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廣琴

崔廣琴

崔廣琴 女,1935年生,山東龍口人。煙臺市農科院研究員。1958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主要科技成果8項,先後培育出16個甘薯新品種,是中國發明協會會員,長期從事甘薯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研究。

基本信息

簡介

崔廣琴 女,1935年5月生,山東省龍口市人。山東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58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為煙臺市農科院研究員。

榮譽

主要科技成果8項,先後培育出16個甘薯新品種,煙薯1、6號1978年獲山東省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多抗型甘薯新品種魯薯3號,高產抗旱抗病甘薯新品種魯薯6號分別於1996年,1991年獲國家計委、科委、財政部“七·五”“八·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研究成果“快中於誘發甘薯下胚軸不定芽突變育種方法”1989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91年起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91~97年先後兩次獲山東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1992年獲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993年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榮獲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199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1年任山東省七屆政協委員。“快中子誘發甘薯下胚軸不定芽突變育種方法”,採用生物效應高的俠中於軸照甘薯種籽,誘發甘薯下胚軸表皮單細胞突變,激化,形成不定芽,獲得遺傳基質一致的同質突變體,解決了無性繁殖植物突變育種申易形成嵌合體體細胞生長競爭的難題,獲得廣泛性狀變異,提高突變頻率,為甘薯誘變育種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術,對選育抗病,優質,早熟,高產新品種效果顯著,為甘薯種質資源創新,培育甘薯新品種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該育種方法還可廣泛套用於無性繁殖的塊根,塊莖,林、果、花卉等誘變育種上。

個人作品

在國內首先提出誘發甘薯下胚軸部位體細胞突變,有重要學術價值。曾入編《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合著《中國甘薯品種志》1992由農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發表論文10篇,其中《快中子誘發甘薯下胚軸不定芽突變育種研究》1986年在《原子能農業套用》刊物上發表。

199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1年獲首批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長期從事作物遺傳育種達40年。先後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研究項目等,先後培育出16個甘薯新品種,其中有8個通過國家、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和認定,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套用,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獲國家、省、市級科技成果10項,其中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首位),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研究論文10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