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川黃連(淨)五兩,白天花粉、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
用法用量
上藥為末,以生地黃汁並牛乳汁調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梗米飲下。
功用
清熱生津。
主治
消渴。
重要文獻摘要
《仁齋直指》:“川黃連丸,治諸渴。川黃連(淨)五兩,白天花粉、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上末,以生地黃汁並牛乳汁夾和搗,丸桐子大。每三十丸,粳米飲下。”
注意事項
納差、便溏、脈弱者慎用。
川黃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十七。具有清熱生津之功效。主治消渴。
川黃連(淨)五兩,白天花粉、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
上藥為末,以生地黃汁並牛乳汁調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梗米飲下。
清熱生津。
消渴。
《仁齋直指》:“川黃連丸,治諸渴。川黃連(淨)五兩,白天花粉、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上末,以生地黃汁並牛乳汁夾和搗,丸桐子大。每三十丸,粳米飲下。”
納差、便溏、脈弱者慎用。
黃連丸對於治療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具有很好的效果。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濕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其味...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乾薑黃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略六書》卷二十八。主治孕婦赤自痢,脈緊數者。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附方 重要文獻摘要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蓮子黃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林纂要》卷九。具有斂陰和脾之功效。主治小兒潮熱往來,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喘咳,疳而成癆者。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黃連須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峨嵋野地連或雲南黃連的根須。 有瀉火,燥濕,解毒,殺蟲的功效。
基本信息 鑑定黃連上清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飼鶴亭集方》。具有清熱通便,散風止痛之功效。主治上焦風熱,肺胃熱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昏腦漲,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黃連,(學名: Franch.)別名:味連、川連、雞爪連,屬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基徨,堅紙質,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菱形,羽狀深裂...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地理分布 繁殖方法 栽培技術訶黎勒丸用於治腸胃虛寒,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暴傷生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脾胃論》卷下 《重訂嚴氏濟生方》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