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川羌指四川阿壩州及甘孜州等地所產的羌活.
植物形態
川羌為圓柱狀,彎曲,長4~13厘米,直徑0.6~2.5厘米,頂端具莖痕。表面棕褐色,節間有稀、密之分,體輕,質脆。斷面不平整,多裂隙,皮部黃棕色,油潤,木部黃白色,射線明顯。傳說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故又名獨搖草。雙懸果長圓形,主棱均擴展成翅。花期7 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四川阿壩州及甘孜州等地
採制方法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
藥材及產銷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化學成份
寬葉羌活含揮髮油等
藥材鑑別
按藥材形態分為“蠶羌”、“竹節羌”、“大頭羌”和“條羌”等。蠶羌為略彎曲的根莖,環節緊密似蠶,長4~13cm,直徑 0.6~2.5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點狀根痕及棕色破碎鱗片,外皮脫落處呈棕黃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放射狀裂隙,皮部棕黃色,可見黃色分泌腔,習稱“硃砂點”,木質部黃白色,髓部黃色至棕黃色。氣香,味微苦而辛。根莖環節疏生似竹節狀者,習稱“竹節羌”。條羌為根莖及根,呈類圓柱形,長10~15cm,直徑1~3cm,根莖部具莖基及葉鞘殘基,根部具縱紋及皮孔。氣味較淡。
性味功效
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藥理作用
性溫,味辛、苦。具有散寒祛風、除濕止痛之功能。
1、用於風寒感冒,頭痛身疼。本品辛溫,氣雄而散,發表力強,主散太陽經風邪及寒濕之邪,有散寒祛風、勝濕止痛之功,故善治風寒濕邪龍表,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者,常與防風、細辛、蒼朮、川芎等藥同用,如九味羌活湯;若寒濕偏重,頭痛身重者,可配伍獨活、稿本、川芎等藥,如羌活勝濕湯。
2、用於風寒濕痹,戶臂疼痛。本品辛散祛風、味苦燥濕、性濕散寒,能去除風寒濕邪,通利關節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風寒濕痹,尤以戶背肢節疼痛者佳,多伍防風、薑黃、當歸等藥同用。
相關文獻
《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