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 1926 奧地利,克拉根福-1973義大利,羅馬。巴赫曼被奉為奧地利當代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和許多著名作家一樣,她經歷過走紅的輝煌,也遭過背運的低谷,褒揚與貶抑一直伴隨著她。自從巴赫曼走上文壇,她始終是當代德語文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更為批評家們熱衷討論的對象,並獲過多項文學大獎。
巴赫曼是奧地利作家。她文學創作的根深深地扎在奧地利文學傳統的沃土之中。在思想上,她受到了維根斯坦的語言批判哲學的影響;在文學上,她把穆齊爾奉為創造文學幻想的楷模。
人物簡歷
年少時期
巴赫曼於1926年6 月25 日出生在奧地利克恩騰省克拉根福市。父親是中學校長。克拉根福處於奧地利與斯洛維尼亞,義大利接壤的邊境。那裡的居民主要講奧地利德語,也講文第語和義大利語。
1945年戰爭結束,9月,巴赫曼到奧地利西部西部重鎮因斯布呂克大學學習哲學。次年4月,轉到格拉茨大學主修哲學,副修法律。9月,轉赴首都維也納大學,主修哲學,副修日爾曼文學和心理學。
1947年巴赫曼在維也納石院精神病院實習,認識維格爾,並加入其萊蒙咖啡文學圈。開始和女詩人艾興格爾的友誼,創作小說“無名的城市”。同時撰寫博士論文,題目是“批判地吸收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另外,她還撰寫過關於科學家維根斯坦,文學家穆齊爾,外爾,普魯斯特等人思想創作的論文。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後來很欣賞她的詩歌,曾在自己生日時,請巴赫曼和策蘭為他寫詩,由於海德格爾在希特勒時期的排猶行為,被兩人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戀愛經歷
1948 年5月16日,她在維也納認識了流亡途中的猶太人策蘭。這個與她有著深厚愛情的羅馬尼亞流亡詩人,比她大6歲。這種戀情在她後來的小說〔馬利納〕里有濃筆重彩的描寫。事實上,策蘭的詩集〔罌粟和記憶〕就是獻給巴赫曼的。儘管兩個月後,策蘭就離開了維也納,去了巴黎。然而,他們之間的友誼保持至終。這年12月,巴赫曼的處女詩作在維也納的雜誌“魯赫斯”上發表。
1950年3月23日,巴赫曼通過博士論文。夏季,在維也納大學代理當代哲學課程講座。
10月起,巴赫曼和策蘭在巴黎聚會。這兩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本來應該有美滿的結合。然而,巴赫曼總是覺得在他們之間存在著一種揮之不去的幽魂。這樣,愛情自然就沒有結果。巴赫曼於12月,去倫敦旅行。這次旅行的感覺,後來留在詩歌“巴黎”和“告別英格蘭”中。
創作開始
1951 年9月開始,巴赫曼在維也納盟軍電台“紅白紅”(RWR)工作。作為工作和文學的結合,她在那裡創作了一些廣播劇。使這種文學形式成為她創作的一部分。
次年5月,巴赫曼參加了聯邦德國47文學社活動,這是她第一次到德國,會見了眾多的文學界朋友。47社是德國戰後著名文學社,德國著名作家格拉斯,伯爾,瓦爾澤等人都曾是該社會員。
幸運一年
1953年是巴赫曼幸運而具有生命轉折點意義的一年。這年,她再次參加西德47社活動,並以“大貨艙”,“夜航”等四首詩歌獲47社文學獎。這堅定了她走專業創作的道路。她辭掉了維也納電台的工作,和在四七社創作會上認識的音樂家恆茨到義大利那不勒斯的伊夏島居住。12月,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詩集〔延期支付的時間〕(“Die gestundete Zeit”)。作為詩人,巴赫曼一生只出版了兩部詩集,即〔延期支付的時間〕和1956 年出版的〔大熊星座的呼喚〕。
後來,他們一起創作了歌劇〔洪堡王子〕(1960),〔年輕主人〕(1965),自然都是恆茨譜曲,巴赫曼作詞。
旅居羅馬
