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銓

崔榮銓(1904-1928),曾名榮德,無棣縣家莊(今屬水灣鎮)人。家境富裕,詩書傳世。其祖夢九尚實業,棄讀經商,是以股實。其父崔學齋京師大學畢業,任二十二混成旅執法官,退役後又任無棣縣第五高等國小校長;後因“赤色”被撤銷職務。

人物生平

榮銓天資聰慧,秉性篤厚,幼成家學,深得祖輩和父輩掌珠之愛。至七歲,就傅讀書,從崔近仙先生攻四書五經;十五歲,升入本縣第一高等學校,開始接觸新文化。
其時,無棣正處於民國初期的北洋軍閥統治下,雖然清朝早已推翻,但封建專制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在封建倫理和科學知識兼有的課程中,“尊孔讀經”仍為當時的教育核心。儘管如此,可是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思潮也無不潛入無棣教育界。1919年,五四民眾愛國運動的聲浪傳來,第一高等國小的師生罷課回響,組織演講,張貼標語,並決定選派代表赴濟南參加省代表赴京請願團。崔榮銓雖參加不久,但表現的最為活躍,對“打倒孔家店”反對“三綱五常”,提倡“文化革命”極為欣賞,並直接把矛頭指向“改良式”的家庭,反對父親納妝納妾,要求把妻子送學讀書;事雖未成,但父子自此有隙,思想殊異。榮銓日益沉重。他把主要精力傾注在讀書上,認為只要埋頭讀書就可找到真理,學到拯國救民的本領。他除學好的規定的課程外,還博覽群書,孜孜不倦,賦詩填詞,亦善繪畫書法,深得校長任道遠和授業師韓邦治的青睞,視為高足;也受同窗摯友欽羨,以為標榜。
1922年臘月,榮銓高等國小畢業,1923年春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予科,次年轉入本學。其時,中共山東省立第一支部委員會在王盡美的指導下正式成立,莊龍甲任書記。崔榮銓不但學識優異,而且謹慎謙虛,涵養寧人,熱情篤實,積極參加進步活動。他秘密閱讀《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大人哲學》、《新教育學大綱》,以及惲代英的《中國青年》和《嚮導報》,魯迅的《語絲》,郭沫若的《創選》等進步書刊,思想境界豁然一新,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堅決反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徹底推翻專制黑暗的軍閥統治,中國才有前途;只有投入共產黨的懷抱,才能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南方國民革命形勢的蓬勃發展,北伐軍的節節勝利,武漢、廣州成為進步青年嚮往的中心。受中共山東省指示,一師地下黨員八十多名學生。每人發給川資銀元30元,衝破山東軍閥張宗昌的封鎖,化裝南下。崔榮銓與摯友楊天祥喬裝商人,離濟先去青島,乘向達上海,又闖過孫傳芳的道道關卡,於1925年春,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設於武昌原兩湖書院,是為北伐繼續培養幹部的學校。校長和黨代表雖是蔣介石和汪精衛,但實際負責人是惲代英和鄧演達。崔榮銓開始新的生活,嚴格訓練,增長軍事才幹,思想覺悟不斷提高。1927年5月,在征討夏斗寅、楊森,保衛政治的戰鬥中非常英勇頑強。是年7月15日,汪精衛步上海“四.一二”後塵,也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命令軍校集合開往武昌郊外的洪山打野外。先以饑渴勞累消耗之體力。繼則以四集團軍的三個師的兵力包圍洪山,叫囂全部消滅。時任第二軍參謀長的葉劍英,利用軍長張發奎想以這批增強實力的企圖,幾經交涉,轉危為安。並將這批改編為二軍軍官教導團。崔榮銓經受這一嚴峻考驗,其革命立場更堅定了。其家信亦系絕命書謂:“……中山逝世,革命未半,然勢轉危,竟有叛民三民主義之道者,逆潮流而動也。際此,盞儕當有抉擇,非左即右,不容置疑。革命括殞命。仁為功基。是以,與家人相見無日,惟於九泉晤矣!祈祖父保重勿為不消慟傷……”其祖已八旬開外,聞訊涕泣數日,逐成怔忡,懸帶自縊。
是時,汪精衛和蔣介石明爭暗鬥,張發奎“東征討蔣”,軍官教導團的學員隨軍開往九江。葉挻、賀龍率部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張發奎驚恐萬狀,深怕軍教導團的學員“圖謀不軌”,陰謀解除學員武裝,誘騙共產黨員和學員自首:江西省主席朱培德趁機硬要張發奎交出軍官教導團,進行整肅。危機四伏,處境險惡,榮銓和其他共產黨員一樣始終未暴露自己的身份。葉劍英深謀遠慮,宣布二方面軍教導團與四軍教導團合併,且親自兼任團長。榮銓繼續隨軍南上。冒風雨、步崎嶇,步泥濘染疾薄痢,身體虛弱,然而從未掉過隊,終於1927年10月10日到達廣州,宿住黃花崗四標營。
是年10月27日,張發奎以教導團為主攻,迅速攻占黃紹雄的懷念部和兵工廠,把桂系軍閥擊潰。張發奎在廣州站穩腳跟後,深懼“養痛遺忠”,時刻想除掉教導團。葉劍英指出:“這批學生打敗過夏斗寅、楊森,如今打敗桂系軍閥,戰功卓著,戰鬥力強,應予保存……。”然而,張發奎未放鬆對領導團監視和警惕,派朱姓德國留學生作教導團的參謀長,從中分化控制。
廣州的局勢愈來愈惡化,警夜到處抓人,教導團內部的殘餘反動分子日益猖獗,迫害進步學員。一場潛伏著動勢不兩立的鬥爭近在眉睫。根據地下黨組織的批示,榮銓分工負責爭取團結支援徘徊的學員。靡拳擦掌,嚴陣以待。經過張太雷、蘇兆征、葉挻、葉劍英的部署,以教導團為主力,於1927年12月11日深夜暴動起義。12日,反動軍隊在帝國主義的支援下大舉反撲,起義部隊於13日撤離廣州。榮銓問道尋找部隊至花縣,隨軍編入工農紅軍第四師。
1928年,工農紅軍第四師東下與澎湃會合。海豐戰役失利,部隊向陸豐轉移,在龍窩與敵軍遭遇;戰鬥非常激烈,先是槍彈射擊,繼以白刃拼刺,反覆衝殺,榮銓多處受傷,壯烈犧牲。時年24歲。詩讚:
燕趙乾慷慨,齊魯子高潔。
羊城灑碧血,浩氣壯山河。
南國殉義節,美魂昭日月。
德馨流千古,銓重垂史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