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孔子右手莊子

《左手孔子右手莊子》作者是孔健,由中國工人出版社於2009出版的哲理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左手孔子,右手莊子

《左手孔子,右手莊子》一書,引述了孔子、莊子兩位聖人引領人類心靈成長的至理名言,展現了仁者愛人的精神世界和暢遊天地間的自然情懷。該書還試圖探尋孔子的哲理和莊子的精神對現代社會生活與工作的指導意義,幫助人們真正成為聰慧和理性的現代人。

孔子個人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聖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時精通易經《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國古代突破對自然山水宗教式態度的第一人,我愛大自然更愛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災難、地震、龍捲風、恐龍的滅絕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風水,提出了“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的著名美學命題。

作者簡介

孔健,作家,孔子學研究者,孔子第75代直系孫。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外文系。1985年赴日本留學,獲新聞學博士。現任:中國巨龍新聞集團總編輯、中國畫報日文版總編輯,NPO法人日中經貿促進協會理事長。日中文化體育交流協會理事長、中國畫報協會副會長、日本軟銀金融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天下第一家》、《孔子的人生之道》、《孔子的處世之道》、《孔子的管理之道》等。日、韓文著作有:《新論語學》、《新孔子演義》、《儒教和日本人》、《日本人永遠不懂中國人》等70餘本,並首次將《論語》用中英日韓語編譯出版。作者以中日兩種語言寫作和演講,被媒體譽為”中國文化演講大師、孔學傳播大師”。

編輯推薦

儒家教我們承擔重任·道家讓我們舉重若輕

我們腳踏實地,用雙手擎起一片廣闊的天空。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時期,在修身齊家治國方面都有一個共同秘訣,那就是:內用老莊,外示儒術。對內,是自然角色修身養性,度過逍遙人生;對外,則是社會角色積極入世,承擔歷史重任。

目錄

序一“儒”與“道”心靈感悟(于丹)

序二到孔子、莊子那裡去尋找智慧(孔健)

第一部孔子篇

第一章解讀孔子

第一節孔子其人

第二節孔子的真實面目

第三節我眼中的“大家”孔子

第四節半部《論語》治天下

第二章感悟孔子

第一節為仁為己已連天下

第二節人品至上德高望重

第三節博學於文一以貫之

第四節溫故知新日日更新

第五節君子快樂樂道知貧

第六節謹修盡孝親身保譽

第七節學而善思三思而行

第八節人言為信良藥苦口

第九節三人行,必有我師

第二部莊子篇

第三章解讀莊子

第一節“萬物齊同”的“道”的世界,用道理無法論證

第二節促進思想的改變

第三節使一個人的才幹大增

第四節發掘無用之用

第五節忘懷的效用

第六節“木雞”的威力

第七節不被名利所拘的生活方式

第八節從鯤鵬的啟迪到莊子的生死觀

第九節從小不忍到孔莊對話

第四章感悟莊子

第一節人本貴真全性

第二節逍遙人生

第三節天地人

第四節求知修行

第五節窮富與誘惑

第六節身輕心則靈

第七節逍遙的條件

第八節成功的條件

第九節走出心的牢籠

第十節四害八病

第十一節九檢八弊

第十二節和為貴、合則全

第十三節八誡十德

第十四節物以天聚人以解仁

後記

一、我們的心可以邀游到多遠(于丹)

二、採訪實錄:與孔健面對面

……

文摘

第一章

解讀孔子

第一節孔子其人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活了73歲。“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在兩千五百多年前說來,孔子可算是難得的高壽老人了。

孔子在青少年時期由於家境不好,地位低賤,不得不去從事一些被別人看不起的工作。他操持家務,為別人的紅白喜事當吹鼓手,還為貴族家裡管理過牧群和倉庫。

孔子的祖先並不“賤”。在他那時,中國的社會動盪,國家只是表面的統一,周王朝已名存實亡,地方勢力割據,豪強並起,諸侯林立。諸侯國中有一個宋國,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的貴族,名聲顯赫,後來因為遇禍,孔子的六世祖被殺,五世祖便逃離宋國,移居魯國,從此家道中衰。

還好,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名紇、字梁、排行叔)總算有點作為,他是一名武士,立過兩次戰功,當過陬邑大夫。這樣說來,孔子的父親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屬於貴族行列里的低等貴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