1954 年1月,巴赫曼旅居羅馬。在那裡寫成關於穆齊爾R. Musil 的論文“沒有個性的男人”,發表在慕尼黑文學刊物“音調”上。穆齊爾是奧地利文學家,也是巴赫曼的老鄉,並在納粹時期流亡瑞士。巴赫曼從7月到次年6月,任不萊梅電台駐羅馬記者。後來,她又兼任“西德匯報”駐羅馬記者。8月18日,巴赫曼成為西德“鏡報”周刊封面人物。這是戰後在德語地區第一次將一個年輕詩人用如此隆重的形式推介出來。
作為詩學理論家,1959年冬季,巴赫曼在法蘭克福大學作了一年客座教授。講了五個專題,即“問題與假問題”,“關於詩歌”,“我這樣寫詩”,“與名打交道”和“作為烏托邦的文學”。不過,她的本質還是詩人,在課堂上顯得羞澀,聲音細微,不能自由發揮自己的思想。後來她寫信給朋友,說,“我永遠都不想作教授了。”1960 年1月8日,恆茨的芭蕾啞劇“白痴”,由巴赫曼重新寫作的劇本,在柏林首演。接下來,由她編寫劇本,恆茨作曲的歌劇“洪堡王子”在漢堡國家劇院首演。和恆茨多年的友誼,使巴赫曼的劇本寫作在文學創作中占了很大部分。這年,流亡猶太女詩人薩克斯獲德國波登湖的一個詩歌獎,經瑞士回到德國。巴赫曼和策蘭,弗里希在蘇黎世和她聚會。這次聚會的歷史意義在於德語戰後詩歌界三大詩人的首次也是最後一次聚會,而策蘭和薩克斯的共同的猶太人遭遇背景再次給予巴赫曼心靈的震撼。1961 年巴赫曼出版小說集〔第三十個年頭〕,由於出版推遲,受到讀者的批評。在這部小說集裡,是對過去的回憶,幾乎所有的結局都是告別:向童年,生活,愛情和藝術的告別,從中可以看到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的影響。這個時期,巴赫曼翻譯了義大利詩人翁嘎里特的詩歌。翁嘎里特出生在埃及,第一首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里寫成的。他的詩歌意象,選材和堅強的生存意志給予巴赫曼很大影響。1962 年6月,巴赫曼到紐約旅行,會見著名猶太女政治哲學家阿倫特,她也是猶太學者。9月,巴赫曼結束了和瑞士作家弗里希近四年的同居生活,精神受到打擊,從12月10日到1月10日,因精神分裂症在蘇黎世住院。從此,巴赫曼的精神分裂症狀間隙發作,開始不間斷地抽菸,服安眠藥,直到去世。
私人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巴赫曼有過幾次愛情。和策蘭的愛,由於策蘭的猶太人遇難背景,及巴赫曼心中的負罪感,沒有結果。和音樂家恆茨的愛情也因為別的原因,只是保留在姐弟之情上。後來,和弗里希的愛情也因為兩人的生活背景,習慣,文學指向各異而毀滅。弗里希在回憶他們在羅馬的共同生活是寫道:“我真的太瑞士了,我簡直不能理解,一個人怎么能夠在這樣神奇的城市下午才起床!而且,英格褒從來不讀她的信件,她把所有信件都塞進一個抽屜,那裡最重要的信也要放幾個星期。”從字裡行間看出弗里希對於巴赫曼的日常生活的大大咧咧的不滿。他們的愛情後來由於弗里希的公開發表的東西,特別是他在1964出版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破產腿〕,詳細描寫了他們一起生活的700個日夜,幾乎使巴赫曼精神上遭到滅頂之災。在巴赫曼去世前不久,她找到了一部德國表現主義詩人本的詩集,給她的朋友讀了開頭的一節:“一個人獨自/ 也是在秘密里,/ 他總是站立在圖片的洪流,/ 那見證,那初始,/ 只有陰影載著他的熱情。”
畢希納獎
1963 年4月開始,巴赫曼獲得福特創作基金一年,居住柏林。在柏林馬丁路德醫院治療。首次提及系列小說題目“死亡形式”。1964 年1月2月,巴赫曼和奧地利出版家沃培爾(A。Opel)到布拉格旅行。4月底,經雅典到埃及旅行。通過旅行,精神憂鬱及分裂症狀有所減輕,又回到比較正常的創作狀態里。後來,回到柏林,寫作“沙漠日記”。這年10月17日,巴赫曼獲德語文學界最重要的獎項--畢希納獎,演說辭題為“無數意外的地方”。而她的猶太詩人朋友策蘭則於1960年獲得此獎。
12月,巴赫曼在西西里度假,認識蘇聯女詩人阿赫瑪托娃。後來,她建議策蘭翻譯阿赫瑪托娃的詩集。
1965 年4月7日,柏林德意志歌劇院首演巴赫曼與恆茨合作的歌劇“年輕的主人”。這年9月,巴赫曼在德國拜洛特(Bayreuth)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助選活動,參加者還有後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格拉斯。巴赫曼甚至還說服了恆茨參加了這次政治活動。事實上,這也是巴赫曼最後一次公開參加的政治活動。
