄像) | |
Richard Kleindienst | 他自己(檔案錄像) | |
Clark MacGregor | 他自己(檔案聲音) | |
Pat Nixon | 他自己(檔案錄像) | |
Rick O'Donnell | 中情局特工 | |
Del Rager | 中情局特工 | |
John Randolph | 約翰·米切爾 | |
Ronald L. Ziegler | 他自己(檔案錄像) | |
Greg Martin | 記者 | |
Robert S. Mills | 電視記者 |
職員表
製作人 | Jon Boorstin、Michael Britton、Walter Coblenz |
原著 | Carl Bernstein、Bob Woodward |
導演 | 艾倫·J·帕庫拉 |
副導演(助理) | Bill Green、Kim Kurumada、Art Levinson、Charles Ziarko |
編劇 | 威廉姆·高德曼 |
攝影 | 戈登·威利斯 |
配樂 | 大衛·希爾 |
剪輯 | Robert L. Wolfe |
選角導演 | Alan Shayne |
藝術指導 | George Jenkins |
造型設計 | Fern Buchner、Don L. Cash、Romaine Greene、Lynda Gurasich、Gary Liddiard |
布景師 | George Gaines |
聲音部門 | |
轉錄調音師 | Rick Alexander、Les Fresholtz、Arthur Piantadosi |
吊桿操作員 | Clint Althouse、Chris McLaughlin |
聲音剪輯總監 | Milton C. Burrow |
聲混合器 | Les Fresholtz、James E. Webb |
實用聲音 | Terrance Emerson |
(以上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以上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該片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和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撰寫的關於披露“水門事件”醜聞的報導性小說改編而成 。
•艾倫·J·帕庫拉拍《總統班底》時,很多人都擔心,觀眾早已知道水門事件的結果,會吃力不討好。但艾倫·J·帕庫拉拍認為,觀眾會有興趣的,因為他們想看影片如何把結局端出來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具體獎項 | 提名/獲獎 | 提名/獲獎方 |
1976年 | 第4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男配角 | 獲獎 | 賈森·羅巴茲 |
1977年 | 第34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 | 提名 | 《總統班底》 |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 傑森·羅巴茲 | |||
電影類-最佳導演 | 艾倫·J·帕庫拉 | |||
電影類-最佳編劇 | 威廉姆·高德曼 | |||
第4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 | 《總統班底》 | ||
最佳女配角 | 簡·亞歷山大 | |||
最佳導演 | 艾倫·J·帕庫拉 | |||
最佳電影剪輯 | Robert L. Wolfe | |||
最佳男配角 | 獲獎 | 傑森·羅巴茲 | ||
最佳改編劇本 | 威廉姆·高德曼 | |||
最佳藝術指導 | George Jenkins、George Gaines | |||
最佳音響 | Arthur Piantadosi、Les Fresholtz、Rick Alexander、James E. Webb | |||
第29屆美國編劇工會獎 | 最佳劇情類改編劇本 | 威廉姆·高德曼 | ||
第30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電影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戈登·威利斯 | |
電影獎-最佳製作設計/藝術指導 | George Jenkins | |||
最佳原聲 | Milton C. Burrow、Les Fresholtz、Arthur Piantadosi、James E. Webb、Rick Alexander | |||
電影獎-最佳電影剪輯 | Robert L. Wolfe | |||
電影獎-最佳影片 | 《總統班底》 | |||
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 達斯汀·霍夫曼 | |||
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 傑森·羅巴茲 | |||
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 馬丁·鮑爾薩姆 | |||
電影獎-最佳導演 | 艾倫·J·帕庫拉 | |||
電影獎-最佳劇本 | 威廉姆·高德曼 |
(以上參考資料)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Wildwood |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
Wildwood Enterprises(美國) |
發行公司 | |
Varus Video(俄羅斯)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阿根廷) | Warner Home Vídeo(巴西) |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 華納兄弟公司(荷蘭) |
Warner-Columbia Film(法國) | NBC電視台(美國) |
Warner Home Video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德國) |
華納兄弟公司(日本) | Yleisradio (YLE)(芬蘭) |
Columbia-Warner Distributors(英國) | RCA VideoDiscs(美國) |
TV3 | Warner-Columbia Films |
Warner-Columbia Film | NTR |
Warner-Columbia Films | MTV3 |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Finland | -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美國 | 1976年4月4日(華盛頓)(首映式) |
美國 | 1976年4月5日(紐約州紐約市)(首映式) |
美國 | 1976年4月7日(紐約州紐約市) |
美國 | 1976年4月9日 |
英國 | 1976年5月6日(倫敦) |
澳大利亞 | 1976年6月10日 |
巴西 | 1976年7月9日 |
荷蘭 | 1976年8月5日 |
日本 | 1976年8月7日 |
丹麥 | 1976年8月26日 |
愛爾蘭 | 1976年8月27日 |
英國 | 1976年9月5日 |
法國 | 1976年9月22日 |
荷蘭 | 1976年9月24日 |
西德 | 1976年9月30日 |
阿根廷 | 1976年10月7日 |
西班牙 | 1976年10月21日 |
義大利 | 1976年10月22日 |
比利時 | 1976年11月4日(Gent) |
挪威 | 1976年12月27日 |
墨西哥 | 1977年1月6日 |
希臘 | 1977年3月14日 |
瑞典 | 1977年3月14日 |
東德 | 1978年2月3日 |
希臘 | 2005年9月29日(歐洲電影全景) |
法國 | 2016年10月19日(再發行)(恢復版本) |
(以上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總統班底》是藝術、商業與政治兼備的電影典範 。 (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評)導演以抽絲剝繭的細膩手法,既注重事實根據,又不過分描寫。與他的另一部關於描寫刺殺政治人物的影片《暗殺十三招》相比,有著截然不同的地方。《暗殺十三招》是借用緊張懸疑的手法表現政治性問題,而該片是以冷眼旁觀的態度,讓影片的故事情節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向縱深發展,特別是在描寫《華盛頓郵報》社的內景時,既不做驚人的態勢,也不做誇大的表現,充分表現了動態和靜態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 。 (《中外影視名作辭典》評)
《總統班底》中大批知名不知名的演員的表演都很樸實,乾淨利落,全片沒有一個薄弱環節。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是兩個不易討好的角色,表演範圍局限性很大,人物的動作來來回回就是打電話,與人談話,即便特寫鏡頭,也大多是拍他們在聆聽。沒有感情上的大起大落,沒有特殊的心理變化。然而達斯廷·霍夫曼和羅伯特·雷德福這兩位出色的演員使兩名記者變得有血有肉,使整部戲變得很有看頭 。 (《世界電影鑑賞辭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