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狀構造的低級變質岩石。原岩通常為泥質岩石(或含矽質、鈣質、炭質的泥質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經區域低溫動力變質作用或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的底綠片岩相階段形成。顯微變晶片理髮育面上呈絹絲光澤。變質程度介於板岩和片岩之間。
典型的礦物組合為絹雲母、綠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長石及碳質、鐵質等物質。有時還有少量方解石、雛晶黑雲母、黑硬綠泥石或錳鋁榴石等變斑晶。常為細粒鱗片變晶結構,粒度小於0.1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皺紋構造。原岩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級區域變質作用的產物。因原岩類型不同,礦物組合也有所不同,從而形成不同類型的千枚岩。如黏土岩可形成硬綠泥石千枚岩;粉砂岩可形成石英千枚岩;酸性凝灰岩可形成絹雲母千枚岩;中基性凝灰岩可形成綠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可按顏色、特徵礦物、雜質組分及主要鱗片狀礦物進一步劃分為銀灰色絹雲母千枚岩、灰黑色碳質千枚岩及灰綠色硬綠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分布很廣,可形成於不同地質時代。
千枚岩的主要岩石類型:
絹雲千枚岩、綠泥千枚岩、石英千枚岩、鈣質千枚岩、炭質千枚岩等。
英文:Phyllite
與其他變質岩的區別
在區域變質過程中,隨著溫度壓力的增高,變質加深,矽鋁質原岩依次變質成為從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因此,千枚岩比板岩(一般為變余結構)變質程度高,比片岩(變晶結構)低,比片麻岩(粒狀變晶結構)更低。
板岩——以泥質和粉砂質成分為主的板狀劈理髮育的變質岩。原岩成分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經區域低溫動力變質作用形成。板岩以礦物顆粒或以隱晶質為主,重結晶作用不發育,具明顯的變余結構和構造。根據岩石中雜質成分和顏色,可以劃分為碳質板岩、鈣質板岩、砂質板岩、斑點板岩等亞類。結構緻密、板理髮育的板岩可做建築石材及碑、硯等石料。
片岩——特徵是有片理構造,是常見的區域變質岩石。原岩已全部重結晶,由片狀、柱狀和粒狀礦物組成。一般為鱗片變晶結構、纖狀變晶結構和斑狀變晶結構。常見礦物有雲母、綠泥石、滑石、角閃石、陽起石等。粒狀礦物以石英為主,長石次之。
片麻岩——片麻岩是一種變質岩,而且變質程度深,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主要由長石、石英、雲母等組成,其中長石和石英含量大於50%,長石多於石英。如果石英多於長石,就叫做“片岩”而不再是片麻岩。
岩石分類
岩石 | 依不同的形成方式,可粗略分為三類: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 |
火成岩 | 火山岩 | 流紋岩;粗面岩;響岩;英安岩;安山岩;粗安岩;玄武岩 |
淺成岩 | 斑岩;霏細岩;細晶岩;偉晶岩;玢岩;粒玄岩;煌斑岩 | |
深成岩 | 花崗岩;正長岩;二長岩;花崗閃長岩;閃長岩;輝長岩;斜長岩;橄欖岩;輝石岩;角閃石岩;蛇紋岩;蛇紋大理岩;碳酸岩 | |
沉積岩 | 碎屑岩 | 碎屑岩;礫岩;角礫岩;砂岩(又分為長石砂岩、雜砂岩);泥岩;頁岩 |
火山碎屑岩 | 集塊岩;凝灰岩 | |
生物岩 | 石灰岩;燧石;硅藻土;疊層岩;煤炭;油頁岩 | |
化學岩 | 石灰岩;白雲岩;燧石 | |
變質岩 | 接觸變質岩 | 角頁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雲英岩 |
區域變質岩 | 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混合岩;角閃岩;麻粒岩;榴輝岩;板岩 | |
動力變質岩 | 糜棱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