11月,她又回到羅馬。1966 年,巴赫曼先後在蘇黎世,漢堡,漢諾瓦,柏林,呂貝克等城市朗讀自己的作品,先後居住在家鄉克拉根福,德國巴登巴登,奧地利薩爾茨堡等地。次年1月23,首演恆茨為巴赫曼詩譜寫的“想像合唱曲”。開始寫作長篇小說〔馬利納〕。
1971 年1月,巴赫曼先後居住在法蘭克福,維也納,羅馬。3月,計畫中的系列小說〔死亡形式〕第一部〔馬利納〕出版,在德國巡迴朗讀,這結束了她十年文壇的沉默。
晚年生活
1973 年,巴赫曼父親去世。這個對於巴赫曼影響甚深的親人,巴赫曼為了他,始終對猶太人懷有負罪感。隨著他的去世,巴赫曼似乎輕鬆了,然而,她也許覺得生命失去了意義。5月,她到波蘭巡迴朗讀,並拜謁奧斯維辛集中營猶太人受難處。9月25 晚,巴赫曼在羅馬的住房因菸蒂起火被燒,由於2-3度大面積燒傷及藥物過度於羅馬聖歐金尼奧醫院去世。10月25日,骨灰被運回家鄉,安葬在家鄉克拉根福。
主要著作
· 延期支付的時間Die Gestundete Zeit (Lyrik) Frankfurt am Main, Frankfurter Verlagsanstalt 1953. Neuausgabe: München, Piper 1995, ISBN 3-492-10306-5
· 大熊星座的呼喚Anrufung des großen Bären, (Lyrik) München, Piper 1957. Neuausgabe 1994, ISBN 3-492-10307-3
·
廣播劇
夢的買賣Hörspiele: Ein Geschäft mit Träumen (1952), 蟬Die Zikaden (1955), Das erstgeborene Land (1956), 來自曼哈頓的善神Der gute Gott von Manhattan (1958)
· Libretti zu Opern von Hans Werner Henze: Der Prinz von Homburg (1960), Der junge Lord (1965)
·
小說集
· 第三十年,瑪麗娜,同聲
· Das dreißigste Jahr, (Erzählungen), München, Piper 1961
· Malina, (Roman)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71
· Simultan. (Erzählungen), München, Piper 1972
參考書目
Peter Beicken "Ingeborg Bachmann" 1988 Beck Muenchen
Ingeborg Scholz "Ingeborg Bachmann Gegichte-Hoerspiele-Erzaehlungen" 1994 Beyer Verlag
Baerbel Luecke "Oldenbourg Interpretationen Malina " 1993 Oldenbourg
Bachmann Bilder aus Ihrem Leben 1983 Piper
蘇黎世文學月刊〔DU〕,1994年9月號,“巴赫曼專刊--斯芬克斯的微笑” du I. Bachmann, Das Laecheln der Sphinx Sep. 1994 Zuruech
Ralf Schnell "Geschichte Der Deutschsprachigen Literatur Seit 1945" J.B. Metzler 1993
J. Hoell,〔巴赫曼傳〕,德國袋裝書出版社,2001
〔巴赫曼詩文集〕皮稗爾出版社,1993
〔巴赫曼詩文總集〕皮稗爾出版社,1982
詩歌譯選
延遲的時期
更艱苦的日子來了。
延遲取消的時期
在地平線上顯然可見。
馬上你就得系好鞋帶,
把狗趕回到低濕地的院子裡。
因為魚肚腸
在風中已被吹冷了
羽扇豆之燈慘澹地點著
你的眼光向霧中探望,
延遲取消的時期
在地平線上顯然可見。
那迫你的戀人陷進沙里,
沙棄到她飄動的頭髮,
沙打斷她的說話,
命她保持沉默,
沙發覺她會死去
而且甘願在任何一次
擁抱之後告別。
不要回顧。
系好你的鞋帶。
把狗趕回去。
把魚扔進海里。
吹熄羽扇豆之燈!
