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第五首

2.吟鞭:詩人馬鞭。 4.花:比喻國家。 1.九州:中國。

作品原文

己亥雜詩(第五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1.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2.吟鞭:詩人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3.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4.花:比喻國家。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類為國效力的高貴品質。後人又常用此句表達前輩對後輩的愛護。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賞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並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

人物生平

龔自珍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後人亦常稱之為“龔定奄”。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詩》。父龔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國小(古漢語指文字學)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龔自珍生於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1792年8月22日)杭州城東馬坡巷小采園(今有紀念館於此),是龔家的長房長孫。6歲隨父母租居北京繩匠胡同潘家河門樓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處,8歲便讀《登科錄》,11歲師事建德貢生宋璠,次年隨外祖父段玉裁學習《說文》,接受了嚴謹的訓詁訓練。14歲即考究古今官制,撰有“漢官損益”等文。16歲開始通讀《四庫全書提要》。嘉慶十五年(1810),與表妹段美貞結婚。1813年4月再應順天鄉試,又名落孫山,7月妻子因誤診卒於徽州府署。9月天理教農民起義。次年著四篇《明良論》,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對君權專制進行抨擊。他指出,腐敗的原因首先在於皇帝視臣下如犬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恥,只知朝夕長跪,只知追求車馬、服飾,以言詞取媚君上。在這種制度下,“官愈久則氣愈偷,望愈崇則諂愈固,地愈近則媚益工”入骨三分的針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閱後又驚又喜,他欣然加墨批點:“四論皆古方也,而中今病,豈必別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說“猶見此才而死,吾不憾矣!”。後回徽州後參與父親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1815年,續娶安慶知府何裕均侄孫女何吉雲。祖父病逝後與家人回杭州守孝。兩年後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嘉慶二十四年(1819),28歲的龔自珍會試不售,在京師與魏源一起師事今文學家劉逢祿,研讀《公羊春秋》。嘉慶二十五年(1820),龔自珍會試再度落第,以舉人挑選為內閣中書。從道光元年起,又任國史館校對等官職,先後十幾年。其間,他閱讀了內閣豐富的檔案和典籍,勾索舊聞,探討歷代得失,以後又參加《大清一統志》的修撰,寫出了《西域置行省議》等有深刻見解的文章。
道光九年(1829),38歲的龔自珍經過第六次會試,終於考中進士。他在殿試對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撰《御試安邊撫遠疏》,議論新疆平定張格爾叛亂後的善後治理,從施政、用人、治水、治邊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張。“臚舉時事,灑灑千餘言,直陳無隱,閱卷諸公皆大驚。”②主持殿試的大學士曹振鏞是個有名的“多磕頭、少說話”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等”,將龔自珍置於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為內閣中書。在歷任京官的20年中,龔自珍雖困阨閒曹,仍屢屢上書,指斥時弊,但都未被採納,甚至被同僚視為“痼疾”。這一時期,他也撰寫了更加成熟的一些政論,如《乙丙之際箸議》、《大誓答問》、《古史鉤沉論》等,譏刺封建官僚的昏庸。
在京中,與龔自珍密切交往的好友,除了魏源等常州學派的師友外,還有不少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如姚瑩湯鵬張際亮黃爵滋包世臣等。他們常常在詩酒酬唱、賞花觀月的聚會中抒發自己救時補弊的情懷。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湖廣總督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菸,龔自珍極表支持,作《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則徐建議嚴懲煙販,積極備戰,並表示願隨同南下,共事禁菸。
由於龔自珍屢屢揭露時弊,觸動時忌,因而不斷遭到權貴的排擠和打擊。道光十九年(1839)春,他又忤其長官,決計辭官南歸,於四月二十三日(6月4日)離京。同年九月又自杭州北上接還眷屬。兩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龔自珍寫下了許多激揚、深情的憂國憂民詩文,這便是著名的《己亥雜詩》315首。
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龔自珍執教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三月,父親龔麗正去世,龔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陽書院講席。夏末,他曾寫信給江蘇巡撫梁章鉅,準備辭去教職,赴上海參加反抗外國侵略的戰鬥。但八月十二日(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陽,年僅50歲。
有一子名龔橙(號半倫),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的時候,龔橙是聯軍的翻譯官

創作背景

己亥,是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法來標記的年月,在詩中它其實就是一八三九年。這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雜詩》誕生了。在這路途中,龔自珍一有感觸便寫下來,扔進簍里。他珍惜詩篇,315首詩一首都沒丟。他述寫其平生出處、著述、交遊等,題材廣泛;或記事,或抒情內容複雜,大多借題發揮。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龔自珍《己亥雜詩》多用象徵印喻,想像豐富、奇特,運用意象手法創景抒情。

擴展閱讀

己亥雜詩(第一百二十五首)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譯文】
只有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像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