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漢鎮](/img/a/d00/nBnauM3X4gDN0gDNzMjM2kTNyITM2gTMwkjMwADMwAzMxAzLzI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概況
![巴彥漢鎮](/img/e/169/nBnauM3X3QTM4AjM0MjM2kTNyITM2gTMwkjMwADMwAzMxAzLzI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巴彥漢鎮(當地人大部分還是習慣“巴彥爾燈”這個名字)地處大興安嶺支脈南端。歷史上這裡還真名副其實的是一塊富饒寶地,有兩條叫“查乾沐淪”與“西拉沐淪”(“沐淪”為蒙語中的河)從其旁流過。主要是丘陵山區、草原和沖積平原,全鎮邊緣就是有名的科爾沁大草原。這裡的巴彥漢山曾經是康熙皇帝狩獵的地方。
50年多前,巴彥漢山也還山高林密,大樹成蔭,山中有野豬、金錢豹、熊、青羊、盤羊、狐、狼等動物,野兔、野雞就更不用說了。以至現在巴彥漢鎮仍能發現東北虎的蹤跡。解放初草原上的草有一人多深,牛羊跑進根本就找不到。還常有狼群出沒傷害人畜的記錄。
發展
![巴彥漢鎮](/img/f/0d9/nBnauM3X0ITM0MzM1MjM2kTNyITM2gTMwkjMwADMwAzMxAzLzI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值得慶幸的是2000年《黑龍江日報》登載了名為《農民狀告東北虎》的文章,文中介紹黑龍江橫道河子一帶一戶農民家裡養的黃牛被東北虎吃掉,虎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打又沒人給賠償經濟損失,戶主無奈之下狀告東北虎!此事件說明:如果保護得力,生態環境能得到恢復。也許還會有更多的東北虎回到它們原來生活的地方。因內蒙古東北部地區,生態系統失衡,地表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原始森林消失殆盡,土地不同程度沙化),東北虎再回松樹山、巴彥漢山已經是不可能了,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解放初期,巴彥漢山樹高林密,植被尚好,山中有很多珍禽異獸,有野豬、豹、熊、狍、青羊、盤羊、狸、狐、狼等大型動物。在1953年巴彥爾燈的幾位牧民上山打獵,突然竄出一條金錢豹,一位叫勞布增蘇日其木的牧民(現仍健在,住在寶力格嘎查)被豹子撲倒在地,在倒地的同時自然而然將腳拾起,被的子咬住一隻腳,因蒙古族穿的是靴子,靴底比較硬,豹子咬住靴底不撒口。這時,勞布增蘇日其木用雙手緊緊地抱住豹子頭,雙方相持不下滾在一起,其他幾位牧民一看大事不好嚇的都各自逃命去了,只剩下一位股子比較大的用槍將豹子擊斃,這才使勞布增蘇日其木“豹口逃生”。據筆者了解,解放初期的巴彥爾燈植被非常好,山上大樹成蔭,草原上的草有一人多深,牛羊進去根本就找不到。經常有狼群出沒,並且經常有傷害人畜的記錄,為此旗警察大隊必須經常派人去打狼。那時候,赤峰北部旗縣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誰如果打到一頭狼,政府獎勵綿羊一隻、步槍子彈60發。除了報之外,巴彥爾燈到處都是獐、狍、豬、黃羊、狐、獾、水獺、旱獺等野生動物,兔子、野雞就更不用說了。一早一晚,老百姓在餵雞的時候,家雞和野雞混在一起,野雞比家雞還要多。當地人用“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說法來形容野生動物之多,這一點也不誇張。由此可見當時巴彥爾燈的生態環境是相當好的。當地有好多的地名可以證明這一點,如:“巴拉嘎斯台”是“長滿柳樹的溝”,可惜,筆者九九年去那裡,卻沒有一棵柳樹的影子;“哈拉毛道”是“長滿松樹的山”,現在已經看不到松樹的影子,只能找到直徑二尺粗細的殘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