更艱苦的日子來了。
錢春綺譯
給我說明,戀人
你的帽子輕輕地掀起,向人致敬,在風中飄蕩,
你那露出的頭髮使白雲迷戀,
你的心別有留戀的地方,
你的嘴攝取新的語言,
數珠茅①在國內不斷滋蔓,
夏天吹開了翠菊花,又把它吹散,
看不清雪片似的花瓣,你抬起你的臉,
你笑著,哭著,你自取滅亡,
你還會出現什麼情況——
給我說明,戀人!
孔雀,在嚴肅的驚奇之下開屏,
鴿子掀起它頸部的羽毛,
大氣瀰漫,充滿咕咕的啼聲,
雄鴨在叫,整個大地
吸取遍野的蜜,在平靜的公園裡,
每一個花壇也鑲起金色的花粉邊。
魚兒發紅,超越過魚群,
穿過洞窟衝進珊瑚床。
蠍子合著銀沙的音樂膽怯地跳躍。
甲蟲很遠地嗅到最漂亮的雌蟲,
我如有它的心情,我也會感到,
在全甲之下閃著羽翼的光輝,
向著遙遠的草莓叢中飛去!
給我說明,戀人!
水有談話的本領,
水波和水波攜手同行,
葡萄山上的葡萄長大而跳落。
蝸牛坦坦蕩蕩地從殼中爬出!
一塊石頭也會感動另一塊石頭!
戀人,我無法說明的,請給我說明,
我應當讓這短促的恐怖的時間
只跟思想交往而且孤零零地
對愛情不識不知,也毫無愛的行動?
人不能脫離思想?他不會悵然如有所失了
你說:有另一種精神指望著他……
什麼也不必對我說明。我看到火精
在一切火焰中來去。
沒有恐怖侵襲他,他也毫無所苦。
錢春綺譯
①亦稱凌風草、愛情草,禾本科植物,細梗上長著懸垂的心形小穗,
在風中抖動作聲。
巴黎
在夜的轉輪上處以死刑
迷惘者們沉睡不醒
在轟隆隆的過道下,
然而,我們所在之處是光明。
我們手裡抱滿鮮花,
許多年的含羞草;
金黃從一道道橋上
無聲地跌進河水。
光明是寒冷,
大門前的石頭更寒冷,
噴泉的石盞里
只剩下一半水。
如果我們思念故土以致昏沉
直到毛髮脫落,會將如何?
停在這裡問道:如果我們,
留駐了美貌又將如何?
我們登上光亮的車
也醒來了,卻迷惘,
在英雄的大街之上,
然而夜在我們不在的地方。
芮 虎 譯
文學獎項
1961 德意志文學批評獎veröffentlichte Bachmann einen Erzählband mit dem Titel Das dreißigste Jahr. Dieser Band wurde im selben Jahr mit dem Deutschen Kritikerpreis ausgezeichnet.
1964 畢希納文學獎erhielt sie den Georg-Büchner-Preis. Ein Jahr später veröffentlichte Bachmann den Essay Die geteilte Stadt.
1968 奧地利國家文學大獎Die Republik Österreich verlieh ihr 1968 den Großen Österreichischen Staatspreis für Literatur.
1972 安東 維爾德岡獎erschien der Erzählband Simultan, der mit dem Anton-Wildgans-Preis ausgezeichnet wurde.
1977 為紀念巴赫曼,將克拉根福文學獎命名為英格褒 巴赫曼文學獎,成為德語地區的一項重要文學獎。Zu ihren Ehren ist der Klagenfurter Literaturwettbewerb als Ingeborg-Bachmann-Preis benannt. Er findet seit 1977 alljährlich im Frühsommer statt und gilt als einer der bedeutendsten Literaturpreise im deutschsprachigen Raum.
[Bearbeiten] Wer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