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公園海拔高度介於1190-2607米之間,北部最低,東部邊界的盧瓦穆尼奧尼山最高。具有陡峭山峰和狹窄的河谷,地勢大致從西北(1750米)向西南(海拔2250米)傾斜。公園與外部零星的窪地森林共同構成重要的集水區,向
周邊農業區供用水。伊沙沙河的三條主要支流被引入北面的愛德華湖。地質上,布溫迪與西部裂谷的隆起部分相連。地下岩層有千枚岩和頁岩,以及石英和花崗岩。表面土壤是肥沃的紅色腐殖土,中間層是高酸性土,底部缺少土壤。由於地勢陡峭,沒有樹木的地方很容易遭受侵蝕。1932年,現今森林的北部和南部被宣布為公共森林保護區,占地面積為20700公頃。1948年兩塊保護區合併擴展為占地29800公頃的不可穿越中央公共森林保護區(森林法,1947年,1964年修訂)。1961年又把當地的兩個森林保留地併入中央保護區,使保護面積增加到32080公頃。同年,為了對山地大猩猩採取額外保護,整個保護區定為動物禁獵區(狩獵維護和控制法案,1959年,1964年修訂)。最終,布溫迪升級為國家公園(1992年),199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地理氣候
地理
布溫迪國家公園,位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西南約400千米處。處於烏干達西南基蓋濟高地、西部裂谷邊緣,坐落於卡巴萊、基索羅、魯昆吉里行政區內,西面與薩伊交界。最近的城鎮是東南的卡巴萊(走公路29公里)。
氣候氣候是熱帶型,兩個降雨高峰期分別在3-5月和9-11月;年平均氣溫最低7-15℃,最高20-27℃;年均降水量1130-2390毫米。
山體地貌
布溫迪是東非少有的幾片森林之一,窪地和山地植物群落匯合於此;又是更新世植物物種的避難所,因此物種豐富。現有情況表明,布溫迪的樹木種類和蕨類植物種類在東非最豐富。因此布恩迪被選作非洲29個植被多樣性森林保護區之一。"不可穿越"指生長在谷底的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灌木覆蓋嚴密。布溫迪廣義上分為中海拔常綠雨林和高海拔森林。約40%的森林是繁茂和較繁茂的混生林。有三種群落趨向單一物種優勢,主要依賴于海拔高度。公園內30%的地區被低矮群落占據。還有小片沼澤和草地。竹林面積限制在100公頃以下。200個物種中有10種為布溫迪特有。生物景觀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溫迪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布溫迪國家公園,面積320平方千米。這裡最有名的動物是高山大猩猩中,有半數生活在這裡。大猩猩是一種溫和的動物,遇到外敵,最多也只是握緊拳頭敲打胸膛,以此來嚇唬對方。成熟的大猩猩從北部到腰部的毛都是白色的,大猩猩的首領就從它們當中產生。公元20世紀90年代初期,這裡設立了布溫迪國家公園,在保護大猩猩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據統計,公元20世紀70年代末期,這裡的大猩猩還不到100頭,而現在已經有大約300頭了。
除高山大猩猩之外,公園還生活著120種哺乳類動物、300多種鳥、200多種蝴蝶、瀕危動物有非洲象、黑猩猩、非洲綠廣嘴鳥、翁鳥 科的剛果翁鳥 ,以及非常美麗的燕尾蝶類。布溫迪國家公園海拔1200米~2600米。海拔1500米左右,廣泛分布著薔薇科植物;海拔2200米以上,生長著鐵欖科的高大喬木。這裡是非洲最具有多樣性的原始森林,還是東非公有的兩個山嶽林和低地林混生的保護區之一。原始森林覆蓋著陡峭的山坡,周圍環繞著峽谷和低地林。
布溫迪有東非最豐富的動物群落。森林鳥類超過214種(總共有336種),120種哺乳動物(包括7種晝行性靈長目動物),202種蝴蝶(占烏干達的84%)。極為顯著的是布溫迪擁有世界上1/3以上的山地大猩猩(650隻中的300隻),這些大猩猩分布在23個群體中。有12種鳥,一種靈長目,3種蝴蝶為布溫迪特有(有時也移動到相鄰的西南高地森林裡)。
發展歷史
儘管37000年前可能就有人類活動,公園內沒有考古遺蹟。最早進行森林開發的證據可以追溯到4800年前,直到2000年前班圖族農業人口才進入布溫迪地區。
當地為烏干達人口最稠密的農村地區。在森林周圍各個定居點,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0-320人。大約有10000個家庭直接在公園四周直接耕種。現在公園內還有50-100個家庭,他們在1964年被逐出森林後生活困苦。約有84%的森林地段有人類活動跡象,包括伐木(29%)、打獵(24%)、採礦(6%)、飼養牲畜(10%)和鋪路(7%)。只有大約105的森林未遭人類侵擾。儘管大多數當地人遵守公園規定,利用資源很節約,還是有許多人砍伐木材,竹子,採集蜂蜜,開採黃金。1983年估計有300人受僱砍伐木材,另有100-200人開採淘洗金礦/還有60人在公園內和四周地區採集柴火,竹子,蜂蜜和藥材。由於地勢崎嶇,布溫迪從未進行木材商業開採。
1993年4月,布溫迪山地大猩猩旅遊項目正式開始,特別是盧安達的大猩猩遊覽項目因內戰無法進行,以及薩伊的動盪,布溫迪成為主要旅遊點。1991年以來,每年有3600名遊客到布溫迪,公園每年收入大約100萬美元。進入布溫迪觀看大猩猩要經過批准。每天只發10張許可證。外國遊客每人150美元,烏干達人40美元,當地人15美元。有各種旅遊項目,豪華帳篷宿營,狩獵遠征,家庭住宿。1993年8月頒發特許經營權,允許旅遊商在森林四周選定的地方開辦旅館。國際大猩猩保護計畫和烏干達野生動物局計畫開辦旅遊中心,並且印製了宣傳材料發放給遊客,還進行森林生態導遊培訓。
