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民間風俗的確千姿百態,古人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當然巴中也不例外,年年農曆正月十六,可愛的巴中人,偏要多耍一天,而且還取個像眉像眼的“登高節”。如果你不去登高,你就不是地道的巴中人。巴中人好登高,沿襲已有千年歷史了,如果不守此習俗,似乎這年就沒過完,新的一年就會沒滋沒味。巴中人很實在,很懂得生活,登高就是要人們走向大自然,一則健身強體,掃除舊年積結的鬱氣;二則聯絡情感,廣結新老親朋的人緣;三則登高望遠,領略秀美山川的胸懷。讓你感受到新生活的激情是多么澎湃洶湧,讓你感受到人世間的恩怨是多么微不足道,讓你信心百倍開創未來。同時,登高也是一種意志磨鍊,體現著巴中人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只要你身在巴中,不論是不是巴中人,正月十六去登高,都會身臨其境,入鄉隨俗,去尋找那份特別的新感覺。巴中登高節
![](/img/7/9e6/nBnauM3XyQDO0AzM2MzN0ATN3MTMzQTN2ITN1MTNwAzMxAzLzc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農曆正月十六登高,是巴中傳統的民俗節日活動,源於巴人正月十六游山走百病的習俗。《帝京歲時記勝》中寫到“元夕婦女群游,祈免災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據載,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武則天貶章懷太子李賢為庶人到偏遠大巴山的巴中,從此年年正月十六,太子都要登臨南龕山、王望山北望長安,祈求回到親人身邊。百姓感念太子重農墾,恤民情,相邀尾隨陪行登山,久之成俗,歷代不衰。
另巴州志《風俗》篇有載,清時“新正月九日群集望王山燒香,十六日婦女出遊謂之走百病,諧南龕寺設大醮會,禮佛請佛。山前有圓洞二穴,婦人無子者以物擲之,視其中否以祈嗣,謂之打兒洞”。由此說明巴中人十六登高習俗沿襲已有千年歷史了。
![巴中登高節](/img/0/615/nBnauM3X0ATO3MTN1IDMzEzN4QTMwkjMzQTM0QTNwAzMxAzLyA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正月十六登高包含了許多傳統的民俗活動,對研究巴中的民俗歷史、民俗信仰、民俗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加之多年來社會上對傳統文化的偏見,有的傳統習俗已經瀕臨絕跡,如“打兒洞求子”等民俗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有研究價值的民俗文化活動,也存在瀕臨絕跡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