1979年對公園保護狀況進行了調查,隨後進行了生態調查,調查人員建議設立永久性野外工作站。1986年開展不可穿越森林保護計畫。研究機構擁有一座圖書館,實驗室,宿舍和60名研究人員。1986年開展了更加深入的森林調查,為森林部的大型目錄提供部分資料。1991年不可穿越森林保護計畫機構發展為熱帶森林保護研究所,並作為姆巴巴拉大學的野外工作站。主要研究任務是編制動物和花卉系統目錄,實施保護計畫,估算分析山地大猩猩種群量、分布和特別需求。
布溫迪獨有的生物多樣性無疑使其成為烏干達最重要的物種保護區。其中包括許多裂谷特有物種和9種全球瀕危物種。布溫迪還擁有東非最豐富的動物群落。部分原因是布溫迪具有連綿廣闊的窪地-山區森林。更重要的是,布恩迪因棲息著全球1/3以上的山地大猩猩,所以具有國際重要價值。
直到1994年,布溫迪還在採用1961-1971年的工作計畫。該計畫強調保護的同時,保證最大數量的持續木材生產。遺憾的是,1971年以後,森林部機構解散,導致大規模掠奪性森林開採,包括伐木,淘金,開墾土地,放牧家畜。1986年不可穿越森林保護計畫實施以來,加上烏干達野生動物局等機構採取的保護措施,情況逐漸穩定。除了實施法規管理,統計監測,研究,人員培訓,公園邊界劃定和保護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由於公園周邊地區人口稠密,農業活動對公園造成侵害。這時烏干達野生動物局得到保護開發計畫的支持。這一計畫詣在通過大規模農林計畫促進與當地社區形成良好關係。除了林區外的工作,還對林區內的資源利用和區域規划進行了研究。除1993年實施的旅遊計畫外,新近由研究所和保護開發計畫以及烏干達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制定了一項全面管理規劃。
儘管沒有捕獵大猩猩的活動,但偷獵羚羊、野豬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的事很普遍。而且,1995年有4頭大猩猩被殺。幼年大猩猩捕獲後被賣給私人收藏者。現在旅遊活動受到嚴格控制。但更多的遊客要求跟蹤觀察大猩猩。對山地大猩猩的威脅來自兩方面。因外人經常出入,對偷獵者更加難以防範。另一方面,儘管只有健康遊客才能進入公園,還是可能傳播疾病。缺乏野生動物獸醫也制約了旅遊計畫的可持續性。
伐木活動相當頻繁,淘金和燒炭同樣如此。在森林保護計畫和保護開發計畫的幫助下,大多數非法活動受到限制。但布溫迪作為稠密人口包圍中的孤立森林區,農業活動已經威脅了森林的完整性。公園管理缺乏社區參與,公眾缺乏保護意識,加深了人類威脅。公園正與熱帶森林研究所共同進行植被資源研究。以便使當地人能持續獲得有用的森林植物。一項利益共享計畫將從大猩猩參觀收入中抽取12%用於資助項目,如建學校和醫院。
目前,山地大猩猩現在面臨著滅種的危機。在烏干達有一個叫做布溫迪的國家公園。在這裡,大猩猩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擁有了自己的天堂。
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山地大猩猩生活在這裡。豐富的植物資源為大猩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且公園管理部門成立了一支偵察小組,專門負責打擊偷獵活動。正是有了這樣優越的環境,這裡的大猩猩由十幾年前的三百二十多隻,增加到現在的三百八十多隻,增長率達到17%以上。
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每五年對山地大猩猩進行一次數量調查。在國際野生動物組織的資助下,他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套較完善的監測系統來密切監測大猩猩們的生活分布情況。這些大猩猩在得到布溫迪國家公園保護的同時,也為這裡帶來了不少收益。
布溫迪國家公園從九十年代初就推出了山地大猩猩的遊覽項目,但是對遊客人數進行控制。從1991年以來,每年只有3600多名遊客能夠進入保護區觀看大猩猩。即使這樣,公園每年也有一百多萬美元的收入。公園決定每年從這筆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作為保護大猩猩的專項基金,用來完善保護山地大猩猩的各項措施。
附近景點
卡蘇比陵卡蘇比陵位於坎帕拉的一座面積有30公頃的小山上,山上大部分以農業為主,當地人以傳統方式耕種著這裡的土地。山腰的中心地帶是過去巴乾達王國的王宮,建成於1882年,1884年以後成為皇家墓地。穹隆屋頂的陵墓主建築內有四位皇室成員的墓,都呈圓形。卡蘇比陵是最原始材料建築的典範,主要由棕櫚樹葉、蘆桿、籬巴條等材料建成。卡蘇比陵最大的意義不僅在於其建築,還在於其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和信仰價值。
卡津加水道
烏干達西部的魯比里濟地區山水相依,在蒼翠的群峰中,卡津加水道穿流而過,宛若一條晶瑩的“飄帶”,把喬治和愛德華兩大湖泊連在一起。這裡山勢不高,林木茂盛,水草豐茂,四季常青,是動物生息繁衍的樂園,著名的盧溫佐里天然動物園就坐落在這裡。卡津加水道則以生活於此的幾千隻野河馬而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